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回眸】| 慈禧太后的三大重罪

 枸杞文学 2022-02-12
本栏目作者:纤纤



一生荣耀,富贵无比,在大清朝快要覆灭之际,十八世纪初,进入古稀之年的慈禧太后,去世了!她生前享受了无尽的荣耀,至上的权利,一生的荣华富贵,这些却没有因为她的去世而消失。她下令,死后,要将国库里的各种各样的珍贵宝物,带入陵墓中,这一个命令,无疑给清朝致命一击,大大加速了帝王时代的终结。而她的罪恶,却让国力倒退多少年。慈禧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慈禧她是个权力迷。她一生善于抓权、夺权、集权,是一个善于搞宫廷政变的专家。



1、不该杀顾名八大臣
咸丰皇帝在热河病逝,临终前给接班人安排了辅政八大臣,又怕大臣们实力太大,授予了皇后和慈禧权柄,用来互相牵制。两个女人胆敢违背咸丰帝遗诏,另立新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咸丰帝的角度出发,他犯下的两个错误,给了慈安、慈禧可乘之机。结果慈禧太后为了独断专权,联合恭亲王诛杀了先帝临终托孤的大臣,这是为了自己权利的表现,如果是八大臣治国,总比她那些皮毛见识处理政事要强得多。诛杀顾命八大臣,慈禧太后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八个辅政大臣中,有四个是军机大臣,好一点的军机大臣,一个人就能有十个皇帝的能力,只不过是没有皇权。



2、打压“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在康有为等人的支持下,光绪决心学习强大的西方国家,对慈禧太后掌握的政权进行改革。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变法内容为:
1.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历史可能要改写,但是成功的标志是君主立宪,皇帝没有了皇权,就像英国所以无论如何满清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都要结束。戊戌变法要挽救的是中国而不是满清权贵。要实现的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理想。



3、引火烧身,八国联军侵华
世人都知道了清政府是“纸老虎”,外表看似强大的清朝,在洋枪大炮的震慑下,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一旦发起战争,即便是清军占据上风,朝廷也只希望议和平息。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起来,团民不断围攻外国的教堂、公司,毁其在华铁路,旨在将列强扎根于中国的势力去除干净。古今中外的大战的宣战方,大多是有谋划的、有策略的,但慈禧太后引起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却非常的荒唐。1900年6月,慈禧不是颁布《宣战诏书》,向十一国开战了吗?其实,这只是一份战争动员,连交战对象都没有明确,充满体现了她不体恤百姓生命安全的心态。她出逃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杀害24岁的珍妃。清军和义和团一边抗击八国联军,一边又互相攻伐,实属荒唐。最后是战争的结束荒唐,慈禧太后更是发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卑躬屈漆语气,让国人汗颜。





平台顾问:邓九刚 
 
平台总监:阿娜尔古丽

主      编:沈曼妮

文稿统筹:马枚素
美      编 :  宋  蔷
编      辑:纤  纤
              
               
推广总监:韩   阳


推广助理:西日丽江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宗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枸杞文学网站世界华人文化院林业分院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特别说明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与网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如出现抄袭、盗用、剩窃等文责纠纷,与本平台无关,作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后,推向我们的官网。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译者自行安排。




枸杞文学:
她一生善于抓权、夺权、集权,是一个善于搞宫廷政变的专家。


长按扫码关注
花好月圆人团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