展览开幕 4月14日下午3:30 展览时间 4月14日至23日 展览地址 杭州恒庐美术馆 (南山路202号) 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王作均画展序 卓鹤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一朵云,一阵风,吹到了遥远的大洋彼岸,月亮是那么圆。 一朵云,一阵风,又吹回到思念的大洋彼岸,太阳升起来了,也是那么圆。 从旧金山去卡迈尔十七湾的海边公路上,作均一边开车一边哼歌,一边和我与我夫人赞美着没有边际的大洋,天水茫茫,兴奋多多。作均沉浸在惬意的美好中,我从内心中为他高兴,为他自豪!一路上的说笑让我和夫人由心自得而陶醉。画山水的,一生都要饱览沃看,又来到美利坚观山赏云,够畅快!够贪玩的!和作均一样,我们都怀着愉悦的心态,简单朴实地生活着,勤奋地默默地画着画着……。 一辈子,多漫长!干一辈子却只像一瞬间,一生能涉及一个小课题,有点成绩,有些亮点,就很不容易了!大家都很刻苦,都在奋斗,都在实验,这过程本身就是最酷的!对得起自己的理想和自得,在小小的事业中作出点成绩,挺好!作均明白这点,所以自得。 作均回国十年,在绘画创作和山水教育方面都表现出他的一些“亮点”,他本科时期就很努力也很踏实,绘画功底好又善于发现不同角度的表现,特别是创作方面作均有自己的思考。本科毕业作品《徐霞客之梦》系列就已经显示了他的实力和性情。回国后,他沉浸在传统绘画的重新感悟和实践中,温故而知当下,他以更开阔的角度审视理解山水艺术的当下性。我知道他多次去太行体验生活,画了不少水墨写生作品,他笔头厚、墨韵强、取象活,他期望通过不断写生的实验来感知传统笔墨与现代笔墨的精神异同,寻找传统笔墨艺术的现代性转换领域。作品不少、收获颇丰。近几年里,作均专注着色彩与水墨交互融叠的现代手法的表现与探索,画坏了不少,也获得不少,虽然很不容易但他坚持了下来。从近期的作品来看,作品丰厚了,色彩华丽了,胆子更大了,非常有气色,我为他走到这一步,给点掌声。 中国画的色彩,真不是那么好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难度就大了,色彩首先要表现出民族性,不能一上色就落入西画的圈子,不伦不类。色墨的融合还要兼顾材料的矿物质特性,等等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也做过色彩的尝试,但今天看起来就比较浅显。如果只是吸收西方某大师的一点点最终只能局限于一般图式。作均的彩墨作品显示了他近年来的艺术实验和方向,他努力地期盼大唐的华彩重回;努力地使传统青绿和山水结构当代化、本土化。他的许多作品有起色、有个性、有发展,不论是否成功都具有了当下意义。现代化的中国需要色彩,需要“畅意”的精神! 实验犹如“盲动”,实验的过程就像“瞎子过河”,只能蹲着身子摸着过,过了河才感知心里冲动的热血,犹如见到光明,接着走向继续。作均近期的创作似有一种多年积累后的冲动,一种爆发力的预期,精神力量的推动引发了他大胆作为,好像“美国梦”回到本土做,他综合性的审美积累和能力正述说着梦一样的情怀,述说出他归属故土的美与爱。 作均质朴坦然,为人谦和,不事张扬,厚积而薄发。回国十年潜心于国画教育和创作上的积累,彩墨新作不断趋向成熟,可喜可贺。这次展览只是个开端,空间还很大。相信作均在未来的时间里怀唐宋丘壑、运元人逸气,色墨淋漓,搜妙不断,创真不止,步步胜出。 掌声响起来!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丁酉春节 《坐望秋云》180cm x 95cm、皮纸、彩墨、2016年 厚积薄发造境畅神 ——读王作均博士近作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人生在世所读之书大致可归为三种,一是谋生之书,二是养生之书,而画山水可养生,故山水画家将二者合在一起读,殊为幸福。第三种是无字之书,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生处处皆学问”,这些社会阅历也正是山水画家迈向进步的阶梯。王作均将这三种书都读得很好。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浙江美院“新学院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富有“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思想;后越洋游学,领略高高的落基山脉与丰沛的密西西比河之美,视野大为开阔。尔后又返回母校,攻读博士,学成后继续执教于于风光如画的杭州,人生阅历丰富多姿,胸中丘壑气象万千,厚积薄发,倾注笔端,就有了与自己以往与同辈英杰的不同之处。 他的彩墨画颜值尤高,大约有几方面美学特色:一是构图饱满,将往昔的“计白当黑”升华为“以实为虚”,即改变云水烟岚的留白法,而以轻笔淡墨展示流体四溢张力,加深了画面雄浑而空灵的质感。二是山峦轮廓的简洁构成,使画面富有整体的宏伟气势,诚如明人董其昌所说,“运大轴,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要之取势为主”。三是局部的处理甚为丰富巧妙,包括山体土面的纵横变化,岩峦石块的大小参差,色彩的冷暖互济,光影的强弱向背,呈显出凹凸起伏的态势,有落笔蹊径而无斧凿之痕。用横笔拖泥带水皴,宛如叠糕之坡,具有千岩竞秀、万木争荣之概。