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太极拳史话

 Budiye 2022-02-10
原文地址:太极拳史话作者:孙小轲

太极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朴素的阴阳转换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更是把太极的原理阐述得淋漓尽致。“柔弱胜刚强”、“一阴一阳谓之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些理论,奠定了太极拳的哲学基础。老子是否会武功已经无从查考,但太极拳确实是从道家学说中派生出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宋朝末年出了个道士,叫张三丰。他早年曾经在少林寺待过,学过一些基础的武功。后来经过武当山,看到山势磅礴,“唯真武所能当之”(只有真武大帝才有资格住在这里啊),所以就在山里修建草庐,修身养性。有一天,张三丰听到草庐外传来仙鹤的叫声,发现一条蛇正在草丛中与仙鹤相斗。仙鹤的优势是居高临下,蛇则在草窝里以静制动。两只动物都似乎静止了,等待对方出现破绽。张三丰看得入迷,决定不打扰它们,看谁取得最后胜利。

说时迟那时快,仙鹤率先发动攻击,向闪电般探头向蛇啄去,但蛇在被攻击的瞬间,身子一拧,化开了仙鹤的进攻,并反口向仙鹤咬去,仙鹤被迫撤退。经过几个回合,仙鹤都不能得逞,只有悻悻离去。

张三丰回想刚才蛇鹤相斗的场面,突然若有所悟:仙鹤能飞善动,疾如闪电,为什么不能击败草窝里的蛇呢?原因是蛇在仙鹤进攻的瞬间扭动了一下,避开的同时反击对方。

后来,皇帝召见张三丰,他接到通知后就向京城进发。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拦住山路索要钱财,他们武功高强,张三丰不能取胜,只有暂时住在一家小旅店里。半夜,张三丰思索着如何才能打败强盗,无数的招式在脑海中盘旋着,他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一个黑衣服的老头,自称是玄武大帝,教给他了一套拳法。第二天醒来,他回想起梦中的动作,感到非常兴奋,马上演练起来。练熟了,他又去找强盗打斗,没想到很顺利就打败了所有强盗。内家拳的雏形就是这样诞生了。

张三丰把内家拳的心得体会归结为“等打”和“赶打”,敌人不动时我不动,敌人来打时,等到他离自己很近了不能变招了,再顺势袭击对方。一旦得手就要顺势进攻,不要停手给对方以反击的机会。这一理论和太极拳非常接近,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接近太极拳的武术。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叫太极拳,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太极拳最早的萌芽。

张三丰把这套武功教给了徒弟,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张松溪、宋远桥等人,张松溪后来把这套拳传播到了江浙一带,王征南、甘凤池都是学的这种拳法。特点是以静制动,犯者立仆。王征南的墓志铭上,清晰地记录了张三丰创拳、传拳和传承的脉络。

后来,山西有个叫铁胳膊王二的,在一次下雪的时候救助了一个邋遢道人。道人觉得王二人品很好,就把一套神秘的拳术传给了他。王二依法练习成为一代宗师,这就是太极拳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宗岳,他的太极拳论至今被各大门派奉为武林宝典。至于那个邋遢道人,应该是张三丰的徒弟,或者徒弟的徒弟,而不是张三丰本人。张三丰为了塑造他“不死神仙”的形象,特意吩咐弟子按照自己的打扮和名义去云游四海,所以史书上终究搞不清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他从宋朝到元朝再到明朝,事迹跨越三个朝代几百年,张三丰虽然是个寿星也没有这么长寿,估计是他死了之后,徒弟也用他的名义去做事,反正都是白胡子老头,见过的人谁也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正的张三丰。

王宗岳把这套拳术又传给了一个叫蒋发的人。此人身手敏捷,有“百步赶兔”的神功。蒋发在明朝末年参加农民起义,占山为王成了山贼。朝廷为了消灭反动势力,派出了戚继光的麾下大将陈王庭前去清剿。这陈王庭自幼学习家传的一种武功叫“炮捶”,是通臂拳的分支,在戚继光的部队里又学习了戚氏长拳三十二势,这三十二势是戚继光汇集了当时武林所有高手的绝招创编而成,有北腿李的踢法,千跌张的摔法,少林寺的拳法,鹰爪王的拿法,是当时杀人术之大成。陈王庭来到山寨前,孤身上山想说服山贼投降。蒋发迎上来阻挡陈王庭进山,两人在山前交手,据陈王庭家书记载,这场大战“绕营三匝,公竟不能胜。”

一向自负的陈王庭遇到了对手,很是欣赏蒋发的拳术,两人虽是敌手,竟有惺惺相惜之意。两人谁也没打过谁,就各自撤退了。后来山寨被明军攻破,蒋发被通缉,陈王庭把他收留了,蒋发为了生存,藏在陈家做了奴仆。陈王庭为什么要冒着丢官的风险收留一个反贼?当然是为了学习蒋发的神奇拳术。现在陈家沟尚有一幅陈王庭的画像,陈王庭在前面坐着,后面捧大刀的就是蒋发。蒋发在陈家沟地位较低,人称“蒋把式”。把式,即有技术的打工仔之意。

