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制造工厂要避开的坑和一些职业建议

 硅谷外企RedK 2022-02-11
一个我在知乎上阅读2万+,点赞近200的回答。
问题:既然制造业不景气,工科大部分都要进工厂,为什么高考志愿和考研只劝退机械?
大部分工科毕业生进工厂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真的不是大部分人都去拧螺丝,开机床,修模具,车间做5S(打扫卫生为主),从汽车行和电子及其衍生行业来看,大部分工科毕业生进工厂后都是做工程师岗位,或技术,或工程管理,或者在车间生产管理岗位。
实习3-6个月期间,在一线进行作业实操,开机床,直接参与生产产品,干些粗活和累活,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过程,一线历练还是很有必要的。
机械在我上学的时候叫万金油专业,大家一致的印象也是,养家糊口有余,发家致富不足。
近两年年制造业确实不够景气,但在今年疫情之下,制造业还是表现非常坚挺的,富士康,比亚迪等一众电子,汽车制造业龙头企业快速反应,口罩和消毒液超能短时间内爬到500K/天,这里面不乏机械人在不断创造奇迹和历史。
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机械专业背景至少让你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每个行业都没有多高比例的大富大贵之人,大家都是普通人,何苦要劝退机械?
根据自身和身边同学,朋友在台资,民企,外企经验,简单说说搞机的一些坑和建议,仅供参考。
避坑:
  1. 不要一头钻进纯基础技能岗,比如画图,修机器,调设备,修模具, 制造业真没有所谓的技术了,门槛太低,会基本技术和技能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容易枯燥乏味,把人耗干。
  2. 尽量不要去做一线生产基层管理岗,因为很多基层主管和领导都是操作工和技术员出身,简单点儿说就是初中毕业也能干,还要有痞气,这里不是贬义,只是很多大学生不是很适合。
  3. 传统制造业国企尽量不要进,除非是想往行政路线走,刚毕业就进入喝茶看报,和四五十岁无欲无求的大叔阿姨聊家长里短,总觉得是格格不入,钱不多,经验积累也很少,态度上还容易跑偏。
  4. 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大公司去得,小公司也行,第一份工资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所在岗位一定要能学到东西,锻炼能力。
  5. 一家公司一直干,一条道走到黑,一年经验重复十年。
  6. 只关注自己所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不关注全局。
  7. 不爱沟通和团队活动,容易被孤立。
职业建议:
  1. 尽量选择工程和技术管理性质的岗位,如果刚毕业未能如愿,一定要在工作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公司整体的系统和流程,窥一斑是看不到全豹的。
  2.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在工厂太多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脱颖而出,毕业入职一家新公司3年是个阶段,公司的专业技能,流程体系,管理经验基本学得差不多了,有机会进入管理层要当仁不让,如果不可以要果断跳槽,实在不行,内部转岗是另外一个机会
  3. 不要只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搞工程和机械最容易掉入古板木讷的坑,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否则升职加薪都和你无关。
  4. 有基本技能,工程背景,再锻炼一下项目管理能力,这是制造业的综合型人才,做项目经理,销售经理或者业务经理,前途和钱途都是很好的,但一定要让自己成为综合性人才。
  5. 实在是性格问题,无法进入管理岗位,那一定要拓展技术深度,很多人通过写专利和干私活,也走出了光明的道路。
  6. 从一开始就去努力学好英语,外语能力是走向外企的必备技能,要知道同等水平和工作经验,欧美外企的福利待遇比民企和私企,台资等高出2-3倍,甚至四五倍的都有,而且各方面保障很健全,但就是英语这个技能把很多搞机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