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中医十大类方》-柴胡类方-四逆散

 经方人生 2022-02-12

组成:

柴胡(15g)芍药(15)枳实(15)甘草(5)

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318]

方证:

  1. 柴胡证或为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易紧张、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

  2. 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

  3. 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方解: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

  1.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药。

  2.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与甘草配伍,芍药甘草汤,可止痛解痉。

  3. 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4.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5. 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