清军入关后,陈王庭弃官回归故里,有心报国和无力回天的纠结让他的心情异常郁闷。心烦意乱时,听舅舅说邻村有个千载寺,里面一个道人会一种叫做十三势的武功。陈王庭前去学习,发现和蒋发的拳术很接近。陈王庭开始了思索,如果把这些拳术组合成一起,创造一种科学、神奇、有效的武功,既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又可以锄奸惩恶防身自卫,岂不是一种大的功德,岂不是比当官出征平天下更有意义?所以,陈王庭把自己家传的洪洞通臂炮捶、蒋发的内家拳、道人的十三势、戚继光的戚氏长拳三十二势组合在一起,发明了五路拳和五路捶,拳法柔和,捶法刚猛,有阴阳相济、绵里藏针之意,称为绵拳。陈王庭醉心创拳和教拳,教会了陈所乐和陈汝信两个弟子。其中一支传到了陈长兴一脉,另一支传到了陈有本一脉。而陈王庭的仆人蒋发,也带出了一个弟子邢喜怀,并把拳术传到了邻村的赵堡。

先说陈长兴一脉,带出了个徒弟到北京开药铺,有个河北永年的年轻人去药铺打工,无意中发现了药铺掌柜会一种以柔克刚的神奇拳术。年轻人本来就酷爱习武,非要跟掌柜的学习。掌柜的说,我练的只是个皮毛,你要是想好好学,就去河南温县陈家沟找陈长兴吧,我是跟他学的。但他是否会收你,就看你的造化了。年轻人三进陈家沟,用过人的毅力感动了陈长兴,终于成为陈长兴的外姓弟子。这个人就是后来威震京城的杨氏太极拳宗师杨露蝉。著名小说家宫白羽把这一段武林典故写成了一本叫《偷拳》的小说,使太极拳的名声通过文学传播开来。故事情节大致为:杨露禅为了学习陈家秘传的太极拳,装成哑巴混进陈家当奴仆,半夜在墙头偷看陈长兴教拳;在一次武林门派的纷争中,杨露蝉以奴仆身份击败了前来挑战的武林高手,为陈家保全了名誉,但杨露蝉偷学太极拳的秘密也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觉得杨露蝉是个练武天才,没有废掉他的武功,反而招他为女婿,并把武功都传授给他。杨露禅后来在京师当王爷的保镖,打败了各路高手,并结识了八卦掌名师董海川,使太极拳走出陈家沟而传播到四方。这个故事没有历史的依据,但杨露禅跟陈长兴学拳是确有此事。

杨露蝉向陈长兴学拳后,陈长兴叮嘱他不要传给外姓人,杨露蝉也在师门发了重誓。后来杨露蝉来到京师,一次参加晚宴时,和一个王爷的保镖聊起武功的事,说自己练的是绵拳。那个保镖是练外家拳的,很蔑视地对杨露禅说:“绵拳?能不能打人?自己都软了还怎么打人?”杨露蝉针锋相对、不卑不亢地说:“我这拳除了铜浇铁铸的人不能打,只要是血肉之躯,都可以打!”保镖不服,下场挑战,杨露蝉一个回合就把保镖丢出去了。杨露蝉的神奇武功引起了王爷的注意,王爷把杨露蝉聘为火器营的教头,专门教授武功,自己也要跟杨露蝉学。这下子杨露蝉犯难了,如果教拳,就违背师命,不教拳又得罪王爷。思来想去,杨露蝉决定自己创造一门拳法,他把陈氏太极拳中的一些发力、缠绕、击打、跳跃的动作去掉,换成中正安舒、四平八稳、柔和缓慢的招式,这就是后来的杨氏太极拳。火器营的士兵都跟着杨露蝉学,其中有个满族人叫全佑的,最善于柔化,是杨露蝉的得意弟子,他创立了吴氏太极拳。

王爷学完了杨氏太极拳后,总想试试这种功夫到底管不管用。杨露蝉买通了王爷的卫士,让他们和王爷交手时,只要王爷一发劲,他们就顺着劲连滚带爬往外出。王爷非常满意。后来这种听劲的配合和表演也成为了一门功夫,到现在还有太极拳大师能和徒弟们配合的天衣无缝,如最近红遍互联网的太极大师闫芳,她其实就是和徒弟在练这么一种功夫。她可以轻松地弄得徒弟满地爬,但却推不动一个记者。

杨露蝉出名后,各地的武术爱好者都去找他学习,京城学练太极拳者逾万人。所以百年来一直单传的陈氏太极拳一下子变成杨氏爆发了,大家都知道杨氏而不知陈氏了。不过,杨露蝉改拳的秘密骗不过明白人,有个杨露蝉的老乡叫武禹襄,也去跟着杨露蝉学,但学完之后总觉得不对头,自己无论怎么练也不是杨露蝉的对手。他判断杨露蝉肯定隐藏了一些秘而不授的武功。怎么学到手呢?武禹襄打听到,杨露蝉是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学的。正巧,武禹襄的哥哥就在河南当巡抚。他就也到陈家沟去找陈长兴了。陈长兴那时已经很老了,不愿意再去教武禹襄,武禹襄几经辗转,找到了赵堡的陈清萍,学到了纯正的陈氏太极拳。

