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选择定居城市,就要理解全国城市布局,虽然不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选对城市对个人和家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大蚂蚁2011 2022-02-11
要选择定居城市,就要理解全国城市布局,虽然不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选对城市对个人和家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进一步考虑具体的产业布局,这都不是个体能够改变的事情,只能顺势而为。
我理解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关键仍然是继续发展几个大城市群,既不要过度建设特大城市的中心区,也不要离开特大城市太远,利用高速交通链接大城市中心和周边卫星城和中小城市,高铁建设+地铁+高速+快速路+动感单车+网约车,就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群既高效集中又不拥挤昂贵的问题。
目前最发达的当然是江浙沪,但是未来一百年最有空间的,一定是珠三角,如果现在正要毕业或者换城市,首选一定是广深周边的珠三角城市,深圳太贵,上不上车要具体分析,上得去当然更好,但周边佛山东莞顺德珠海都是不差的,就跟买房一样,不见得买最贵的,买同一板块的潜力股都不差。不赘述,
除了江浙沪和珠三角,成渝会是个亮点。大西南中心,成都平原的条件得天独厚,几千年来验证过的福地,而且还会更好,基本上是陪都级别的,过去受制于交通,但现在交通已经不是问题,真是大发展的前夕,现在上车正当时。
京津冀吧,一言难尽,但不发展不行,还是会好的,不至于挤出前三。不想评论,大家自己看。但凡能去前面三个的,为啥要留京津冀呢?得有个自己的理由,主要应该是产业布局原因。
武汉也还行,但恐怕永远达不到前面四个城市群的水平,别看它在正中央,金角银边草肚皮说的就是它。当然也不会太差,只是正常省会的级别吧,目前我认为它被高估了。
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以省会为主,也就是这几年强调的,提高省会的首位度,其实意思就是说大部分省,也就是省会能够长期发展,其他城市都是围绕省会发展,别乱浪费钱搞大拆大建了,永远回不了本的。
省会里面其实也分好坏,比如昆明和南宁连通东南亚南亚,未来大有可为,是个潜力股,尤其是目前发展偏弱,气候又好,换个小国都够首都的级别。
大连青岛环渤海,相对更好一些,但受北方内陆连累,也是战略性偏强,经济居中偏上,不想去南方的可以选。
东三省,苦寒之地,连省会都不易,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收缩性高效长效发展方式,大部分空间还是还给生态环保,反而好。
乌鲁木齐和拉萨是战略安全需要,暂且不论。
西宁银川兰州西安太原这些就差多了,本质上也是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指望其自己繁荣起来很难,除非以后真的全球变暖降水北移,再加上几十年后人口增长率反弹,配合亚欧大陆桥大发展,那么可以晋升一线城市群,就像汉唐时那样。否则还是一样做好收缩高效长效发展方式,把大部分空间留给生态环保和农业安全吧。
郑州济南是过渡区,算不好不坏,但吸引力也不高。
未来的城镇化体系应当是四大城市带更大更强,人口更多更集中,城市化率还是要继续提升,这样基础建设才有效率,经济发展才能更繁荣。
几个特色省会如果不出意外,也能繁荣起来。
剩下很多先天条件不太好的省,只能是集中精力搞好省会中心,大部分城市还是充分做好生态环保、战略安全、低碳减排的工作,生活质量当然还是会很好的,但人口一定是少的,也别来跟中心城市群争抢人口啦。
普通人,优选珠三角,长三角已经饱和,不是本地人没必要专门跑过去。
成渝,昆明,南宁,各有特色,潜力大,看个人喜好和职业发展,相对珠三角轻松一些,空间也小一些。值得很多人移居过去。
厦漳泉台,大连青岛,地方不错,但外地人应该也不会专门移居过去的。
西、北方大部分城市,除了特殊产业,还是当地人的城市,外地人也不会专门移居。考虑到生态承载力,也不合适大幅度增加人口,而是省内继续提高聚集度,把大部分土地留给生态环保和规模农业。
等到几十年后人口继续降低,城市人口分布两极分化的情况还会更剧烈,但也因此效率会更高,生态环境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