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克白的冠笄:苏格兰王国简史(上)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一 苏格兰王国的诞生
苏格兰王国的建立者通常认为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是北部不列颠的土著民族之一。最早的文献中的皮克特Pict”是出现在297年,古罗马时期的创作者尤美钮斯(Eumenius)所著作的颂词里。此外,依照字本身的拉丁文含意,Picti常被认为有“被彩绘者”或“背刺青者”,皮克特人所生活的地区被称为“皮克塔维亚”,在古典时代,皮克特人建立了数个小王国,互相攻打。爱尔兰语的史料则记录了七个曾存在于历史上的皮克特王国。但由于史料匮乏,其详细历史大多无可稽考。9世纪,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皮克塔维亚”,并很快占领了北部“皮克塔维亚”的大部分地区,而在南部的“皮克塔维亚”地区,皮克特人持续与维京入侵者进行着战争。
 

皮克特人
 
 

9世纪的皮克特人生活区(绿色部分)
 

苏格兰王国的第一任国王是肯尼思一世(约841-859在位),外号“征服者”通常认为他是一位皮克特人的国王,传说在大约公元843年,肯尼思确立了统治地位,收服了附近地区的皮克特人,并多次征讨周围从大不列颠岛南部迁徙来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建立所谓“阿尔巴王国”,即日后的苏格兰王国(苏格兰王国自称“阿尔巴王国”),其建立的王朝也被称为亚尔宾王朝(肯尼斯的父亲名为亚尔宾)。但肯尼思一世仍然使用“皮克特人之王”的头衔。不过至今为止,对于肯尼思自己究竟是皮克特人,还是之前从爱尔兰岛迁徙来的说盖尔语的斯科特人(Scoti),史学界还有争议。前者为主流观点。关于肯尼思一世的详细生平事迹,大多以传说的形式流传,无可稽考。不论肯尼思身世如何或者实际有过什么文治武功,在之后的数百年间,所有的苏格兰国王都宣称自己是他的直系后裔,以正血统。
 

肯尼思
 

肯尼思据载因肿瘤死于王国的首都、今天珀斯郡的历史名镇斯昆附近。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西海岸的小岛伊俄纳,在今天苏格兰阿盖尔地区。据传是肯尼思加冕时坐的大石被称为“斯昆石”或者“命运之石”,是历代苏格兰国王和今天的英国君主登基典礼时安放在王座底下的圣物。肯尼思死后他的弟弟多姆纳尔·麦克亚尔宾继位,史称唐纳德一世。(不是唐纳德 川普)。阿尔巴国王编年史说唐纳德在位四年,尽管在位时间不长,但是通常认为他制定了苏格兰王国(或者是皮克特人)的第一部法律。梅尔罗斯编年史》说唐纳德“在战斗中是个充满活力的战士......据说他在斯昆被暗杀。也有认为他死于疾病唐纳德一世死后,肯尼思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分别是康斯坦丁二世艾德

 

唐纳德一世
 

在康斯坦丁统治时期,维京人大举入侵皮克特人的王国,康斯坦丁率领军民抵抗维京人的入侵,877年,在一次战斗中战死,弟弟艾德即位。艾德绰号“翼足王”或“白脚王”在位不到一年就被暗杀,连死于何处都不甚明了。就连《阿尔巴国王编年史》都说“他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值得一提的事迹”根据12世纪的皮克特王王表。杀死他的似乎是盖尔人的首领吉里克,他被皮克特人请来,并被国王视为座上宾。(关于吉里克是否有着亚尔宾王朝的血统,目前存在争议)
 

康斯坦丁
 

盖尔人也是不列颠的土著之一,盖尔人的语言和文化起源于爱尔兰,并延伸至苏格兰西部文明程度较皮克特人高,在古罗马时期,盖尔人曾与罗马人展开贸易并不时爆发冲突。在维京人入侵的浪潮中,乃至更早,许多盖尔人逃亡皮克特人的土地,寻求庇护,被皮克特人收留,吉里克就是他们的一员,吉里克出身不高,但诡计多端,依靠阴谋诡计平步青云,最终发动政变,杀死艾德王,随后对皮克特势力展开清洗,提拔盖尔人,妄图把皮克特人的王国变为盖尔人的土地,并扶植肯尼思一世的外孙奥凯德为傀儡或共治国王。肯尼思的两个孙子——康斯坦丁(艾德王之子)和唐纳德(康斯坦丁一世之子)流亡爱尔兰,并受到当地王国庇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余年后,两人反攻倒算,终于推翻了吉里克的统治,唐纳德成为国王,称唐纳德二世(889-900在位)。
 

