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全国疫情报告,治愈率又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的效果离不开日日夜夜奋斗在“抗疫”前线的科研医护人员们。 在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一个老人挺身而出,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就知道,这是同在十七年前奔波在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即使在21世纪我们遭遇了数次疫情,但是我们有钟南山院士。 一位84岁副部级的老人,在绝大部分同龄人颐养天年之时,肩负全国14亿人民的重托,逆流而上直奔这次疫情的中心地带:武汉。 一位顶极疾控专家,他没有坐大奔,他没有搭乘私人飞机,他甚至没有要一个高铁二等座,他就呆在餐车一角闭目养神。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84岁仍在压力和漩涡的中心,勇于奔向疫情中心,勇气、担当、专业、坚持。这个比美国大片还真实。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为全人类安危担当,想想就很激动。 同样为了治愈疫情而奋斗在科研方面的还有李兰娟院士,经过三天近乎不眠不休的时间终于研究出新型的疫情防控药物。 为了尽快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克星”,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仍然坚持冲锋在第一线,奉献在最前沿。而目前这两款新药物的研制发现,正是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努力与付出的真情回报! 为了做好防控工作,他们在全国各地奔波往返,甚至直接来到一线与疫情作斗争,与医护工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医院,带领医疗团队努力寻求战胜疫情的办法。 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无数人都为之感动,在当前严峻的防控形势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全民偶像”。 当然现在还坚守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为了能让疫情风暴早日结束,他们在苦战,他们在与病毒厮杀。 ![]() ![]() 其实他们也是父亲母亲,他们也是儿子女儿,他们在陪伴家人日子,与疫情搏斗、与病毒抢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挡在了病人面前。 他们才是活生生的“良医”们。 而在《良医》这部美剧中,肖恩医生更像是这些人的化身,他不会在人们面前过多夸耀自己的实力与功绩,而是在默默的治愈者一个又一个病人,让他们与家人不再隔着冷冰冰的病房玻璃。 肖恩有着近乎天般的立体思维能力,他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角度独特,对外科的医术知识也烂熟于心,做个医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可以看到很多资深医生都看不到的细节,这样的天才医生无疑会让医院变得更好。 但像剧中安德鲁斯主任一样的观点也有,肖恩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还有学者综合征,众所周知,自闭症患者在自己与人交往的生活中存在诸多障碍,这也代表了许多观众一开始的看法。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良医》展开了自己的故事,在这部剧中没有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医生所有的做法都是基于治愈患者的角度上来执行的,只不过会存在成熟与否的情况。 在三季的《良医》中,不仅是肖恩变得更有共情心,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医院的每一个人都在一起又一起的医疗事件中变得更好。 即便在戏外,关于这部剧的新闻资讯也都很暖心,主演海默在自闭症日那天号召大家关注自闭症患者,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加关心和爱护身边的自闭症患者,他们都是“天上的星星”,都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与别人没有什么区别。 乍看上去,《良医》像一碗心灵鸡汤,但这碗鸡汤并非靠劣质的辞藻特效堆砌出来,而是用所有的真情实意熬出来的,它足够新鲜美味。 在此影响下,该剧仿佛自带一层“滤镜”,把许多生活中的丑恶和不堪都净化了,让观众更加舒心的看到医生的一切。 《良医》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正如现在正在奋战的医护人员们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样。 ![]() 在这里,祝愿坚守在一线的医护科研人员科研能早日健康平安回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