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好了歌》,揭露四大天机,读懂醒悟

 泰荣林黑皮 2022-02-11


图片
 作者:乐在琦中   来源:慈怀读书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红楼梦》无疑是博大而丰盛的,正应了“人生一红楼,红楼一人生”。

曹雪芹开篇以《好了歌》作引,堪称全书的“书眼”,唱的是名,是利,是爱,是情,更是悟。

世事无常,生活不易,世人苦苦追寻功名利禄,娇妻美满,桂子兰孙。

太多人习惯求“好”,却不知“了”方为上道。

一边羡慕飘飘然如神仙,,一边却又无法为了成仙而放下。

很多人感慨说:读懂好了歌,也就读懂了人生!

记得《过昭关》有句词:人这一辈子就跟过昭关一样,过罢昭关又过潼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过不去,如何?过得去,又如何?人生,终究不过“好”与“了”。 

无论如何,《好了歌》书的是人,写的是人,亦对应了四种人生修行。

图片


1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好了歌的此一句,也应是曹雪芹自己看破红尘,心中所悟。

天行无常,功名二字,最是考验人。

红尘中的我们,每天争名逐利,有些甚至把功名看得比生命还重,似这般“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林如海,黛玉之父,科第出身,书香之族,本是前科的探花,从兰台寺大夫到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却因重病,最终捐馆扬州城;

贾雨村,寒门子弟,从“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然后中进士,入外班,升知府,风生水起还补授了大司马,但终只落得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结局;

贾宝玉,出身钟鼎之家,却把追求功名的人讽为“禄蠹”,把劝自己求取功名的话当作“混账话”,在和薛宝钗成亲后,考取功名,得中举人后终是抛离红尘,出家而去。

人生本虚无,功名皆随命,这既是曹雪芹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沉浸于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感慨。

其实曹雪芹原也是没有功名的,在他看来,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活得十分可怜,终了也没悟到,追求功名到底有何意义?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只可惜,很多人不历遍世间悲欢离合,是不会觉悟的。

人生就是如此,当了宰相又想当王封侯,骑驴思马欲壑难填,很多道理早就知道,却非要经历了悲欢,见证了生死,才懂得人这辈子最大的觉悟,莫过于放下。

《颜氏家训》中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如果过分追求功名,最后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沉重的打击,恰是:

荣华功名皆为过眼云烟,浮生若梦何必太过执着。

图片

2


大观园其实也是一个不离世俗的小社会。

“山中高士晶莹雪”之宝钗本是皇商出身,然自幼失父,其兄不成器,她便留心家计,为寡母分忧。

一个闺阁千金却祟尚素与简,喜穿半新不旧的衣裳,住雪洞一般的屋子,生活俭朴却不吝待人: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里送黛玉价值不菲的上等燕窝;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帮助囊中羞涩的湘云办螃蟹宴,一顿就贴补了20多两银子; 

还于暗中每相贴济穷困的邢岫烟,送众人江南土仪,连赵姨娘和贾环都有份……

她该是大观园里最慷慨之人了,却并非只一味虚掷,对于物质金钱,她自有应用之道。

当她得知寄居在迎春房中的邢岫烟受仆妇们苛待,还得时常打赏仆妇们吃酒钱,宝钗极力为之绸缪:“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她尖刺让她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

她认为继续给这些刁妇花钱,只会助长其贪婪和嚣张,毫无益处。

值得花的钱,丝毫不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乱花。

实际上宝钗对金钱的态度,正是:物善其用、财尽所值。

她的金钱观,比起贾府众姐妹,更是让人感服。

金钱是把双刃剑,可以助人造褔生活,也能害人堕落沉沦。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对钱财的执念和涌动的欲望。