盖尔人的分布及影响范围


吉里克的统治尽管被推翻,但盖尔人在皮克特王国的影响力还是越来越大,唐纳德等人自由在盖尔人的王国中长大,也深受盖尔文化影响,因此。新兴的王国不再是单纯的皮克特王国,而是变成了“皮克特——盖尔”的复合王国,甚至盖尔语成为了王国的主流语言,盖尔人的绰号“scoti”(意为掠夺者)也成为了这个王国的别称,后来发展为苏格兰(scotland)。唐纳德二世在位期间,开始使用“阿尔巴国王”的头衔,取代过去的“皮克特人之王”,唐纳德二世在位期间, 来自挪威的维京人乘苏格兰内乱,再次发动对苏格兰的入侵战争,双方展开大战,最终以苏格兰人的胜利告终。900年,在进攻邓诺特的战役中,唐纳德二世遭遇挪威国王金发哈拉尔的袭击,不幸战死。他的堂弟康斯坦丁继承了王位。称康斯坦丁二世。
 
与其先王们相似,康斯坦丁二世的主要精力仍是放在抗击不列颠群岛上的维京人统治者,尤其是维京首领无骨者伊瓦尔的孙子们。他在位期间,南方英格兰地区的威塞克斯王国麦西亚王国试图将他们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大到有争议的诺森布里亚王国。起初,他和南方的统治者们结盟以抗击维京人,但在同盟期间、双方却因为摩擦而发生军事冲突。直至927年7月12日,不列颠诸王在彭里斯附近的埃蒙特桥上举行会议,康斯坦丁及各地诸侯一致承认威塞克斯国王埃塞斯坦英格兰国王,同意其掌控不列颠全境;会议之后7年间,康斯坦丁二世每年都会参与埃塞斯坦的御前会议,并一同公证所有的土地证书。但不知何故,双方最终还是反目成仇,934年,英格兰国王埃塞斯坦召集英格兰的威尔士的诸侯攻打苏格兰王国,这也是第一次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大战,拉开了两国互相敌对的序幕。苏格兰人将入侵者击退,为了报复,937年,康斯坦丁二世联合都柏林的统治者和斯特拉斯克莱德的不列颠人,展开对英格兰的报复性入侵。布鲁南博尔之战失利。943年,65岁以上的康斯坦丁退位并隐退至库迪斯派(Céli Dé)的圣玛丽石头教堂,并让位唐纳德二世之子马尔科姆一世,最终于952年在当地过世,康斯坦丁二世统治苏格兰王国数十年,在位期间,奠定了苏格兰王国的基本政治形态和各种行政,司法制度,可以说,在唐纳德二世与康斯坦丁二世的统治下,苏格兰王国才正式形成。
 

康斯坦丁二世
 
 
二 麦克白&诺曼征服
马尔科姆一世在位时间不长,存在感也非常稀薄,在康斯坦丁二世去世之后不久也跟着去世,即位的英多尔夫是康斯坦丁二世之子,其生平事迹也非常模糊,只知道他在962年抵抗维京人的战斗中战死。他的堂侄杜夫即位。后来,英多尔夫的两个儿子科林安拿比先后发动政变,自立为王,英多尔夫的另一个儿子奥凯德可能在971年同杜夫一同被杀害,这一时期,苏格兰王国内乱频仍,王位继承极其混乱。你方唱罢我登台。王位继承的一系列混乱归根到底,来源于唐纳德二世与康斯坦丁二世两个世系的争夺、971年,马尔科姆一世之子肯尼思二世自立为王,统治才稍微稳定,即位后不断侵袭英格兰北部地区。据传,曾于公元973年对英王埃德加一世表示效忠,埃德加则承认其对洛锡安地区(在特威德河福斯河之间)的统治权。还与奥克尼伯爵西格德争夺苏格兰北部地区,但未能成功。在位期间,肯尼思二世巩固了对苏格兰中南部地区的统治。有的史料也记载他一度被英多尔夫之子安拿比赶下台,肯尼思二世后又复位,杀死安拿比。995年,肯尼思二世被暗杀身亡,科林之子康斯坦丁三世即位,在位不到两年即死,由杜夫之子肯尼思三世即位,在位8年。1005年被肯尼思二世之子马尔科姆二世杀死,夺位。
 



