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如度过一天的?【效率手册】

 李爽爽姐 2022-02-11

   自从用上“赢”效率手册,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就是要把明天的计划列出来,在根据今天计划完成情况逐项打勾,未能完成的在后面标注原因,选择是进入待办状态,还是择日再办。

   最喜欢的就是计划列到刚好,一天下来整篇末尾都是对勾。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又是跨出了向前一小步。

   最初了解到效率手册是在去年,好朋友雨薇送我了一本,而当时已经是三月份,也就是说不是从整年第一天开始,我这人还有极度的强迫症,如果不是伊始的出发,就很难坚持,因为存在不完整性。

   还有对于新事物需要学习,在使用过程出现好多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当时也不知道具体每天列什么计划,总是目标太大能力有限,往往一天下来像是“霜打茄子”一样没有任何成就感,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上升,所以使用效率并不高。

   不要小瞧去年的铺垫,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铺垫,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每天使用,给去年的一本定义就叫做“小练兵”。

   使用效率手册有几点心得:

   一、将时间分割,分清轻重缓急

   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则,重要紧急的排在最前面,也就是今天目标项中最应该提前完成的,安排时间模块优先完成。重要不紧急项按照计划,每天精进一点点,比如阅读、写作,是一种长期项,需要每天都抽时间去学习。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授权给伙伴去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放弃做,比如无效社交。

   二、时间段划分,每天安排井井有条

   将每次做的事情安插在每个时间段中,避免遗漏、遗忘。写入效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看到每天时间段内做的事情。比如早起,4:40-5:50可以完成公众号写作,今晚分享课的逐字稿准备,都能清晰的落于纸面。别小看一个“写”的动作,就像心理预期一样,效率手册就是对心里的锚定。

   三、每天重点三件事,每次只专注一件事

   其实看似24小时的一天,自己算一下就知道,可以利用的时间并不多,能投入的整块时间也不多,确定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优先完成。完成10件小事的意义比不上完成一件重要事情。

   投入时间只专注干好眼前这一件事,如果无法集中精力,可以试试“番茄钟”每25分钟专注做事情,然后休息5-10分钟,吃掉2-3个“番茄钟”后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四、计划不能太满没有喘息

   计划不要安排的太满,划分得太细,要留一些空白,你不可能百分之百掌控所有的一切。为一些临时的琐事,新增的任务安排一个专门的处理时间。

   比如,昨天并没有安排时间接种疫苗,恰恰听说有疫苗接种,而接种疫苗时间正是需要写逐字稿时间,于优先等级来讲一定是疫苗接种优先,所以临时决定去接种疫苗。

   每日计划稍微留有余地,一来你不会老是感觉要完不成了,很痛苦,很焦虑,二来如果提前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则可以开始第二天的事情,提前完成会让你有一种很好的感觉。

   五、每日总结,思考复盘

   每天上床前留出5分钟时间对今天计划清单整理复盘,回顾当天任务清单,那些计划完成了,那些没有完成,反思没有完成的原因,思考解决方案,适当调整第二天的计划安排。当天未完成的任务,可以放到第二天的任务清单当中。

   六、提高效率小技巧

   1.如果是长期修炼的硬本领,可以采用“进度条”法,当每天精进项目写到进度条后,能清晰的看到每天的进度完成情况,像是游戏打怪进度条一样,能明显看到一周、一月过后哪一天存在问题。

   2.增加激励奖励制度,可以按18个周期礼物法,如果21天当中完成率达到80%以上就可以送自己一份礼物作为奖励,也可以将全年打算送自己的礼物写在便签纸上,每次21天打卡完成就可以从中抽取一项送自己。

   3.设置打分系统,每天对自己的表现打个分数,或者用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差等级别,时刻激励,鞭策自己。

   4.预估调整系统,先设定月计划,分解到每周,待四周完成后,再回过头来看月计划的合理性,根据进程调整计划,培养自己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和整体规划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总结,我们就能更加了解自身的做事效率,边实践边调整,从而让后续的计划更加合理。

   有这么多感悟与大家分享是源于昨天本来计划打完疫苗就回去取逐字稿的本子,结果就遇到大雨,阻碍了回去取本子的路,所以当时的感觉不如出门前就带上它,避免有突发事情出现时,无法完成下一步计划。计划优先,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让我想起香奈儿女士讲到:每天都要精心打扮,因为你不知道今天会遇见谁!

   过准备的人生才会让自己对时间有掌控感,人一旦有对事物的掌控感,就会增加满足感、成就感。生活本来毫无意义,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才变得鲜活。

  如果你通过我的介绍也很喜欢这样的效率生活,希望你私信我,我们建群互相监督一起成长,“一个人可以走的很远,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