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ence子刊:在白天进食能减轻夜间熬夜带来的损伤

 智汇基因 2022-02-11

熬夜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常态,无论是因为工作忙、学习压力大、还是单纯想要看剧玩游戏,所谓的“11点之前睡觉”都已经变成了奢侈的事情。夜间工作已被发现会损害葡萄糖耐量,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症,甚至是癌症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中枢和外周昼夜节律之间的内部紊乱导致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减小这种不良的代谢影响呢?

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子刊上一篇名为Daytime eating prevents internal circadian misalignment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night work的论文,研究表明,夜间进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就算睡眠不规律,只要将进餐时间限制在白天,就可以阻止熬夜引起的代谢昼夜节律紊乱和高血糖水平。

研究挑选了健康年轻参与者(12名男性,7名女性)接受了为期14天的严格控制昼夜节律的实验室方案,参与者接受改良的28小时方案,所有行为均按28小时周期安排,但禁食/进食周期为24小时周期,参与者分为夜间进食组(NMC)和日间进食组(DMI)。

研究显示进餐时间干预显著改变了模拟夜间工作对早餐试验餐后3小时血糖曲线的影响。在NMC组中,模拟夜间工作的早餐试验餐期间的3小时餐后血糖水平与基线相比显著增加了19.4%。

进餐时间干预并未显著改变模拟夜间工作对餐后3小时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因此,与基线相比,在NMC组中,模拟夜间工作对晚餐试验餐期间3小时餐后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为了研究进餐时间对28小时血糖、胰岛素、CBT和皮质醇的影响。运用混合模型方差分析显示在NMC组中,模拟夜间工作使平均血糖水平相对于基线水平增加了6.4%。相反,与基线检查时相比,DMI组中未观察到显著影响。

根据在NMC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内部昼夜节律失调状态,内源性葡萄糖昼夜节律的相移与方案诱导的12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的相移密切匹配。相反,在DMI组,食物限制在白天,尽管模拟夜间工作条件,内源性葡萄糖昼夜节律与基线下几乎相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两组在模拟夜间工作后内源性胰岛素昼夜节律的差异,进餐时间组之间内源性葡萄糖昼夜节律的显著差异不太可能。其他因素,包括胰岛素敏感性或内源性葡萄糖生成,这是在肝脏中产生的,并且对食物非常敏感,可能在饮食时间干预对内源性昼夜血糖节律的影响中起作用。

在DMI组中,当禁食/进食周期与中央昼夜节律起搏器一致时,无论暴露于睡眠/觉醒周期的昼夜节律失调,人类都保持内部昼夜节律一致。动物实验表明,将食物摄入限制在习惯性活跃期可以改善体重增加和代谢功能障碍。总的来说,这些结果可能解释了轮班工人增加代谢风险的原因,并强调了有效的行为干预的重要性,例如,在轮班工作安排期间,为缓解内部昼夜节律失调和葡萄糖不耐受,调整用餐时间。

           

夜班工人经常将他们的进餐时间重新安排到夜间,因为他们在这些时间是醒着的。暴露于昼夜节律失调也可能损害实际轮班工人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长期暴露于昼夜节律失调导致该人群糖尿病前期或T2DM风险增加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制定基于证据的昼夜节律策略,以防止经历昼夜节律紊乱的个体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白天饮食模式对葡萄糖耐量的影响可能会扩展到大多数类型的轮班工人。未来需要对接受实际轮班工作计划的个人进行转化研究,以确定报告的对葡萄糖耐量的有益影响是否适用于这一弱势群体。

所以,不管熬夜有多爽,记得一定不要吃夜宵。白天进食对于人体昼夜节律具有重大有益影响,减轻熬夜引起的葡萄糖耐量受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