继承肯尼思三世之位的是肯尼思二世之子马尔科姆二世(1005-1034在位)马尔科姆二世的统治较为稳定,马尔科姆二世的即位,也似乎终结了两大世系之争。在马尔科姆二世在位期间,原始的封建制度开始在苏格兰王国形成——形成了地主与佃农阶层,地主出租土地,佃农交付地租,并为地主服兵役,尽管还没有形成像同时期西欧大陆一样的完善的层层分封体系,但封建制度已开始在苏格兰萌芽。1034年,马尔科姆二世去世,由外孙邓肯一世即位,。与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所描述的不同,邓肯一世即位时并非老头一个,而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其早期的统治虽没有什么称道之处,但也平稳度过,并非残暴无能,然而,邓肯的即位,引发了国内另一大贵族——麦克白的强烈不满。
 
麦克白是苏格兰马里地区贵族,身份可能相当于以后的公爵,其母亲多纳达(Donada)为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二世之女,故而他也有王室血统和王位继承的可能。1020年,麦克白的父亲在战争中丧生,麦克白接管了马里地区的势力。1034年,在位近30年的马尔科姆二世去世,其外孙邓肯一世继位。邓肯一世统治的最后几年争战不断,与境内外数个地方势力发生过冲突,最开始没有反对邓肯一世继承权的麦克白可能逐渐产生不满,遂起兵谋反。1040年,邓肯一世在讨伐麦克白的战争中阵亡,麦克白即位为王,并将邓肯的两个儿子,马尔科姆和邓肯流放国外。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将麦克白描述为一个诡计多端的篡位者,在夫人和女巫的挑唆下阴谋发动叛乱,即位之后,又多疑成性,冷酷无情,滥杀无辜,使全国陷入水深火热,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真实历史上的麦克白似乎并非残暴成性,其统治一开始也并没有遭到太多人的反对。1052年以后,麦克白持续与英格兰王国发生冲突,屡屡失利。遭到越来多人的不满。其统治开始动摇。1057年,邓肯一世之子马尔科姆反攻回国,为父报仇,在战场上杀死或者重伤了麦克白。麦克白死后,养子卢拉赫继位,不过数月后就被马尔科姆谋杀。此后马尔科姆继位,是为马尔科姆三世。马尔科姆三世的复位也标志着亚尔宾王朝的彻底终结,此后,邓凯尔德王朝(该名称来源于邓肯一世)取代了亚尔宾王朝,成为苏格兰的统治者。马尔科姆的王国没有覆盖整个现代苏格兰:苏格兰北部和西部仍被斯堪的纳维亚人(主要是挪威人)、北欧盖尔人盖尔人所控制,直到十二世纪,苏格兰王国所控制的范围也并没有大大超出马尔科姆二世在位时的范围。
 

