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说苏轼是奇才,为何没人敢回答?

 大宋有东坡 2022-02-10

乌台诗案,苏轼被抓,已经二次罢相的王安石,都是一脸懵逼。

用朱刚在《苏轼十讲》里的话来说,之所以李定等人会从苏轼过往诗文中找到罪状,正因宰相已经当不了皇上的挡箭牌,现在一切新法,都是皇上在推行。以前讽刺新法是不满宰相,现在却可以说,那些诗词,是冲着皇上来的。世道变啦!

乌台诗案,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李定。

他是王安石的学生,调到京城之后,因极力赞美青苗法,得到老师赏识,拜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那时封官,需要写诏书,但宋朝制度,写诏书的人,如果不满这个任命,是可以不写的。

《宋史》载:

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封还制书,皆罢去。

当时,新旧两党激烈斗争,旧党又抓住李定“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与新党激烈对攻。

要知道,古代以孝治天下,哪怕李定辩解说,自己并不知道是仇氏所生,不敢乱服孝,所以,以父亲年老为由,回家奉养,希望能解决这里面的矛盾。

王安石想替他解释,结果,连自己也被弹劾了。

由是可见,处于党争之中,李定的官运,也如大雨中的浮萍,时上时下,没有定数。

不过,此时皇帝终究支持的是变法的王安石,所以,李定的官位,还是水涨船高,升至御史中丞。

王安石虽然没当宰相了,但新法既由皇帝亲自主持,就给了李定他们极大的空间,对旧党人士展开打击。

乌台诗案由此爆发。

当时的他权势到了怎样的地步呢?

他审讯苏轼时,问他这句诗讽刺什么,那句诗不满意什么,苏轼虽然不承认,但对多年前的诗词,什么情况下写的,都记得清清楚楚,连李定都不得不佩服。

有次,于崇政殿门外语同列曰:“苏轼乃奇才也。”

结果,没人敢做声。哪怕是附和都不敢,因为他们不知道李定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怕动辄得咎。

虽然李定欲置苏轼于死地,但因宋朝司法制度,调查与审判,并非一个部门说了算,因此,苏轼并没有如御史台所愿被判死刑,最终,脱了一层皮之后,也不过是贬到黄州而已。

多年之后,旧党得势回朝,作为新党重要人物的李定,自然没好果子吃。

当年他怎样对待苏轼等人,如今,都还回到了自己头上。

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并不是哲宗不喜欢他,是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一直以来就反对新法,现在她是话事人,一众新党人物,自然也就失势了。

上上下下,其实很正常,关键在于——言者争暴其前过——以前他当权时,没人敢说的错误,现在纷纷被人挖了出来。

虽然当时他已59岁,在那个年代,就是老头了,但,到处有人骂李定那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则当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这个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先及兄息(兄弟的儿子)。死之日,诸子皆布衣”的人,在历史上,基本就打入了奸臣之列。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