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灭六国后,其实并没有统一全国,只因还有一个国家存在

 liuhuirong 2022-02-11

我们总习惯以公元前221年作为秦统一全国的年份,那一年秦国灭掉了六国中最后的齐国,整个中国领土再无其他国家。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在那时候还存在着一个政权,一直存在到前209年,把秦始皇都熬死了,才有秦二世灭掉。

这个国家就是卫国,一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却是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它终春秋战国都只是一个小国,却产生了很多改变当世格局的大才。

它在历史上没有出现特别有名的昏君、暴君,也没有特别有名的明君。

总之,它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无名到甚至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述说的。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它在数百年的春秋战国史上,总时不时地刷了一下存在感。

下面我们看看,它都有哪些存在感。

1、卫康叔立国

卫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卫康叔,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子。康叔当然不是他的名字,卫康叔姬姓卫氏,名封,因最初封地位于康国,所以他又被称作康叔封。

周成王即位后,作为成王叔叔的管叔、蔡叔和霍叔联合殷商后人发动叛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在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

康叔赴任时,当时执政的兄长周公旦给康叔制定了一些治国法则,并告诫他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康叔非常听话的遵从,没几年就把卫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社会稳定。

周成王长大后,把康叔调到中央来上班,任命为司寇,掌管刑狱、诉讼,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康叔秉公执法,既不徇私、也不滥用刑罚。

2、长寿君主卫武公

卫武公活到了94岁,在位时间也有54年之久。

他一生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兄长上位。

他的爸爸卫釐侯去世时,国君之位传给他哥哥卫共伯。

卫釐侯在世时很宠爱卫武公,赏赐了大笔财富,卫武公就用这笔财富收买死士,在卫釐侯下葬时,安排死士袭击卫共伯,共伯最后在墓道里自杀。

第二件事是辅助周平王继位。

虽然卫武公得位不正,但他却能够按照卫康叔的政令施政,令百姓和睦。

到西周末年周幽王被西方犬戎杀死后,卫武公马上率领卫国的精锐,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因为这些事卫武公晋升为公爵。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因护送周平王而被封为公爵——秦襄公。

3、春秋第一位弑君上位的君主卫前废公

前年会有人说卫武公不就是弑君上位吗?

卫武公算是西周时期人,另外他并没有光明正大弑君,这点从后来卫国人立他为君也能证明。

卫前废公,名叫州吁。他哥哥卫桓公继位后,州吁骄横奢侈,被卫桓公罢免所有官职,州吁于是出国逃亡。公元前719年,州吁联合在外国的卫国人,弑杀卫桓公。

这州吁还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

他篡位后,发现卫国人都不拥护他,便让自己的亲信石厚去问他父亲石碏,石碏是朝廷重臣,他说的话非常有威望。石碏先是把石厚和州吁骗去陈国,后又请求陈国国君帮忙抓住他俩。

然后石碏派人去陈国把他俩杀死,另立了一个国君。这就是“大义灭亲”成语的来源。

4、因鹤丢命的卫懿公

卫懿公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而是由于他的特殊爱好——喜欢养鹤。

他整个王宫都养满了鹤,地方不够,就扩大宫殿。还把这些鹤任命为将军,每只都安排侍从、宅第、俸禄、车乘,为此耗光了国库中的钱财。国库不够,卫懿公就下令向百姓强征,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后来北方游牧民族袭击卫国,卫国百姓受够了卫懿公的横征暴敛,便大声叫嚷说:“让大王派那些鹤去打仗好了!它们都享受大夫的俸禄,该他们效力了。”百姓们都不愿意替卫懿公打仗。

卫懿公没法,只能强行征兵,结果这些兵全无战斗力。最后,卫懿公在战斗中失败被杀。

5、因孔子被抹黑的卫灵公

卫灵公在位时期,平定了国内叛乱,多次击退了当时的强国晋国的攻击,他识人善任,手下的文臣武将都能人尽其用。

可是,却因为孔子对他的评价,而在历史上被认为“无道”。

其实孔子的意思是“大家都说卫灵公无道,实际上他最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孔子对卫灵公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只是后来把孔子话摘录到《论语》时断章取义,只留下了”无道“的前半句话,因而一直就被抹黑了。

卫灵公也真是冤。

6、一代不如一代的卫嗣君和卫君角

卫嗣君时候,已经是战国中期,这时候它最强大的邻居是魏国,卫国那时候已经被魏国欺负得只剩下一座城池,和古希腊的城邦没什么两样。而且卫嗣君还自甘把封号降为君,要知道当时商鞅称作商君、田文成为孟尝君,一个国君和他们一个级别了。

到卫嗣君孙子卫君角在位时,秦国已经开始一统六国。

公元前221年,六国都被秦国所灭,唯独生下了一个卫国。

倒不是因为秦始皇忘了这个小兄弟,而是一来卫国实在太小,从实用角度出发,留下它不影响秦国,却能有个好口碑。再一个卫君角一直对秦始皇恭恭敬敬,非常听话,没必要灭掉。

最后,卫国是在秦二世手中灭亡,估计秦二世是想通过灭卫建立功绩吧。

老无说:

卫国是一个老牌的诸侯国,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强盛国,并不是卫国不出人才,商鞅、吴起、吕不韦都是来自卫国,可是卫国国君不懂得重要他们,也没有给这些大才施展天地的机会。因而卫国只能一步步衰败,在各大强国的夹缝中卑躬屈膝地生存,最终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