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智力和道德品质都来自其自身本性深处,而非外部影响的结果

 蓝色天空309 2022-02-12
2022-01-05 10:54·小番茄
人的智力和道德品质都来自其自身本性深处,而非外部影响的结果

当我们热切地致力于学习事物的外在时,教育作为一种我们了解周围客体的原始方法,其目的是向我们灌输“理念”。但是,理念并不会向我们提供关于客体最真实而本质的信息,而这些代表着一切知识的基础和真实内容的信息,只有通过被称为“直觉”的过程才能获得。这样的知识无法通过外界灌输获得,必须依靠自己并为了自己而获得。

因此,一个人的智力和道德品质都来自其自身本性深处,而非外部影响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案——即使是裴斯泰洛齐或其他任何教育大家——能够将一个天生的傻瓜变成有学识的人。这是天方夜谭!人如果生来就是个笨蛋,直到死去将仍是笨蛋一个。

正是因为人生早期对外部世界的这种直觉认识如此强烈而影响深远,才导致童年的经历会如此深深植根于记忆中。年轻的时候,我们完全沉浸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没有什么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中移开。在我们眼中,周围的客体仿佛是独一无二的,似乎根本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后来,当我们逐渐发现世上的事物如此繁多后,这种原始的心态就消失了,我们对事物的耐心也随之消失了。

我曾在其他论著中说过,当世界被看作客观的——换言之,当它被客观地呈现给我们时——这世界总体而言带有令人愉悦的表象;但是,当世界被看作主观的——换言之,关于它的内在本质,即意志——痛苦和麻烦就会占据主导。我也许可以如此言简意赅地表述:

世界看上去荣光万丈,但实际上却十分可怕。

因此我们发现,在孩提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在于其外部或客观方面,即那个呈现意志力的世界,而不在于其内在性质的方面,即作为意志力本身的世界。由于世界客观的一面往往令人愉悦,而内在或主观的一面以及与其相关的恐怖传言到此时一直是未知的,所以年轻人在他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会以为自然界和艺术领域中看到的一切美好形态,都是充满喜悦的客体。从外在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如此美丽,以至于年轻人会产生错觉,认为它们的内在一定会更加美丽。因此,摆在他面前的世界就像另一座伊甸园,这便是我们所降生的世外桃源。

但过不了多久,从这种心态中就产生了对真实生活的渴望——行动与遭受苦难的冲动,驱使着人们进入喧嚣的世界。在这里,他受教了生命的另一面——内在的那一面,即意志。他每走一步,意志都会遭到挫败。然后,巨大的幻灭期就到来了,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成长阶段。但一旦这个阶段步入正轨,这人就可能会说,他已经克服了自己的一切错误观念——沉迷于幻想的年纪已然逝去。此时,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它会不断扩展影响力,越来越多地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或许可以这么说:当你在童年时,生活就像剧院里的场景,因为你是在从远处看;而到了老年时,才发现它是那样千篇一律,因为你已走得离生活非常之近了。

最后,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会让童年变得快乐。初春时节,树上的幼叶颜色相似,形状大同小异。在人生的最初几年,我们也都彼此相似,非常和谐。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开始,我们之间的分歧也出现了,就像从同一个圆心向外发散的射线,我们彼此渐行渐远。

人的智力和道德品质都来自其自身本性深处,而非外部影响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