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猛人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dizzt 2022-02-12

Image

    伯陵说:    

这是一篇不太正经的读书笔记。


1

前一篇文章说到资本和权力的共通性,那今天就延申一些题外话,聊一下掌握资本和权力的猛人有什么共通性。

你也可以理解成,猛人都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当然,我没有做过资本,也没有做过官,说的可能不全面,有做过的朋友可以留言补充一下。

资本的唯一目的是增殖,不论资本的大小,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例如做生意的想越赚越多,打工人想越挣越多。

而权力的唯一目的是巩固权力,例如皇帝打击宰相称孤道寡,做各种制度改革调整官员职权,潜意识里基本都是为了大权独揽,保证没有人能威胁自己的地位。

钱多多益善,权越大越好,这属于不用思考的常识问题。

明白了这个结论,我们就可以向前推导出,掌握资本和权力的猛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服务于资本增值以及权力巩固其他事情都可以抛弃在一边。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人被资本和权力异化。

这么说挺不近人情的,但他们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切行动为最终目的服务,也可以说不被异化的人,就没有资格管理资本,更没有资格拥有权力。

于是便产生了他们想问题的第一个共通性——为完成最终目的,可以视天地万物如刍狗,把所有的人事物当成自己可利用的工具

正因为有这样的觉悟,他们在利用人事物的同时,也要避免被利用。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权独揽却战战兢兢,还不是因为皇帝最大的依仗是权力,利用大臣后妃保护权力的同时,也担心被大臣后妃利用,导致皇权旁落误了卿卿性命。

现代资本家为什么愿意和人谈感情,甚至偶尔还特别平易近人,但一谈到钱就公事公办的样子?

因为资本家最大的依仗是钱,你和他谈感情是次要矛盾,谈钱就是主要矛盾,不是戳人家的心窝子么。

我认为这种觉悟,应该是普通人和猛人的分水岭,你要想更上一层楼,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这种觉悟。

只有把天下万物都视为工具,你才能超脱自己的局限性,用眼观手掌的境界,冷眼旁观周围的信息,并且理性客观的分析处理。

我们读《毛选》的时候,往往会惊叹于教员开天眼。(这里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

其实教员能开天眼,一方面是坚持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就是迈过这道门槛,不带任何感情的看待事物,达到观世界如同以眼观掌的境界。

2

既然要视天下万物为工具,那主人就要防止被工具反噬,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共通性——明白制衡的意义。

史书上经常说,饱学大儒教太子如何做皇帝,结果教了一堆仁义道德,最后太子成了谦逊儒雅的正人君子。

其实对于皇帝来说,这些仁义道德没什么用,帝王术的核心其实就是制衡术。

那些饱学大儒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也可能懂但是不愿意教,总之太子和皇帝的这道门槛,需要自己去领悟。

汉武帝刘彻是天才皇帝,一辈子的权力都很稳,而汉武帝的稳就来自于制衡。

早年间刚做皇帝的时候,汉武帝想摆脱窦太后亲自掌握权力,便引入儒家学子对抗朝廷的黄老习俗。

青年时期面对开府理政的丞相,汉武帝设立内朝与之抗衡。

征讨匈奴之后,内朝出身的卫青声望极高,汉武帝又逐渐扶持霍去病,分走卫青的权力和声望。

到了晚年汉武帝杀丞相如屠猪狗,外朝基本失势而内朝彻底崛起,汉武帝借求仙问道之便,让神头鬼脸的方士进入朝堂,把权力分给这些炼金师。

至于地方,汉武帝用酷吏制衡豪强,用一道推恩令把诸侯王和王子们推向对立。

以上种种行为,本质上都是汉武帝的制衡术。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更进一步,授予百姓监督官员的权力,并且可以把贪官污吏绑到南京,交给朝廷直接处理。

这就是官僚集团和百姓互相制衡,朱元璋稳坐金銮殿,他动不动就能杀几万人,和制衡术的登峰造极有极大关系。

现代资本家在自己的公司里,也是一方土皇帝,要坐稳位子,自然免不了在经理、总监、员工之间玩制衡。

你单位部门领导之间的勾心斗角,极有可能是最大的领导,刻意造成的。

那这种“制衡”的思维,对普通人有没有意义呢?

也是有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家里的银行卡归谁管?

在一个家庭里,夫妻两人是固定的,房子和车子等物件也是固定的,那么银行卡做为可移动的财富,就是夫妻两人家庭地位的砝码。

如果夫妻两人的收入差不多,其中那个管理银行卡的人,便在家庭里拥有强势的话语权。

要是其中一人比另一人的收入高几倍,还保管着家里的银行卡,那收入较低的一人,在家庭里基本是从属的地位。

夫妻两人的脾气和人品都好,什么事都商量着来,那还好说。要是遇上一个脾气不好的,处于从属地位的那个人,这辈子就完犊子了。

要平衡家庭关系,只能是损有余而益不足。

但问题是,家庭和社会一样,有余的往往不愿意主动益不足,而家庭又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中央政府。

这就很难搞。

总体来说,制衡就是对立统一,就是斗而不破,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

做大事也好小确幸也罢,都离不开制衡二字。

我们明白了“制衡”的思维,遇到事情的时候,基本就能抓住重点了,而不是把自己放到明显超重的一边去。

3

当一个人能做到以上两点,并且成为日常习惯,那他对待周围人事物的态度,一定是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冷静甚至是冷酷。

我们常说,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资本家是嗜血的,某种程度上说的,就是这种极度的理性和冷酷。

掌握权力和资本的猛人就像是机器,遇事极少参杂个人情绪。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是要承认,能做成事的一定是这种

也就是说,要逐渐消灭人类的感性,建立起绝对的理性。

理性冷酷到极致的代表是刘邦,他为了跑路能把儿女踹下马车,已经准备分封六国后裔但张良一劝就立刻停止,明明不愿意给韩信封王,但为了全局依然捏着鼻子承认韩信的地位。

可以说,刘邦已经没有了自我,做事只服务于“胜利”这个目标。

教员说刘邦是极高明的政治家,大概率是欣赏他的理性冷酷。

而绝对理性冷酷的人,对别人的意见往往是视为工具,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于是便产生了第三个共通性——除了自己以外不相信任何人。

所谓纳善如流,关键点在于可纳可不纳,知道什么该纳,什么又不该纳。

从更直接的方面来说,他们能走到人生的最高点,已经一路打怪升级做成很多事了,积累了强大的自信。

要是突然冒出一个人说,你必须听我的意见,那他就要问了,你在教我做事啊?

Image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的绝对理性人,其实也挺难过的。如果真的能从底层一路攀爬上去,大概率会有“世间没几个好人”的感叹。

所谓“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基本是没经历世事的傻白甜的自我安慰。

就像最近易烊千玺演的《奇迹·笨小孩》,景浩经历那么多的挫折,终于把事情做成了,除了自己他又能相信谁?坐在赵总的办公室里,恐怕他也会觉得,除了那几个老弱病残,深圳再没什么好人了。

这才是大部分人打怪升级之后的状态。

得到相对丰厚的物质回报,换来自我的孤独封闭。建立了对世界的理性判断,却失去了最初的热血纯真。

真是有得有失啊。

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本文部分内容是从《矛盾论》里读出来的,其余部分是由此推导出来的,大家也可以当成一篇不太正经的读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