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工程 是同一项目中 工程种类最齐全的项目之一 被称为湖北省“一号工程” 本期“最项目”特别策划 走进中建三局参建的 鄂州花湖机场工程 2018年8月,荆楚大地烈日高照,从鄂州一处高岗之上俯瞰,鱼塘星罗棋布,水田阡陌纵横,一大片湖泊波光滟滟。 现在,两条大跑道在这里笔直延伸,远处,机场标志建筑塔台蔚然矗立——亚洲第一个大型货运枢纽机场蔚然成型。 填基、搬山、筑塔、建楼,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项目团队攻坚克难,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治水填基 打响机场建设第一枪 这里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又有京广高铁、沪渝高速等交通大动脉对穿而过,是修建货运机场的理想之地。同时,此处水系密布、山包起伏,项目施工人员需在11.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水治理和场平作业,并全部就地排水固结,在95.89万平方米的主湖区内,淤泥平均厚度达5米,最深处17米。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是一切后续工程的前提。 排水固结,即将淤泥固化后,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十几道工序,进行11层填筑,跑道等关键部位还要增加6米高的超载,仅二工区、三工区的土石方量就达到844万立方米,相当于将10个足球场堆起40层楼高。 太阳当战袍、寒风作铠甲,从炎热夏天到寒冷冬季,项目为加快建设进度,举办4次劳动竞赛,成立6支党员突击队和2支青年突击队。 项目还建立三大信息化平台,通过安装定位装置和传感器,大胆探索“无人驾驶”“无人监控”“智能抽水”等,实现600余台作业设备数字化监管。目前,走马湖一标工程率先移交,为机场主体工程建设拉开大幕。 净空降高 创造鄂州土石方之最 飞机要起飞,必须有合适的净空条件,机场外西跑道的正南端有3座山体,须将主峰达146米的山体整体削成最低点23.5米、最高点67.4米的斜面地形,专业术语叫“净空降高”。 俗语说不动如山,项目团队却说:山不走,就将山搬走!当机场所有项目都在逐步成形时,只见三座山体在渐渐消失。 “移山”土石方工程高达4900万吨,仅用166天完成,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须挖走29万余吨。其中有18天超过50万吨,按每车载重50吨计算,每天要拉一万车次的土石。这是鄂州市有史以来都没有过的土石方工程。 ▲昼夜连续施工 无路可走?项目仅用两天两夜,便抢建出了一条宽15米、长800米的上山便道,又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抢建出一条宽12米、长4.1公里的外输便道,为项目快速动工,高效生产打开了大门。 每辆车到底运载多少土?项目运用智慧磅房系统,车辆驶过、车牌和载重量自动计数,减少传统过磅易造成的道路拥堵及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项目团队通过三维航测计算,对山体“削峰填谷”,就近就地处理土石方,减少土方外运负荷。 就这样,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项目管理团队组织挖机、运输车等施工机械1500多台,人停机不停——山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搬走了! 数字建塔 绽放世界最大“腊梅” 造型灵感来源于鄂州市市花腊梅的塔台为机场内最高建筑,高89米,同时也是机场指挥大脑。目前,塔台施工已经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塔台“腊梅”造型整体呈六个花瓣形对称——直径10米的混凝土核心筒为“花茎”,外扩钢结构“脉络”加双曲幕墙形成直径23.5米的“花瓣”。工程两大重难点:保证“花茎”垂直度及外表平整度、“花瓣”的吊装及安装。项目团队采用成熟的爬模技术,定制六块巨型钢模板进行拼接,在每一次爬升时,保证钢模到圆心的距离一样即可保证垂直度,让“花茎”形成标准圆型。 “花瓣”上部幕墙为单曲面,没有一块玻璃是相同的,项目团队逐一实测实量,逐一编号后进行定制化生产并吊装到位。针对场地受限的钢结构吊装,项目团队进行优化设计,分解钢构件之后,利用塔吊空中拼接,最终实现空中就位。 鲜为人知的是,空管塔台及其配套不仅是机场“最高”的项目,也是范围“最广”的项目。项目共有8个单体工程,其中包括“众星捧月”的空管塔台,东西两个场监雷达,一个天气雷达,花湖八庙村的二次雷达站,以及分布在黄冈团风县、黄石大冶市的3座场外导航台。 ▲塔台及空管配套工程分布图 精益建楼 打造高效“智慧工地” 航站楼、货运站及相关配套工程是机场的主体部分。航站楼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货运站建设面积约2.3万平方米。 航站楼钢结构屋面为大跨度钢桁架,施工精度要求高;玻璃幕墙范围广、面积大,且包含较多的玻璃幕墙采光顶;货运站工程每层高超过8米,高大模板施工风险较大;重点部位分布广,各专业施工进度以及交叉施工影响较大...... ▲航站楼项目团队搭设智慧工地平台,包括数字工地管理系统、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数字精确测量等,建立一体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专业化、平台化、信息化管理。 眼前,湖北省“一号工程”即将一飞冲天,助力湖北经济腾飞! 主创丨中建三局融媒体中心、基建投公司 文案丨许名波 编辑丨周雅文 审核丨叶 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