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即位,苏轼正好也从凤翔任满回朝,皇帝想把破格召入翰林院,起草诏书,或者修起居注。如果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小苏等于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不到三十岁就能对朝廷决策施加影响,将来还有成为宰相的机会。韩琦可不是一般人,到了清朝,他已经配享历代帝王庙以及孔庙了。后来的神级人物,在当时,大权在握,文才出众,道德完美。他不是不喜欢苏轼,而是作为过来人,他认为,苏轼啊,图样图森破,太年轻了,资历太浅了,一下给他升到那么重要的位置,必然引来很多不必要的眼红以及仇视,可以想象,他将成为众矢之的,时刻被人盯着,一有点什么问题,就会受到弹劾,打击他的锐气。所以,慢慢来,按部就班,像其他人一样,升官都要接受考试考核。这些话,传到苏轼耳朵里,他非但不觉得韩琦是在从中作梗,反而认为,这是对他的真正爱护。  几年之后,宋神宗想让苏轼去修《中书条例》。此条例,是想用来改革吏制,提高行政效率的。正强力推行变法的王安石,深知苏轼没站自己一边,不可能同心协力,让他来修这么重要的文件,怎么能够贯彻我的想法呢?只会出乱子啊。老王不赞同,神宗也就没坚持,但几个月后,他又对王安石说,我想喊他来修起居注。以苏轼的资历,最多做个通判。皇上,用人需谨慎啊,你不过是看了苏轼一些文章,听了他一些话。他也就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已。重要的事情想三遍啊,老大!韩琦是想让苏轼多历练历练,王安石说他资历浅,也没毛病啊。苏轼虽然进士中得早,但母亲去世,回去守孝;妻子又死;没多久,父亲也去世,又是回家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