而错落的屋舍、逶迤的山径、凭栏游客穿插期间,颇多盎然生机。四是既有居高临下那俯瞰的“深远”之感,又有仰视弥高那举目的“高远”之感,而一涧飞瀑恰如流动的“画眼”衬映出山体的浑厚华滋,荡气回肠,引人如胜。抒写了山水雄伟秀美、生机郁勃的比德精神。五是色彩的丰富明快,堂皇灿烂,却和谐柔丽,具有典雅的装饰之美与抒情的浪漫诗韵。杂乱的五色固然如老子所说“令人目盲”,但是雨后彩虹、落日之晖、温柔月色,却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难舍。万物皆有色,作画设色乃“道法自然”,只是如何让五色呈现优雅却并非易事。作均深谙此道,故颇有收获,不仅色不碍墨,而且色墨相济,熠熠生辉。六是造境写意,抒情畅神,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古人称“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就在于强调画家的主观能动与胸中丘壑,强调画家的诗意才情与浪漫创意。作均的彩墨山水气质高贵,厚重雄奇,搜秒创新,颇得中国画“似与不似”的妙蒂。 作均的近作,面目焕然,可游可居,可观可赏,可登可涉,可止可安。这皆与其多年热恋山水画的痴情大有干系,历磨难而不改。也为其临古、写生、探索、学养、才情之结晶,虽抒情畅神、自娱娱人,却丰富了当代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值得庆贺,故撰观感以识。 二0一七年植树节于杭州 “畅意汲真”-王作均作品展将于4月14日至23日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南山路202号)下午3;30开幕,展期十天。 王作均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并留校任国画系山水教师一直到91年他出国求学。2007年返回母校攻读卓鹤君教授的山水画博士生,201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被聘为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山水画教师,副教授。 《八大意味》100cm x 130cm水墨、宣纸、1989年 回国十年,他几乎沉潜了十年,他不事张扬的个人素养使他在国画艺术的生态转化过程中没有过度地消费自己的艺术正能量。回到自己的母校,回到学院的草坪是他的愿望。十五六年的国外艺术体验使他更清楚更自觉地地了解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同时,也更主张更强调他1988年曾经在学院内发起的“新学院派”艺术。王作均在本科时期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13岁就开始学习山水画,17岁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接受了素描、雕塑、人物速写、花鸟、山水画等专业训练,20岁毕业后留校任教。因为他始终不忘入门时的山水,83年终于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实现了他的山水梦。他的传统功夫扎实,又富于创意精神,早年在本科时期就展露出他的艺术个性。从他的艺术特质出发,作均特别重视宋人范宽和李唐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技法对于他创作上的启发,他注重朴素单纯的外观,但更强调内在笔墨运动的关系美学,他注重团块山体的浑然和厚实感,追求“单纯的丰富”的美学观。 《观瀑》180cm x 95cm、皮纸、彩墨、2015年 他的本科毕业创作“徐霞客之梦”组画共12幅,受到当年画界的肯定和关注,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国画系山水教师期间还创作了许多现代感极强的山水作品,他将现代绘画意识融合于传统绘画技法中的系列作品表现出他显著的“新学院主义”的艺术倾向,他利用传统的笔墨元素重新组合成非传统的视觉语言,使山水画的诗情和意境掺入了现代感,这类潜在的艺术主张吻合了时代的审美取向,直接导致了1988年“新学院派”在美院内的诞生。(和张捷、金甲镇等一起组织的)为中国美院的发展进程注入了学术性一笔。該展览中的数幅作品展示了八十年代后期“新学院派”的艺术风格。 《旷朗无尘》140cm x 70cm、纸本、墨、彩、2016年9月 2007年回国,就读“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2009年参与了浙江省重大题材的创作工程,和导师卓鹤君一起创作了大型山水画《禹陵金秋》,作品获得好评并被省美术馆收藏。2010年通过博士论文“墨道新论”,并留校任继续教育学院山水画教师至今。2013年他的《写意山水画》正式出版。他花费了二年时间,以自己几十年累积的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经历为学术指导、以自己纯熟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为图例,潜心编著了这本具有学术意义的山水画高等教材。