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蹈覆撤错上错——《素书》悟读之【126】

 新用户97560OBk 2022-02-12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

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

《安礼章第六》悟读【27】

【原典】

恶其迹者,须避之。

【译文】

厌恶前人所犯之劣迹,须竭尽全力避免重蹈覆辙。

【悟读】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语自 《吕氏春秋》。大意是,人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洞察自己可知晓别人;今日之事在历史上多可找到影子,通过洞察当今,可知晓古时。

一个民族,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归避重复错误,可避免一错再错付出之高昂代价;一个人,善于总结败因,汲取教训,方能“吃一堑,长一智”,为成功奠基。这也正是《素书》本句之核心思想。

人之生命,皆为一个灿烂之过程。然而,生命之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总有那么一些时光,让我们重蹈覆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何总是会陷入“重蹈覆辙”之怪圈究其原因,恐或有三。

其一,人性之中有个弱点,就是好面子。错误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为自己辩解”。

萧伯纳有言,“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此言虽然尖锐,也道出了人性之极大弱点。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相信人格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他们就会更愿意承认错误,并负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如果一个人相信人格是固定的,他们会更倾向于不承认错误。

其二,心理学家根据一个人做事之态度,将人分为“预防定向”和“促进定向”两种类型。

促进定向之人,更愿意去冒险和尝试;而预防定向之人,做事则偏向于保守,尽可能守住自己已经拥有的,不太喜欢尝试,以躲避“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

但害怕尝试和风险,就意味着他们会有意无意中采取保守之行为模式。而越是保守之人,越是容易重蹈覆辙。

其三,改变,往往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

改变之本身,是多数人所抗拒的。因为,第一,必须承认现时之自我是不好的;第二,改变过程之中,须放弃一些东西,承受一些代价。

因此,对于自己之错误,世人总是习惯于选择“妥协、包容甚至遗忘”之态度,其结果自然是错上加错。

“好了伤疤忘了疼”,此为古谚。人们常常以此言形容一个人不能从过去之错误中汲取教训,总是重蹈覆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想人之成长历程,在同一问题上,不断的重复的犯错,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避免重蹈覆辙,值得世人警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