影视作品中的麦克白
 

马尔科姆三世在位期间,正逢著名的诺曼征服时期,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自立为英格兰国王,诺曼征服本与苏格兰没有太大关系,但诺曼人的军事压力与流亡的萨克逊贵族很快让双方关系迅速恶化。马尔科姆三世的第二任妻子是萨克逊贵族——流亡者爱德华(勇敢者爱德蒙之子)之女,“显贵者”埃德加的姐姐——玛格丽特,从法理和血缘上看,与英格兰王室同出一系,拥有英格兰王位继承权,诺曼征服后,埃德加一家本来准备逃亡欧洲大陆,但忽遇风暴,将船吹向苏格兰,马尔科姆三世出于种种目的,收留埃德加一家,并迎娶埃德加的姐姐玛格丽特,支持埃德加夺回王位,并很快与“征服者”威廉爆发冲突,马尔科姆多次向英格兰王国发动继承战争,他征战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征服英格兰诺森布里亚的伯爵领地。这些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向南扩充领土的显著成效。1070年,马尔科姆三世入侵英格兰诺森布里亚,大掠而还,作为爆发,“征服者”威廉率军入侵苏格兰,马尔科姆三世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威廉的宗主权,史称“阿伯内西投降”,并将长子邓肯派往伦敦作为人质,此后又将自己的几个小儿子派往英格兰接受教育“阿伯内西投降”在苏格兰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日后数百年英格兰对苏格兰王位的干涉的开始。1092年,双方再次爆发冲突,互有胜负,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强苏弱的局面,撇开这一点不谈,马尔科姆三世的统治总体还是较为稳定和成功地,马尔科姆的第二任妻子玛格丽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基督信仰,笃信宗教,后来获授宣福礼,成了苏格兰唯一的王家圣人。而马尔科姆自己并非虔诚的信徒,他唯一的宗教贡献是建造了邓弗姆林修道院。据说,两人十分恩爱,虽然马尔科姆并不识字,但他对妻子忠贞的爱使得他经常双膝跪下,温柔地亲吻妻子手中《圣经》的书页。1093年,在与英格兰的冲突中,马尔科姆三世伤重不治,玛格丽特悲伤过度,九日后役抑郁而终,两人死后合葬在一起。


马尔科姆与玛格丽特
 

三 12-13世纪的苏格兰王国
马尔科姆三世导的死致了苏格兰王国一场激烈的王位继承战争,由于在此战中,马尔科姆的原定继承人爱德华也一同战死,故而苏格兰王国的王位继承引发各方势力争夺,国内贵族拥立马尔科姆三世的弟弟唐纳德为王,称唐纳德三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见有机可乘,浑水摸鱼,派作为人质的马尔科姆三世的长子邓肯北上争位,于1094年赶走了唐纳德,但不到一年自己也被谋杀,唐纳德复位,威廉二世继续派流亡英格兰的马尔科姆的七子埃德加北上争位。唐纳德在一场战斗中被击败并活捉,被刺瞎双眼,囚禁在地窖中,直至死去。埃德加成为苏格兰国王。和他登上王位的事迹相比,埃德加当国王时期记载实在很少。其中一项记载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外国送给苏格兰一只骆驼(或大象)。在1098年, 埃德加与宿敌挪威国王赤脚王马格努斯划定了苏格兰和挪威的边界。并将赫布里底群岛金泰尔割让给马格努斯并承认了挪威在两地的合法地位。埃德加于1107年1月8日在爱丁堡驾崩,被安葬在邓弗姆林修道院。未婚无后的他立八弟亚历山大为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即位,称亚历山大一世。
 

埃德加

 
亚历山大与埃德加一样,在英格兰长大,深谙西欧人的行事风格,他对诺曼贵族敞开大门,引进许多西欧的文化与制度。亚历山大一世致力于苏格兰教会的独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辖区,并在珀思郡(苏格兰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同时,他由于对苏格兰北部的一次起义的无情镇压,而得到外号“猛烈的”。1124年,亚历山大去世,同他的哥哥一样,也没有留下子嗣,在英格兰的支持下,由亚历山大的弟弟大卫即位,称大卫一世(1124-1153在位)
 
 

