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物语:自知之明

 空山茶话 2022-02-11

家母擅烹,每年家宴上必有怹老人家的拿手菜品,否则不管多丰盛也会觉得缺了点儿啥,——而今年,那道菜是我做。

出锅试吃。我问老妈:“80分怎么样?”

“味道不错,80没问题,90分可以。”领导给予了肯定。

可我有自知之明:肉是老太太带着我买的,佐料是老太太领着我加的,就连那次序都是老人家说一样我拿一样,人家说放我放说停我停的,松实软硬也都是人家把得关……

摊我身上也就三四成,所以我断不会觉得这道菜我学到手了,充其量只是得到了一次正确体验的机会,离真正掌握——还差得远呢。

说回到茶,无论种茶、采茶也好,制茶、选茶也罢,都跟学做菜一样属于一种实操技能。具体到泡茶,那就更是正经的烹饪逻辑了。即便这吃与品也是有技巧的,如若没人教那也很难吃出味、品到好而世人多不知,所见之事皆以为易。

经常是你以为会了,而事实却只是“以为”罢了。独自一上手便“啪、啪”打脸。此时常愕然:“我怎么又不会了?!”——其实你从未真正会过。那道菜我若独自上手,还不定什么烂茄子样儿呢。

那怎么算是真正学会了呢?

独自做好一道菜,泡好一道茶吗?——还不够,瞎猫还能撞到几只死耗子呢,豁得出去材料跟时间,怎么也能做好、泡好那么几次。但这并非真正学会了,因为一旦出现偏差你还是茫然无措,找不到问题原因,不知着手于何处。

真正的掌握是在内心建立起一套针对这项技能的心智模型,知道如何系统应对各种因素的变化与问题,并保证最终结果。这点我们很久以前就说过。

你有没有建立起这套心智模型?——倘若没有,那就不要奢谈什么“已经学会了”。不然就只是糊弄糊弄自己,并且还拿不出手。

建立起心智模型会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出神入化!!

蒙眼切豆腐,还要切得极细;蒙眼装卸步枪,还要比快;头顶着几十斤的面包堆,骑着自行车双手撒把穿梭在车来人往的弄堂街巷,辗转如飞,不碰不撒,十分钟后安全到达目的地;十米外的三把飞刀稳稳剁在了活人靶两耳边、头顶上不过5公分处;而最早的记录是庖丁,他建立了解牛的心智模型,如果不是为了给梁惠王看,他闭着眼睛也能把牛解得漂漂亮亮。

这些统统都是建立了心智模型的表现。

就实操技能而言,心智模型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积累对的经验、成功经验。但同时也要积累那些对的失败经验,——此话怎讲?

失败经验也有对错之别。“错的失败经验是指那些没有任何总结价值的失败。比如用多少油,下多少肉,葱姜多少,大火小火,多久出锅,这些都没个数,只是出锅说,“不好吃,——重来。重来还是这一套,最后出锅是另一种“不好吃”。这就是典型的错误的失败,——什么都总结不了,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

对的失败,其实就是勇于尝试,去系统的有计划的试错。比如上一盘切得是8毫的肉片,感觉不好熟,那这次改成3毫厚的试试。发现偏薄,容易焦糊。那就再试试5毫厚的,——正好。便以此为准。此外还有切葱姜丝还是葱姜末,大火小火,出锅火候,也都可以在反复试错中总结摸索出来,最终建立起对应的心智模型。

试错的好处是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马上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甚至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解决掉了,防患于未然。

试错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需要足一颗顽强而细致的内心,因为试错极琐碎,还有可能从头试到尾也没成功一次,——这种挫折不是谁都承受得了的。

所以那些能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人才能够且有资格建立起更完善、更具体、更精密的心智模型。更有甚者,他们还为试错以及迎接失败建立了心智模型。

而这一切也使得他们更具——自知之明……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