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终的异姓王(五千年的点滴)

 金色年华554 2022-02-10

在异姓王里,最终善终,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局的一共有两位,一位是番君吴芮,也是英布的老丈人。他结果最好,平安地传了五辈,后来是因为第五辈那个孙子没有后人,这才把他和个国家给去了,很难得。他能得到好的结果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他会做人,很低调,而且主动交出大部分兵权,落得个平安。再一个就是他被封为长沙王,长沙不像现在,当时属于偏僻蛮荒,老少边穷,对大汉朝统治的核心区域造不成什么影响,所以刘邦也就放他在那儿自生自灭了。

图片

另一个结果比较好的是赵王这一系。第一代赵王叫做张耳,这位还真不错,当初是地方上的一位豪强,娶了个有钱的寡妇,得到了万贯家资,开始在地方上广交朋友,结识豪侠之士。大概也是因为他有过这样的履历,所以他在楚汉两方面都有人缘。项羽分封的时候,他被封为常山王,其实管的也就是赵国这一片地方。原来的赵王,项羽让他挪挪窝,去代地当王,那就是苦寒之地了。后来张耳被自己曾经的好朋友陈馀打跑,投奔了刘邦。刘邦年轻的时候也想要当游侠,曾经跟着张耳混,当张耳的小跟班,两个人还有旧日的情分。刘邦让他跟着韩信,最后来了个胡汉三又回来了,打回了赵地。刘邦正式封他为赵王。不过张耳可能是岁数大了,当了赵王两年之后,就一命呜呼了,那时候刚好是刘邦击败项羽,正式当皇帝的那一年。

张耳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张敖借着当赵王。刘邦对张敖也不错,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他,他成了刘邦的女婿。

看似一切平稳,但是后面就出事了。两年之后,刘邦路过赵国境内。按照规定,赵王应该迎接刘邦,而且要一路陪同,直到刘邦离境。张敖很自觉地去尽义务,他还穿很简朴的衣服,规规矩矩,像个下人一样伺候刘邦吃喝拉撒,这也没什么问题,一个是上下级,一个是女婿伺候老丈人。刘邦呢,似乎很享受张敖的殷勤侍奉,而且对张敖的态度很傲慢,时不时地就骂两句,真把这位赵王当了三孙子了。

张敖倒没说什么,他手下的人先不干了。赵国的相国叫做贯高,还有一个高官赵午,原来张耳做豪强时当过张耳的门客。按照这个关系推导,张敖可以算是他的小主人。看起来这个贯高还是很忠心的,看到小主人被刘邦呼来喝去,一点儿都不尊重,颜面扫地,他比张敖还感到屈辱。找了个机会,跟张敖说:“现在天下群雄并起,谁有本事谁当皇上。您看您,对当今皇上这么客气,他可倒好,把您当孙子似的呼来喝去。干脆吧,咱们杀了他得了,说不定您还能当皇上呢。”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这番话说出来,可把张敖吓坏了:“你别胡说八道了,想当初我爸爸让人家打得,国家都丢了,幸亏是当今皇上,帮着我们爷们儿又把这块地方夺回来了,这才能当王到现在。我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我要无限忠于当今万岁。你这话可不能再说了,千万别说了啊。”张敖一边说,还一边咬自己手指头,咬得都流血了,看来是吓得够呛。

贯高跟赵午这些人一看张敖这幅德性,自己聚在一起商量:“咱们这位大王老实,不乱说乱动。但是咱们不能这样,刘邦侮辱咱们的小主人就是侮辱咱们,要杀他的也是咱们,所以不管小主人是不是同意,咱们都得杀了刘邦。不过这个事情别牵扯咱们大王,要真得手了,好处归他,说不定就保他当皇上;要是不成,咱们承担后果就完了。

他们计划好了,一年后刘邦又来了,这回是从东垣,现在的石家庄地区回来,又经过赵国境内,贯高这些人商量好了,准备在柏人埋伏人,动手杀掉刘邦,大概在现在的邢台市境内。准备杀了刘邦之后,就把他的尸首扔到厕所里。刘邦本来也打算在这儿歇宿,但是他的第六感应突然起作用了,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问身边的人:“这个县叫什么名字?”左右的人告诉他叫柏人。刘邦一听:“柏人者,迫于人也!”那意思是这个谐音就是我要被人逼迫,不吉利,就不留宿,直接走了。贯高等人的计划莫名其妙地破产了。

图片

本来这个事情谁也不知道,就算过去了。没想到一年之后,贯高的一个仇人知道了他们曾经的计划,那他能放过报复仇人的机会吗?立刻报告给刘邦,差点儿没给刘邦吓死。立刻把张敖和贯高这一群人都抓起来了。按照刘邦的判断,手下人要是没有赵王的命令,他们吃饱了撑的要刺王杀驾。他是不知道,有这个吃饱了撑的的人。而且专案组一到赵国,这些人就知道活不了了,干脆给自己来个痛快的,就要抹脖子。贯高可急了:“咱们要是都死了,那就没有对证,谁能证明刺杀皇上都是咱们的主意,赵王根本就不知情。没人能够证明,赵王就洗不清了,冤沉海底,那怎么行!”

