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城的正月庙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前些年没有实行严厉的管控措施时,瑞视觉几乎每年都会去摄影采风,一个正月里去两三趟是正常的。 浚县县城西南约16公里处的同山正月初八庙会,可谓浚县县城大伾山、浮丘山正月庙会的缩影、缩小版。 今年第一次和L兄前往采风,与“千人同吃一锅饭”的庙会民俗不期而遇。 上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同山庙会,红圈处即为“千人同吃一锅饭”的地方。 上午半晌时,厨房内的几名“大厨”各有分工,配合默契。 阳光从房间东面和北面两个窗户照射进来,打在锅里盆里冒出的蒸汽上,形成的光影效果,每一个摄影师都会喜欢的。 寺庙里的“斋饭”,大白菜是主要食材之一。 斋饭的另一种主要食材是面粉,得用水先和稀了。 仔细看,食材还有腐竹、豆腐皮儿,都是营养又保健的。 做一大锅饭,能盛满两三个饭桶。 这一天,他们根据香客多少,往往要做好几大锅饭,能满足千人同吃。 不到上午11点,就陆续有人来吃斋饭了。 稀的是饭,干的有馒头和花糕,不限量,管饱。 前来吃斋饭的,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以中老年妇女居多。 吃斋饭的人中,也不乏青春靓丽的小姐姐。 儿媳,婆婆,孩子。 孩子小,还不会吃饭,睡着了。 这个老奶奶今年90岁,在家人的陪伴下也来了,看气色,身体相当不错。 有人说每年来赶会都要吃斋饭,吃了这饭强身健体不生病。 可不是么,春回大地,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吃一顿没有添加剂的斋饭,身心都是愉悦的。 似乎做多少饭,都能被吃完。 吃完了饭,大家都自觉地把碗刷洗干净。 功德箱无人值守,大家吃完饭放进去自己的一份“心意”。 厨房的对联:饭热菜鲜能健体,茶香水洁可清心。横批:厨中美味。 大厨说:明年就不在这个院子里了,而且要换两个大的电饭锅。 瑞视觉心说:那画面,可能就没有今年的这么温馨亲切接地气儿啦!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同山,山名最早见于《水经注》。因山背面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又名"童山"。 相传武王伐纣曾会同诸侯于此,故名同山。 东汉末,袁绍曾在山南一带屯兵,遗迹犹存。建安九年,曹操开白沟于同山坡灌田7000余亩。隋末宇文化及等率军10余万与李密瓦岗军大战于同山脚下。 1947年人民解放军于同山一带设防,与国民党军激战,歼敌万余。 山西侧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摩崖题记。 山南端之袁谭城、仓城遗址,有重要历史价值。 “同山晚照”是浚县八景之一。 传说,同山原名铜山,座落在沈宅村南面。其地形奇特,四周平地,中间突兀耸立,整座山体系岩石构成。山顶平整,众多树木从岩缝中扎根成长,品种繁多,郁郁葱葱,景色秀丽迷人。它占地不过两亩,高十米左右。 据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路过同山,见此地景色奇特,便下马登山,顿觉心旷神怡。他环绕细观,发现山西南面石壁下的平台上,有两支酷似竹笋状的奇石,待走至平台细观石笋,惊叹道:“此乃铜笋也!”于是,便命随从取来笔墨,欣然命笔,在石壁上挥毫题写 “铜山头”三字。从此,当地民众便叫此山为“铜山头”。不料时隔不久,两支铜笋不翼而飞,只留下两个深深的圆洞。后来,诸暨修撰县志,因铜笋不见,便去掉“铜”字的金旁,改为“同”字。此后“同山”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浚县同山:石料用途多,山顶已不见,矿坑成“天池”、“翡翠湖” 浚县八山之“同山”:明代战神儒将王越赌博故意输给长垣,如今山顶有翡翠湖、黄金湖 如果认为本公众号《瑞视觉》还不错,敬请关注、转发、评论。 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