陈清萍是谁?他是陈王庭的两个弟子传下来的另一支,陈有本的弟子。陈有本的哥哥陈有恒很厉害,可惜喝醉酒掉进洞庭湖淹死了。陈有本成了这一支中武功最高的人。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因为父亲经常出去保镖,没有时间学习太极拳,就跟着陈有本学。陈有本为了让他快速出功夫,把原来的拳架放大,重点突出了擒拿的动作,研发了一种新拳术叫太极拳大架,一年时间就把陈耕耘教成了高手。陈有本把原来的拳术教给了另一个徒弟陈清萍,叫做太极拳小架。

陈清萍是太极拳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老师,他的门下出了武氏、孙氏、赵堡和氏和李氏忽灵架的四位开宗立派的大宗师。武禹襄就有幸跟这位好老师学,陈清萍一点也不保守,只用了六个月,就让武禹襄的武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武禹襄学成后再去和杨露蝉比试,杨露蝉已经不是武禹襄的对手了。杨露蝉发现,武禹襄学到了自己也没有学到的一些东西。杨露蝉就让自己的儿子杨班侯拜武禹襄为师跟他学。杨班侯得到了杨露蝉和武禹襄两大宗师的指导,武功更上一层楼,在京城打败了狂妄的万人敌,赢得了“杨无敌”的美名。杨班侯在京城做武官,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他没有撤退,而是隐藏在市民之中,暗杀了很多洋兵。慈禧太后和洋人谈判,洋人的条件之一是让朝廷交出暗杀洋兵的凶手。杨班侯为了避祸,逃回了家乡,安心教授杨氏太极拳。

武禹襄把自己学会的太极拳定名为武氏太极拳,并传给了侄子李亦畲,李传给了郝为真,郝为真传给了孙禄堂,孙禄堂结合形意、八卦和太极,创出了孙氏太极拳。孙禄堂击败了五个日本武士,在当时的武术界名声大噪,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且说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跟着陈有本学会了太极拳大架之后,闯荡江湖来到山东莱州,听当地百姓说有个凶僧称霸一方为非作歹,他孤身一人深入匪巢,奋力拼杀将凶僧擒获。当地百姓为了感激陈耕耘,凑钱修了一方功德碑,记录了陈耕耘为民除害的佳话。后来袁世凯在山东当巡抚,看到了这块石碑,就派人去河南寻访陈耕耘,想让他教自己的儿子练太极拳。结果陈耕耘没找到,把陈耕耘的儿子陈延熙给请来了,教了好几年。

在这几年时间里,陈延熙的儿子陈发科没有人指点,在和族兄弟比试的时候经常被人看不起。老年人叹息:“这一支的武功最好,难道要断在这个孩子身上吗?”陈发科听了暗暗发愤,一定要学好太极拳。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趁别人睡着了再偷偷练习,每天练拳几十遍。三年过去了,陈发科成为了这一支里功夫最好的人。原来瞧不起他的堂哥,说以前陈发科身子弱,怕把他摔坏了,看他强壮起来才要和他比手,结果一搭手就被摔出。堂哥悻悻地说:“还是这一支有秘诀,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厉害呢?”其实,陈发科就是练得刻苦而已。

堂哥的儿子叫陈照丕,到北京贩卖药材,住在南门外。贩卖药材没有赚到钱,陈照丕就想教拳收徒。但当时北京多数练杨氏,对陈氏的太极拳不感冒。怎么办呢?陈照丕就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说他要设擂台,有愿意切磋的可以来这里。一时间很多好武者都纷至沓来,领略了陈氏太极拳的威力后,学拳的人慢慢增多。陈照丕也被南京国术馆聘为了教练,一个月四百大洋。陈照丕要到南京教拳的时候,北京的弟子们说:“我们还没有学完呢,你怎么能走啊?”陈照丕分身乏术,忽然想到了三叔陈发科,就对弟子们说:“我三叔的武功胜我十倍,我把他请到北京来继续教你们吧!”这样,陈发科就出山来到了北京。

开始,京城一个练吴氏太极拳的叫刘慕三的,听说陈发科挺厉害,就请他来表演。因为吴氏太极拳很缓慢,所以大家都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表演时间。没想到陈发科打起拳来声震屋瓦,虎虎生风,几分钟就把一路二路打完了。陈发科走后,弟子们议论纷纷:“这么快,这么猛,是太极拳吗?”刘慕三说:“虽然快,但动作是圆的,虽然猛,但落地是柔的,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太极拳。到明天来的时候我和他推推手,如果赢不了他,我们就跟他学。”

第二天比试的时候,刘慕三被陈发科扭伤了手臂,心悦诚服地跟着陈发科学习了。他的弟子里有个老家是济南的叫洪均生的,因为当时没有工作,所以总是等师兄弟学完之后再学,一来二去学的遍数多了,最得到陈发科的欣赏。洪均生后来回济南教拳,突出了太极拳的缠丝劲原理,创立了另一种风格的陈氏太极拳,称为“洪传陈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