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部门联合确认:青岛地位升级!

 蓝林观海 2022-02-11

本文探讨青岛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定位问题。

01 曾经的荣耀

曾经的青岛,那也是十分NB的。

建国前就不需多说了,那时可是直辖市级别的存在。

建国后,青岛也曾一度迎来了建国前的开挂人生。

1981年国家设置第一批15经济中心城市,即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济南、青岛、杭州、宁波、长春、哈尔滨、厦门,青岛位列其中。

1984年国家设置第一批14沿海开放城市,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其中又有青岛。

1986年青岛被列为5计划单列市之一,另外4个是深圳、宁波、厦门、大连。

1994年我国设置15副省级城市,即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同样位列其中。

此后,青岛就没有这种城市级别的定位了,一些如国家级新区、上合示范区、自贸区就都是青岛某个区域的规划定位。

可国家对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定位并没有停止,头衔更大的“帽子”更是一顶一顶地在下发,只有青岛都错过了。

国家中心城市,从2010年到2018年,国家先后批复了9大国家中心城市,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其中,有老牌副省级城市,也有新晋地级市郑州。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在国家级文件中提到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只有上海和深圳。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现在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合肥4个城市,合肥也是脱颖而出的新晋城市。

青岛在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和济南撕逼了好几年,最后不了了之;山东最新的表态是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不知这顶大帽子青岛能否戴得合适,反正国家尚没有相关的批复;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青岛则是比较困难了。

在国家的规划定位中,青岛已经缺席头部城市的定位很多年了。回顾曾经获得的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头衔,青岛只能抱歉地说一句:久违了。

可在今年国家发布的一项规划中,青岛又难得的进入第一队列,这是青岛时隔多年又迎来高光时刻。

02 升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青岛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由于被定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太多,青岛的这一头衔并没有多大的特殊性。

今年118日,国家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其中被定位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杭州、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宁波。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石家庄、太原、合肥、济南、长沙、南宁、兰州等。

“十四五”和“十三五”对比可知,青岛的定位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上升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晋升第一队列。

前天(29日),媒体报道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把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分成两个级别:

图片
 
在这个规划中,青岛仍被定位为20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可以说,《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部门联合对青岛这一城市定位的再确认!
 
全国有近300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青岛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被升级定位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呢?这离不开青岛在“十三五”期间的努力。
 

03 青岛的交通优势
 
下面我从市内交通、港口、航空、铁路几方面分析青岛在“十三五”期间以及2021年的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晋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内部的交通就要搞好。交通运输部每年都会公布主要中心城市的市内客运总量,这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旅游出租汽车、客运轮渡等。
 
我们看看青岛在客运总量这一指标中的表现:
 
图片
 
青岛2021年的客运总量为122190万人次,在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3,这一名次足以入围总共20个左右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行列中。
 
青岛客运总量的提升,离不开地铁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
 
“十二五”时,青岛还是一个尴尬的没有地铁的大城市。可“十三五”期间,青岛地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了2021年底青岛已开通6条地铁,总通车里程达到284.9公里,位居全国第十名
 
图片
 
“十三五”期间,青岛的港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然青岛港的董家口港口动工较早,但真正发展壮大还是在“十三五”期间。在“十三五”期间,青岛港的主要货物运输转场董家口港。
 
这段时间,市北区老港口区域搞成了邮轮母港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RCEP相继在青岛落地,青岛与国外的贸易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2021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为63029万吨,全国排名第4,并跻身全球十大港口
 
图片
 
2021年青岛机场由流亭转场胶东,级别由4E升至4F,正式进入大机场时代。目前我国内陆连上在建的4F机场,也才只有20
 
图片
 
正式建成投用的4F机场只有17个,青岛胶东机场的这个段位已经是最高级别。
 
胶东机场位于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投用后将更方便为胶东各市服务。另一方面,青岛临近日韩,又有上合示范区、RCEP,其对外尤其是日韩的航空需求还是很充足的。
 
青岛机场2021年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1602万人次,同比2020年上涨10.1%,增幅十分可观。这也助力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排名第18位,北方第5
 
图片
 
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铁路没法向大海延伸,临海位置注定青岛是一个陆路交通的端头城市,这也导致青岛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始终处于铁路的末梢。一直到“十二五”末,青岛都是一个造高铁、却没有高铁的城市。
 
青岛的这种高铁尴尬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极大的改善,2016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通车、2018年底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同时通车,至此青岛形成了济青高铁、青盐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胶济客专、胶济铁路等多方向的铁路布局,正式成为铁路枢纽
 
图片
 
可见,在“十三五”及2021年期间,青岛的海陆空和市内交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使得青岛的交通基础愈加巩固,各种数据跻身国内前列,尤其是在机场、港口等对外交流联系中优势突出。
 
正是因为这种交通优势,才使青岛在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中升级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称呼可谓是实至名归。
 
期待青岛在以后的城市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头部城市的定位、头衔,当然这离不开青岛自己的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