在中国画艺术传承失序,学画教材严重混乱和缺失的今天,《写意山水画》的出版树立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传承正脉,显示了传统山水教科书的学术意义,习画者们非常赞赏,获得很高评价。2014年王作均还主持了“中国美院卓鹤君山水创研班”的工作,编写了教学进程,担任班主任和主导教师”。 《祈远》51cm x 41cm、墨彩、宣纸、1988年 这次展览的作品集中展示了王作均受中国美院国画系培养后的艺术面貌,展览是一次综合性的、回顾与展望同步的展示,大致分三部分: 一、问古 传统部分的学习和吸收 这里展示的是本科(83-87)时期14幅课堂临摹的宋元明清经典的部分习作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习作是临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三年级25岁时画。該临摹作受到童中焘、孔仲起等专业老师的高度好评,两位老师还为該习作题了评语。 《松石云外》180cm x 98cm 二、搜妙 向自然界学习的写生部分 这批写生作品占展览的大部分,是美院时期各地写生的作品汇总,其中三幅是本科三年级时(85年)的写生作品。特点是用笔厚重、墨色醇厚,不求写实,强调现实中提炼出来的意趣感和笔墨固有的抽象意味。其它的写生基本是王作均回国后再一次潜心研习传统,以相对细腻的笔墨技法重点表现山水结构的作品,他主张每次写生必须寻获现实景象所提供的丰富而不重复的笔墨启示,力主笔墨组构的创意性。 写生观念和主张:写生只是实现绘画终极创造的过程和通道而已。 《徐霞客之梦-云》164cm x 136cm、水墨、宣纸、1987年 三、创真 纯粹从内心出发的创作部分 展览选择了“新学院派”时期的几幅作品以示历史的存在和缘起,选择了近几年的彩墨山水的部分实验性作品,他将青绿山水的传统画法加以现代化演绎,以更绚丽而不艳俗的色彩融入山水结构中,以宋人博大而单纯的外在构造容纳雅致而精微的笔墨趣味,她们预示着王作均山水艺术的创作取向,努力寻找“色墨相融”却“色墨无碍”的充满高贵而现代的精神。山水造型和笔法取法于传统却避离传统,完全可以脱俗为“新古典绘画”,是为“新学院派”艺术主张的继续扩展。王作均的山水风格综合了传统与现代绘画语言的精华,和历史上经融合中外艺术养料而成大家的(林风眠、黄宾虹、李可染、赵无极、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吴冠中)艺术规律相似,他有绘画上超时空的思维和技法上的实力组合,他正努力地使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和时下甚为流行的明清文人画风拉开距离。他的最新尝试可以说是一种“新学院派”绘画的进一步实验和沿伸。 《无言夜石》140cm x 70cm、墨彩、皮纸、2014年 他的作品的内涵充满着东方式的大气象,作品完全脱离写实主义或者传统规范的山水构造,大胆而又浪漫地构筑着现代意象的山水艺术作品。作品依然沿用传统绘画中具有核心价值的线条艺术,以此而保持着崇高的古典精神、保持着中国式的气韵。 《月光大地》65cm x 66cm、墨彩、皮纸、1989年 他的作品内容传载着唐宋的审美遗韵(意蕴),注重大格局考量,不论在章法或是山体结构上都强调“整体性”的境界,强调“归一”之“简约”美。他的作品的艺术趣味具有苍、浑、厚、奇、流的审美特征,具有现代人所能感知并深度感应的当下性。他的作品的另一美学特征已和明清山水画的清丽、雅润、恬淡的“诗意”拉开距离,他拒绝甜美、浮动和固化后的“风雅”图式。他的作品来源于传统,又延伸了唐宋传统绘画的核心意义,明清一下文人雅士们所钟情的“诗情画意”已被苍石野云所代替,“诗意”已在相当程度上被转换。王作均是位善于独立学习独立思索的画家,他学习的传统不只是用来被继承的,而是用来被扩展的。 《云外松石》180cm x 98cm、水墨、彩、皮纸、2017年 王作均画展的意义在于总结自己,同时也惠及同道。目前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面貌过于相似,笔墨语言过于雷同,王作均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为山水画界提供了一种新气象,带来一种绘画的新思考,让新一代山水画家们感受到传统的功效不是只供我们模仿的母本,她是一种精神和形式语言的启示,学习传统可以发现和消化太多太多的基因原素成为自己的艺术养料。 王作均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师、博士、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 专业经历 1960/生于北京 祖籍杭州 1973/拜上海山水画家王小廔先生为师 1977-1980/中专/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雕刻专业 1980-1983/留校任教/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木雕教师 1983-1987/本科/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 1987-1991/留校任教/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山水画教师 1991-1992/研修生/旧金山艺术研究院,美国 