亚历山大一世
 

大卫一世即位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与哥哥们一样,他也在英格兰的宫廷中长大,在英格兰拥有大片土地和庄园,甚至拥有诺森布里亚伯爵的头衔,深受英格兰人喜爱,他在英格兰宫廷成长并接受文明教育,他幼时接触的是欧洲文化的规范,包括战争的模式和道德观、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礼仪,他继位后开始向民众推广这些规范,当中他得到许多英格兰的好友相助,他把这些人带回国后予以提拔。大卫的即位引起本土派贵族的不满,本土派贵族拥立亚历山大一世之子马尔科姆为王,为制服后者大卫花费了十年时间。大卫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使得大卫可以控制更遥远的地区并扩张了王国的疆土。他的支持者英王亨利一世去世后,大卫支持亨利的女儿兼自己的侄女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后马蒂尔达继承英格兰王位。在此过程中,与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后成为英格兰国王)产生了很多冲突, 并且尝试扩展他的王国到英格兰北部。但他在1138年的“旗帜战争”中被英军击败。大卫革命”被许多学者用于总结发生在苏格兰王国在他的统治期间的变化。这些措施包括他在巴勒设立基金,理想的实施了公历改革,为寺院建设投入资金,改革苏格兰政府和引进封建制度并有法兰西盎格鲁-法兰西人移民。许多日后著名的苏格兰王室家族(许多人拥有诺曼或法国血统)都在此时纷至沓来,例如著名的布鲁斯家族(代表人物 罗伯特·布鲁斯),巴里奥尔家族(代表人物约翰 巴里奥尔),斯图亚特家族(日后著名的斯图亚特王朝开创者),道格拉斯家族(日后苏格兰首屈一指的大贵族)等等,也是在大卫的统治时代,苏格兰的许多城市开始发展起来,苏格兰第一次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商业和商业行会在苏格兰开始发展,大卫本人鼓励宗教发展,因此,大卫堪称中世纪苏格兰一名优秀的统治者。1153年,大卫去世。
 

大卫一世
 

大卫的继承者是孙子马尔科姆四世(1153-1165在位),绰号“少女王”,可能因为其长相较为阴柔得名。马尔科姆四世自幼体弱多病,长相女性化,但对宗教活动和骑士比武却十分热衷。一位编年史家指出这位年轻的国王“用他的王权和严厉惩罚遏制了邪恶和粗野”,但即使如此,他仍然不得不屈服于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权威,1157年,英军大举入侵诺森布里亚,“少女王”被迫将诺森布里亚归还英格兰。1165年,马尔科姆四世病死,终年24岁,没有子嗣,王位由他的弟弟威廉继承。
 

马尔科姆四世
 
威廉和他那虔诚向教并体弱多病的兄长迥然不同,他一头红发、身体强健,而且意志坚强。外号“狮子王”,这一绰号最普遍的说法是源自于他的纹章——黄底红跃狮。这个纹章自威廉使用以来,世代为苏格兰国王的纹章,直到现在还是苏格兰王国的纹章。也许因此富尔顿的约翰在他的编年史中称它为"正义之狮"。或许也就是这样的特质,使他对待事情非常执着,例如他为了从英格兰人手中夺回诺森布里亚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为此,不惜统英格兰再次开战,然而,却一败涂地,本人也在1174年在安尼克被俘,被带到英王亨利二世面前“忏悔”,签署丧权辱国的《法莱条约》承诺为了保全“苏格兰王国和他在英格兰境内的其他领土,他必须永远敬畏和参拜英王”,割地赔款,将重镇贝里克,爱丁堡,罗克斯堡等移交英国,五个月后才重新获释。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到国内一片反对,人民起义不断爆发,威廉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镇压,在此后的十五年中,威廉小心翼翼,不敢再得罪英格兰,直至著名的狮心王理查即位,准备参加十字军东征,急需资金,威廉才屈辱地通过赎买的方式使得理查在1189年签署《坎特伯雷弃权书》,放弃《法莱条约》,尽管苏格兰恢复独立,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关系在13世纪初依然十分紧张。1199年,“无地王”约翰即位,1209年8月,威廉此时年事已高,约翰王趁此游刃有余的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向诺勒姆(贝里克郡附近)进军。希望得到一大笔钱而年迈的威廉同意把长女嫁给英格兰贵族,1212年,约翰的长女琼与威廉的唯一嫡子亚历山大订婚。尽管威廉在统治时多少依赖于英格兰,但他还是有很多作为。他极其严格的执行这祖父大卫一世的各项改革。稳定并扩大了郡县制,创建了一批新的自治市,并且继续推广封建领主制度。在此基础上威廉完善了刑事法等立法,明确了法官和治安官的职权与中央政府的职能,他的鼓励工商的政策促进了苏格兰经济的发展。他在1178年还主持修建了安布洛斯修道院,1192年主持修建阿盖尔修道院,并在同一年苏格兰教会得到教宗切莱斯廷三世的承认。1214年,威廉去世。在位近五十年。他的独子亚历山大即位,称亚历山大二世。
 

