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把直肠癌当痔疮,用尽传统治疗后仍转移,最后用该办法遏制了

 CITSLINC66 2022-02-12

如果看不明白后续的专业描述,两分钟看完这段文字即可

病情概述

十年前,X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遍天下美食。结果发现大便中带血,开始误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认为吃些败火的药就能解决。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并没有好转,这才引起重视。结果肠镜提示——直肠癌!
X先生立即于 2013-7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腺癌广泛浸润,累及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并伴有广泛的淋巴血管浸润。5个直肠周围淋巴结可见肿瘤转移,伴有淋巴管和肠壁外静脉浸润,临床分期为T3N2aM0(IIIB)期。术后配合8疗程奥沙利铂 希罗达化疗治疗。




虽然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预后相对较好,但是从X先生的病理报告可以看出:肿瘤在发现时已出现了广泛的浸润——淋巴管和肠壁外静脉均可见癌细胞浸润,还出现了5个淋巴结的转移 。通常情况下肿瘤的生长方式是向肠壁深部浸润,肠壁深处有着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负责淋巴液回流和肠道的营养交换。这些管道通往全身各处,“浸润”意味着这些微小管道里已经出现了癌细胞的身影,并往外迁移。即使完成了根治术切除了主要病灶,也说明将来有着更高的转移复发风险。
后来病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4年后,2018年3月X先生在复查胸部CT发现了右肺3个结节,确认为直肠癌肺转移。
尽管按照常规标准方案治疗了一遍,肿瘤的二次转移仍无法避免。
只能重新再来一轮——2018年4月对肺部结节TOMO放射治疗。2019年1月又对剩余肺结节行切除术。
第三次的转移来得更是猝不及防!仅仅过了9个月,X先生复查PET/CT提示又出现了隆突淋巴结转移。只好再行隆突淋巴结切除术并配合伊立替康 爱必妥 替吉奥治疗。

Image

在经历多次的转移复发后,X先生被数次的手术和放化疗折磨到身心俱疲。假如再出新转移,传统方法数来数去就这么几种,最终仍然进入这种无限循环的治疗模式。
X先生比较抗拒接受这样的结论。可第四次转移的风险依然存在,但身体难以承受更多的手术以及放化疗副作用的折磨。所以,X先生希望有新的治疗办法可选择。
经过多方搜索信息,许先生和家人经朋友推荐了解到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明徽教授的NKT技术,并详细查询NKT细胞治疗的展示案例,特别希望尝试来解决不断复发转移的问题。
张明徽教授在看完X先生的病历后,做出了如下的分析和判断:
1.患者完成了常规根治术治疗切除了可见病灶,但是病理结果的脉管和淋巴管的浸润提示了较大的复发转移风险。
2.后续多次转移复发印证了病理结果所提示的风险,所幸针对多个转移灶患者均通过放疗和手术进行了根除治疗。 减轻了大量的肿瘤负荷,为细胞免疫治疗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即使现在没有可见病灶,但是患者出现新的转移灶风险仍然很大,“长一个,切一个”不是办法。NKT细胞治疗适应的病种较广泛,是利用自身免疫细胞杀灭残余“看不见的肿瘤细胞”来达到降低转移复发的风险。同时并没有很大的副作用,对患者十分亲和友好。
X先生决定于2021.1采用NKT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为1疗程/月,至今已完成14个疗程共计10个月(截止2021.10)。

Image

影像方面

腹部CT表现为直肠癌术后改变;胸部CT表现为右肺转移癌术后,可见条索影考虑为术后改变。右侧膈顶可见两枚微小结节无明显变化;2021.7复查出现右侧胸膜局部增厚,2021.10检查恢复正常,结合病史,考虑治疗后改变。

Image

Image

Image

肿标方面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2020.4.27-2020.8.5复查CEA未见明显异常。2020.8.26-2021.5略高于正常(整体波动)。2021年9月明显升高,10月又迅速回落,继续观察为主。

Image

生活质量

在本次随访中,X先生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状态,因饮食结构调整为以素食为主,体重有所下降,但生活质量、精神睡眠俱佳,此次评分为84.5分。

   结   论

X先生历经十年的抗癌经历,证明即使经过常规的治疗模式,肿瘤的反复复发转移也是一种常态。所以最重要的思路是如何抑制癌细胞的活跃度,避免不断出现新病灶。
而NKT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传统治疗模式的重要补充!尤其依靠免疫系统来压制肿瘤“重新抬头”的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我们大量的治疗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期待X先生明年的跟踪报告吧!

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个体患者以临床就医为准。                   

NKT经典案例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