图片

于是贯高没死,带着他一块儿密谋的这些人一块儿到了长安。到了这儿,贯高说:“这事儿是我一个人干的,跟我们赵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不要牵扯上他。”审案的官员不信啊,按照常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就认定贯高是被张敖拉出来顶缸的,于是严刑拷打,一定要让贯高说出是张敖主使的他们。

但是贯高是个硬骨头,挨了几千下的打,也绝不改口。吕后虽然为人不善,但是对自己女儿还是很慈爱的,怕张敖受牵连,自己闺女守寡。就在刘邦面前说情,说看这意思这不是张敖主使的,他是你姑爷,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呢。刘邦急了:“张敖这小子要是真的杀了我,自己当了皇上,还缺女人吗?更不缺老丈人了。这不是替他开脱的理由。”刘邦自己就是这样,所以他对这种思维很能理解。不过审案的廷尉把贯高的事情跟他一说,刘邦挺佩服他,突然觉得张敖可能还真的不知道。他安排人去暗访,那意思你明着挺刑,派个你熟悉的人,营造一个没有外人的环境,你可能就说实话了。

暗访的人去了,问贯高:“赵王真的没参与你们的计划吗?”贯高说:“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我办这个事情,至少株连三族。难道说赵王比我的家人跟我还亲,我为了替他遮掩,把我一家子都扔进去?实在是因为赵王真的没参与我们的事情,我们不能攀扯好人。”暗访的报告递上去,刘邦一看,这是真的了,于是赦免了张敖。不但赦免了张敖,而且刘邦还很佩服贯高,派人告诉他:“张敖我已经放出来了啊。而且你也死不了,皇上佩服你,打算把你也赦免了,给你道喜啊。”

本来这就是一出喜剧收场,没想到贯高这个人真不是一般人。他说:“我之所以没有自杀,跟着到了长安,就是为了洗清我们大王的嫌疑。现在大王没事儿了,我的责任也尽到了,死了也值了。而且我毕竟真的计划了刺王杀驾的事情,也确实应该被处死。皇上不杀我,我也没脸再活着,问心有愧,我还是死吧。”于是他自杀了。贯高的身上,承袭的是先秦游侠的风骨,不畏强权,敢作敢当,而且能够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判断事情的标准不是对于自己是好是坏,而是这个事情是否符合道义,符合自己的标准,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所谓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当然,有时候他们坚守的准则未见得能够被我们所认同(说的不是贯高这次),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气魄,千载之下,仍令人神往。刘邦也曾经是游侠的一份子,他佩服这样的人物,乃至于即便是要杀他,他也仍然想要赦免这个人,完全可以理解。

《史记·高祖本纪》里的记载不太一样,说是贯高被“夷三族”,不过无论结果如何,他前面的事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张敖虽然被放出来了,但是毕竟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赵王是当不了了,降格当了宣平侯。而跟着贯高来的那些位参与密谋的,被刘邦爱屋及乌,都封官,得给诸侯王当相国,有的当了地方官。这些人的结果都不错,他们的后代都当了二千石的官员,大概相当于局级了。这些人也确实不差,敢跟着来,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张敖的处理结果跟韩信差不多,但是他不像韩信那么郁闷。可能是因为确实没那么大本事,也就没那么大追求,当个侯爷,也挺自在。他比刘邦活得还长,到吕后执政的第六年才死。他的儿子叫做张偃,是吕后的亲外孙子,所以吕后也得有照顾,又恢复了王爵,当了鲁元王,还封了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当了侯爵。

没想到的是,吕后死了以后,周勃夺军,铲除诸吕。因为张偃这个王爵是吕后给封的,一下子划入另册,成了对立面。连他的王爵,带他两个弟弟的侯爵全免,一撸到底,不过好像人没杀,而且文帝即位后,又让张偃当了南宫侯,也挺好。

张家祖孙三代的结局还真算是不错的,不像吴芮,他们的地盘都在大汉帝国的核心区域,富裕繁华,少双眼睛盯着,就恨不得抓你一之错,就收拾了你。而张敖遇到那么大的事情,还能保住性命,还有个侯爵,真是不容易了。

我觉得,他们结局好,还是得益于自己的性格,一个是随遇而安,王爵撸了就撸了,当侯爵也挺乐呵。即便一撸到底,也是该吃吃该喝喝,心态特别好。还一个就是他们会做人,人缘太好了。不但没人落井下石,而且拼命把他往外择。贯高这样的人,真正对他死心塌地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要是换了韩信,可能就没有贯高了。而且从刘邦到文帝刘恒,所有人都保他,这说明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所以才能一直平平安安。

不过即便会做人如张耳,依然会有自己的对头,而且对头还曾经是他的至交好友,下一段说说他们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