威廉
 
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不久,就卷入了英格兰的内乱。亚历山大卷入英格兰贵族反对英格兰国王约翰的叛乱当中并带领了一支军队进入英格兰王国来支援英格兰叛乱诸侯,这一做法最终导致苏格兰占领的北英格兰领地特韦德河畔伯立克被约翰的军队收回。在1216年9月,苏格兰军队到达英格兰南部海岸的港口多佛尔,亚历山大朝见觊觎英格兰王位的法兰西的路易王子。叛乱诸侯一致推举路易王子取代约翰王,宣称其为英格兰国王,可是约翰却在路易被选为王储不久后驾崩,于是叛乱诸侯和教宗抛弃路易,转而支持约翰年方9岁的儿子亨利为国王,并迫使法兰西和苏格兰军队回国。在随后的1217年9月12日,亨利三世、法兰西王子和亚历山大之间和平签订了《金斯顿条约》,三方停战。不久,在挪威人的支持下,部分领主贵族也发动叛乱,亚历山大二世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将其镇压,1221年6月18日或25日,亚历山大和亨利的妹妹英格兰的乔安结婚,这是英苏外交关系进一步和解的表现,同年,教皇代表为他涂油并加冕,这是苏格兰王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教会主持的加冕仪式,意义重大,标志着苏格兰王国的独立地位与苏格兰王位继承受到教会保护,也成为苏格兰民族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1237年,英苏双方再次签订《约克条约》,解决领土争端,划定双方的永久边境,此举具有重要意义,直至今日,这一边界线都被视作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界线。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晚年,西部的群岛在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煽动下再次叛乱,亚历山大亲自率军镇压,此后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除此之外,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与前任国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重新开始重视盖尔贵族的权力,亚历山大二世的几位前任,深受英格兰影响,引入大量诺曼贵族进入国内,与受冷落的本土的盖尔贵族不断产生矛盾,使得许多盖尔领主的离心力不断加强,国王努力调和两者矛盾,鼓励盖尔领主接纳盎格鲁——诺曼人的生活方式,但也不强迫他们摒弃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他们成为骑士,建造城堡,通过联姻进入诺曼贵族,使得双方合流,应该说,亚历山大二世的这一政策总体而言是成功的。1249年,亚历山大二世倾巢而出,决定彻底收复被挪威人占据的西部群岛一带,与挪威国王哈康四世决战,但却病死于途中,在位35年。在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苏格兰王国在各方面达到鼎盛,人口超过50万。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的继承人是年仅7岁的独子——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三世继承父亲遗愿。在成年亲征后摆脱贵族控制,并向挪威发动战争,在1263年打败了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继承者马格努斯六世向苏格兰割让马恩岛赫布里底群岛亚历山大三世的第一任妻子是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妹妹玛格丽特,1275年,留下了两男一女后去世,然而,不幸地是,1281年,亚历山大三世的独生女玛格丽特嫁给了挪威王子埃里克,但在成婚后不久即难产去世,留下一个女儿——小玛格丽特,同年,亚历山大的幼子大卫不幸病死,年仅8岁,3年后,亚历山大的长子小亚历山大也在结婚后不久去世,没有留下后代,亚历山大三世至此绝嗣。悲痛欲绝的亚历山大三世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物色了一位新的妻子——德勒的约兰德——一位法国贵族女性,,但他却在不顾暴风雨前去和约兰德见面而跌下悬崖而亡。此一举动导致苏格兰王国陷入了极大的混乱,迫不得已,贵族拥立亚历山大三世的外孙女——还只有3岁的小玛格丽特为王,并承诺等她稍大之时将其接回苏格兰,1290年,小玛格丽特坐船返回苏格兰,但她却在前往苏格兰的航行期间吃了腐败的食物加上颠簸晕船,而在1290年10月初病逝于途中,至此,亚历山大三世完全绝嗣。一场空前的王位继承危机——降临到了苏格兰。
 

亚历山大三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