1993-2006/雕刻师/英·邵普艺术雕刻公司,藝術指導/旧金山日本文化中心 1995-2006/职业画家/美国 2007-2010/博士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留校教师/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 展覽 1986/《小趋势画展》/(6人)/北京国际艺术展览厅 1986/《六大古都中国画联展》/六大古城 1988/《八青年画家画展》/杭州 1988/《浙江美术学院/汉堡艺术学院交流展》/德国汉堡 1989/《美丽的落日》/文化部收藏并在欧亚数国巡展 1989/《’89早春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广州 1989/《王作均画展》/中国美术学院展览厅/杭州 1990/《八青年画家展》/杭州 1990/《新浙派四人展》/台北传承艺术中心/台湾 1990/《江南名家中国画新作展》/新加坡 1997/La Jolla Festival of the Arts and Crafts Fair,La Jolla/美国加州 1997/ Cherry Creek Art Festival, Denver/美国科罗拉多州 1998/Northwest Art Festival ,Bellevue /美国华盛顿州 1998/ King’s Mountain Art Fair, Wood side/ 美国加州 1999/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美国芝加哥 1999/(银奖)Affaire in the Garden, Beverly Hills/ 美国比佛利山庄 2000/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美国芝加哥 2000/(新秀奖)57th Street Art Fair, Chicago / 美国芝加哥 2000/St. Louis Art Fair, Clayton / 美国密苏里州 2001/Scottsdale Art Festival /美国亚利桑那州 2001/ (金奖)Sun Valley Arts& Crafts Festival, Sun Valley/美爱德华州 2002/Portland Arts Festival, Portland /美国俄利冈州 2002/ Rest of the Best Festival, Bellevue /美国华盛顿州 2003/ State Street Area Art Fair, Ann Arbor / 美国密西根州 2003/Spring Festival of the Art ,Oklahoma City / 美国奥克拉荷马 2003/Park City Art Festival, Park City /美国犹他州 2004/《王作均作品展》/上海新天地油画廊 2004/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美国芝加哥 2005/Bellevue Art Museum Fair, Bellevue /美国华盛顿州 2005/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 美国芝加哥 2006/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 美国芝加哥 2006/Park City Art Festival, Park City / 美国犹他州 2007/Old Town Art Fair, Chicago / 美国芝加哥 2007/Vial Art Fair /美国科罗拉多州 2009/《薪火·相传》-百年陆俨少师生展 2009/《禹陵金秋》—参加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2009/获优秀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4/《画/瓷》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6/《真心山水之间》山水画展/浙江宁波“天一阁”展览馆。 2016/《言外风致》国画展/浙江台州书画院 学位 2010 博士论文《墨道新论》被通过,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 著作 《畅意汲真——王作均作品集》——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2017年 《搜妙——王作均山水册页写生精选》-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5年 《写意山水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 《山水画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2年 《中国山水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2年 《王作均树石课稿》-《云外居》出品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