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留自己的审美标准,不受主流画风影响,谢时臣绘《江雪晚归图》

 泊木沐 2022-02-12

谢时臣是明代中期的职业画家,他是苏州人。在古代,绘画更多的被当做一种爱好,或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比如唐代的大画家阎立本他是一名官员,皇帝赏识他作画的能力他还觉得十分丢人有辱斯文。阎立本甚至不让他的孩子学习绘画。到了宋代,由皇帝直接成立了画院,有一批贵族子弟也从事到绘画创作中来,画家的地位才有提高。明代的职业画家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能够领取俸禄的宫廷画师;一类是由豪门权贵养在家中的画家;第三类就是以自由之身从事绘画创作的民间画家。这三种身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有一批领俸禄的宫廷画师由于得罪权贵,也会被贬归乡,成为自由之身。关于谢时臣是哪种身份的职业画家画史中没有明确记载。

谢时臣 江雪晚归图

谢时臣给自己起个名号叫做樗仙,通过这个名号可以判断谢时臣应该是自由的职业画家。橒仙这个名号是有典故的,樗是指没有用处的高大乔木;仙是洒脱不羁的方外之人,两个字合并起来就是无用的神仙。谢时臣给自己起这个名号并不是自谦,他是想表达不愿接受束缚,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再欣赏这幅《江雪晚归图》就会发现,原来是谢时臣他是这样的画家。首先,谢时臣渴望自由但不会放纵自我。《江雪晚归图》是典型的宋代院体全景式山水构图,画面大开大合。细密处容不下多余的笔触,疏旷处绝对不会画蛇添足。

谢时臣 江雪晚归图 局部

其次,谢时臣在创作中十分大胆。《江雪晚归图》中江面宽阔,从画中远景一直延伸到近景,从上向下贯穿整个画面,如此气势的江面在立轴山水画中十分少见。古代画家创作一些作品时都有程式化的痕迹,比如两岸一水的构图方式就延续了近千年,直到今天还被广泛采用。谢时臣打破了这种程式化,换句话说他将几种常用的构图模式融为一体,画出他自己的风采。融合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累加,融合需要取舍增删。谢时臣创作出多元化的视觉角度,让这幅山水画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自然生动。

谢时臣 江雪晚归图 局部

最后,谢时臣在创作中保留独立的审美观点。谢时臣和文徵明是同时代的画家,他们同为苏州人,世人很自然的就会把他们二人放在一起比较。作为谢时臣来讲,他面对文徵明的时候还能保留自己的特性,不受人人追捧的文氏画风影响,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画家要有自己的个性,作品要有自身的独特魅力,谢时臣在纵情创作之时洒脱自如,画气势宏大的山水,这一点很多吴门画派的名家也很难做到。

谢时臣 江雪晚归图 局部

拓展阅读·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貌似一片祥和,实则危机四伏,明代蒋嵩绘《渔舟读书图》

人生得意只须尽兴,明代宫廷画家周文靖绘《雪夜访戴图》

一幅花鸟画作品竟有11段跋文,明代陆治代表作《梨花双燕图》

画自然花草表达美好祝愿,明末蓝瑛绘《芝兰并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