贪欲因执念而生,执念因贪欲而固,可惜世人往往被执念所误。

重要的是,你在金钱面前,如何选择,别等到“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就晚了。

正如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

有人悟到了,故得自在;有人参不透,于是执迷。

无论古今,前者太少,后者太多。

钱财,只用得及时、用在有用的地方,才是真正实现了其价值。

心中少些不甘,心底多些清明,自然于此开悟。

图片


3


曹雪芹苦心孤诣,不过一“情”字,又用“情”造了一“梦”。

红楼一曲大梦归,借《好了歌》唱出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看世间,一众情痴,贪求思慕、纵情痴情,尤以宝黛钗的爱恨嗔痴最为动人心魄。

世人皆有执念,而宝玉执迷的是“情”,他希望姐姐妹妹们永远守着他。

然“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死钗嫁,纵有生死不离的心,却避不开生离死别的命,终是意难平。

警幻仙子开解宝玉以情悟道,对宝玉而言却是悲金悼玉的无可奈何。

脂砚斋作批:“以情悟道”四字是作者一生得力处。人能悟此,庶不为情所迷。

“情”与“悟”之所以相反相成,根本在于情能迷人。

人之为人,本是有情,情诚然是世上最不可捉摸的东西。

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有缘,好似任凭拉扯也不会断的线;

无缘,仿佛早晚都会挣开捆绑的绳。

但有缘也好,无缘也罢,终了注定都是要分开的,时间早晚而已,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

天意如此,造化弄人,到底要经历怎样的恨海情天,方能得悟?

但见红楼里: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这种痛苦,更多源于内心的执念。

佛解:人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你放不下。

情这东西,仿佛手中沙,手抓的越紧,失去的就越多。 

与其如此,不如选择放下“情”的执念。

放下,是人一生的修行。

只有放下,才会明白,情的执念,不过是一种“情悟“罢了!

“好“与“了”正是警醒世人不要为情所困,终归是“得放手时且放手”。

图片


4


红楼梦主旨写情,其中浓墨重彩的一处,便是父母和儿女之情。

好了歌里唱作: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红楼里的痴心父母,王夫人算头一个。

贾政痛打宝玉那一回,最能看到她作为母亲的痴心。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王夫人连忙抱住宝玉哭道:“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

一句“苦命的儿”,哭的不只是宝玉,还有早夭的长子贾珠。

其实王夫人溺爱纵容宝玉,是有原因的。

王夫人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当后来再有了宝玉后,只求他健健康康就好,也就难免宠溺。

对比贾母来劝,对王夫人说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贾母一句听似无情的狠话,恰合了《增广贤文》中的这句大实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从古至今,如贾母这般洞悉此大智慧者,少之又少。

正所谓:娘疼儿,路来长;儿疼娘,扁担长。

为人子女者,有些常年不在家,电话也没一个;有些只定时拿点钱,就算完成了“任务”;

有些且听说几句金句就眼眶发热,发朋友圈秀“云孝顺“;还有每谈及父母总是心生愧疚,然后就止于此……

当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都说父母和子女是人世间最深的缘,生老病死,永远不给人回头的机会。

甄士隐女儿丢了,家被烧了,跛足道人一番念念有词,让他大彻大悟,飘飘而去。

曹雪芹自己亦逢痛失幼子,曹雪芹哀痛成疾,终不治去世。

这一失去,竟成永远,可叹写故事的人依旧是放不下。

因为放不下,才会受折磨;因为舍不得,才难得解脱。

人生忘不了的事情很多,逝者如斯夫。

方才晓得人生轮转,原来“放下”才是真谛。

图片


5


人生一梦,万境归空,不过一首《好了歌》,孩子当歌吟唱,大人若有所思,糊涂人呵呵一笑,聪明人如梦初醒。

人活一辈子,既然不是为名、利、爱、情,那是为什么?

《好了歌》点透了四种修行:

放得下世间功名,斩得断利欲熏心,参得透情天恨海,越得过欲望执念。

如此,方是人生通达、自在安宁的彼岸。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法道理皆是渡人的桥梁而已,世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半生喜乐,半世苍凉。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必须了。

愿你我放下执着,按下浮躁,自此看淡得失,随遇而安。



-作者简介-
者:乐在琦中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者:乐在琦中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红楼梦赏析经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