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没有请律师,凭一己之力打败腾讯”

 熊猫法律星球 2022-02-11
作者:法律民工张二狗

匆匆又一春。大家还沉浸在2022年伊始的假期时,2月4日下午,B站审核员“暮色木心”因突发脑溢血而猝死在家中,年仅25岁。

B站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沉痛哀悼,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它对于员工猝死的回应:“事发前一周并未加班,平时正常上下班,做五休二。

寒风料峭,斯人已逝,这份回应让无数被压榨的打工人感同身受,压抑的怒火化作言语抗诉,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如今资本当道,小人物虽“螳臂当车”,但以生命、以尊严为代价,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路途上多少也留下或浓或淡的笔墨。

回到四个月前,另一场与资本家抗争的法庭之战落下了帷幕,犹如一颗小小的石子重重落入湖心中央,荡起了一圈涟漪,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被辞退” 的当事人闫先生在走过漫漫征途后,终于在这一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图源:南宁晚报

“南山必胜客”之名流传已久,它是腾讯法务部门的戏称,腾讯屡屡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并胜诉,拳打抖音,脚踢英雄联盟,曾经在2013年起创下29次诉讼不败的骄人战绩。

但就是这样一个威名远扬的诉讼团队,竟然被一名非法律专业,也没有委托律师的普通人“虎口夺食”

图源:鹅厂监控哥(阎先生微博)

他凭借一己之力,讨回了腾讯拖欠的薪资,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名成功向腾讯追讨年终奖的人。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所有打工人震惊和兴奋的好消息——大家都是被资本家拼命压榨的无产阶级,为五斗米忍气吞声,在互联网大厂中“三十五岁就会被退休”的约定俗成中,这个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的员工,在寒冷的冬日里带来了如此激动人心的结果。

然而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官司,过程却远非结果那样让人痛快,这其中充满了许多困难与艰辛。

自2019年腾讯以“每天在岗不足八小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后,闫先生先后向深圳仲裁委、南山区法院与深圳中院提起申请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曾经的“山穷水尽”到如今的“柳暗花明”,其中种种,真是一部加班人的血泪史和打工人的逆袭之路啊。

01

横拖倒拽暴力辞退

屡败屡战并未放弃

闫先生2012年7月入职腾讯,职务为游戏平台部高级工程师。他称双方签订的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的期限为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

而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腾讯公司以闫先生不服从工作安排、经常迟到、早退、长期不在岗,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据闫先称,解职当天,腾讯公司单方面暴力裁员,让很多保安逼迫其收拾东西离开,当场封掉工卡、内网账号、公司邮箱等所有腾讯内部权限和资料。


图源:鹅厂监控哥(闫先生微博)

闫先生自然不服这个处理结果,他先后向仲裁委和法院提出自己的维权主张,可是腾讯均以监控录像、沟通录音光盘及录音文字稿证据等材料使法官支持其主张的闫先生在经常迟到、早退、长期不在岗的观点,据此驳回了他的一切主张。

竹篮打水一场空,闫先生与腾讯的前几次交锋,以一败涂地而告一段落,但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依然未停止抗争的脚步。

02

事实真相扑朔迷离

证据链条真真假假

闫先生曾指出,互联网公司一般是弹性工作制,员工在八小时工作日外继续工作是常态,腾讯如果仅拿出10-18点时段的监控说服力很低。且腾讯提供的监控视频,每天截取两段,中断不连续,监控视频上显示的时间,也无法证明真实日期和时间。因此腾讯公司提交的证据难以证明它的观点。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闫先生认为腾讯提出的主张不能成立,他便应该举出其他时间自己在工作的证据。“举证责任之所在,乃是败诉之所在”,只可惜,闫先生同样举证不能,因此最终法院仅部分支持了他的观点。


图源:鹅厂监控哥(闫先生微博)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员工与公司劳动合同的纠纷,但是闫先生却在他发布的博文中称,2018年12月开始,他多次匿名向腾讯公司反舞弊部门反映原部门研发人员在外开公司、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他怀疑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腾讯报复性裁员。

他认为自己作为在腾讯公司工作七年的老员工,历来的考核基本是A和三星,在普通员工中属于较好的评价,成绩得到公司认可,但在他举报之后,腾讯便依据末位淘汰考核制度,给他评价为一星二星,以此来拒绝支付年终奖,并违法地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笔者认为,末位总是存在的,考核中必定有人身居末位,但并不能证明他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应结合其他证据,如经过培训或者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相关材料才可以解除合同,闫先生执意主张腾讯因评价他为末尾就将其辞退的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03

对方代理律师不讲武德

幸而及时发现对方漏洞

除了庭审上的证据厮杀,你来我往外,法庭之外亦开始了不见刀光的对抗.

前面提到的,“提交8小时监控录像证明闫先生迟到早退不在岗”的主意,是腾讯的前任代理人陈律师提出的。

阎先生也不甘示弱,经过查阅资料后,阎先生发现,陈律师曾经是深圳劳动仲裁委的仲裁员,又在南山法院代理了这一次的劳动纠纷争议诉讼,违反了回避规定。

在他指出这一点后,腾讯只好气急败坏地换了别的代理人,一环扣一环,才最终使闫先生翻身打了胜仗。


图源:鹅厂监控哥(阎先生微博)

04

小人物也可以战胜大资本

法律人也需要开拓思维

这场集劳动者反抗、职场斗争阴谋及程序策略碰撞于一体的官司中,我们可以看到,单枪匹马的闫先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腾讯斗得不亦乐乎,旗鼓相当,甚至最后还打脸了“南山必胜客”,虎口拔牙全身而退,为打工人维权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腔孤勇总是引人入胜,余味隽永。我们虽不能至,却依然心向往之。

闫先生未有一刻停止战斗:实体方面,他积极留存证据,努力举证质证,在发现腾讯证据漏洞时紧咬不放,直击痛点;程序方面,他乘胜追击,在发现对方违背回避原则时积极抗争,凭一己之力换掉代理人,也撕开了腾讯法务战无不胜的“权威”面纱。

这些看似“偶然”的举动,其实是他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正是因为这些努力,对官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作为法律人,很多时候都要面临着事实背景不利于我们的案件,但愿我们都能像闫先生一样,面对艰难环境也不必心生退意。

而是需要我们灵活应用法条,并积极寻求程序上的救济,避免将思维固定在法律层面,尝试着从法律之外的角度上分析细节,找到切入点,开拓思维,也许会发现“意外之喜”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