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纠缠生成全息图:物体无需发光,却可成像!

 长沙7喜 2022-02-11

图片


  新智元报道  

编辑:时光

【新智元导读】

这是一个新奇而惊人的发现!或可引发一场新医学革命,最近,量子力学可以帮助生成全息图,科学家无需捕捉物体发出的任何光。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量子力学可以帮助生成全息图,科学家无需捕捉物体发出的任何光。

 图片


这是一个新奇而惊人的发现,目前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此前,全息术被称为一场「医学革命」,如今,量子全息术或可引发一场新医学革命

无需「看到」对象

全息图是这样一种图像——就像一个2D窗口,看着一个3D场景。

传统的全息术是用激光束扫描物体,并将其数据编码到记录介质,如胶片或底片上,从而产生全息图。
 
图片
张艺谋电影《一秒钟》,致敬胶片时代

全息术被称为「一场医学革命」,在骨科和神经学科都有重要应用,它可以帮助显示图像,还可重建3D图形。
图片
 

一直以来,全息图使用的光传感器在可见波下工作得最好,「使用中红外光会使全息术的生物医学应用受益。」德国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Markus Gräfe说。

图片
现在,在量子物理学的帮助下,Gräfe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无需检测它们发出的任何光,就可以创建物体的全息图。

「照亮这个物体的光永远不会被探测到」Gräfe说,「被探测到的光也从不与物体相互作用」。

「量子纠缠」帮助重建全息图

量子物理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叠加」,物体以一种「叠加」的流动状态存在,这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可以同时位于两个或多个地方。

量子物理学的一个结果是——「纠缠」,多个粒子连接在一起,无论它们相距多远,都能立即相互影响。

那么,如果用一束光照射「非线性晶体」,这种晶体可以将每个光子分裂成2个,一个能量较低,另一个波长较长。


图片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一个非线性晶体,将一束紫色激光束分成2束,其中,一束是远红外,另一束是近红外。

接下来,他们用远红外光束照射一个样本——一块刻有符号的玻璃板——而他们用摄像机记录近红外光。

在「纠缠」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近红外光的数据,并根据远红外光束扫描物体的细节,重建全息图。

传统的全息术基本上依赖于光学相干。首先,光必须干涉才能产生全息图,其次,光必须相干才能干涉。

然而,第二部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某些类型的光可能既不相干又产生干涉。 

纠缠光子,由量子源以粒子对组合的形式发出,当两个粒子纠缠在一起时,它们内在地连接在一起,即使它们可能在空间中分开,却能有效地作为一个物体。

从全息摄影、全息显微到量子全息

01 全息摄影

上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裔英国物理学家Dennis Gabor(丹尼斯·嘉伯)发明了全息摄影,并因此获得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
 

全息摄影是一种摄影过程,它记录被物体散射的光,并以三维的方式呈现出来。

全息摄影记录了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

02 全息显微

全息显微是一种通过改变再现光的波长和波前曲率,使全息照片所成的像比原物大,得到放大率高达100倍左右的像。

图片

在全息显微技术中,科学家通过全息图来破译组织和活细胞中的生物机制。

后来,这项技术通常被用于分析红细胞,以检测疟疾寄生虫的存在,以及为试管受精过程鉴定精子细胞。

03 量子全息

量子全息图可以制作出和我们身体、细胞极其详细的图像。

量子全息技术呈现了目前全息摄影所没有的特点,提高其精度、速度和范围。

通过实现多个全息图的同时测量,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图片

「利用光的量子特性,用不同的光进行照明和探测,就有可能实现成像和全息术。」Gräfe说。

Gräfe说:「我们甚至可以生成视频图像。」

参考资料:

https://spectrum./quantum-holography-using-undetected-light

https://www./quantum-holograms-could-make-ridiculously-detailed-images-of-our-bodies-and-cells

https://www./detectors-imaging/article/14222593/holography-goes-hyperspectral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