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起因是什么?汉民族为什么能躲过这次灭顶之灾?

 天宇春涛 2022-02-12

我知即你知 2022-02-05 00:00
文章正文:

”五胡乱华”这个概念,严格来说并不妥当。西晋自己首先不乱的话,少数民族是不可能兴起多大风浪的。所以这一历史分水岭现象的出现,其原因是西晋王朝自身出了问题。

图片

长期积累的“四夷”内迁问题

西晋时期,西、北内迁游牧民族的处理,已经了潜在的社会隐患。对于这一问题,西晋时期的太子洗马江统写了一篇《徙戎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古时,中原人是华夏族,周边的其他民族,则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来代称,简称四夷。秦、(西)汉时期,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中原地区不存在这些族群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马援讨伐叛乱的羌族人后,将他们迁徙到关中地区居住。随着羌人的繁衍壮大,以及当权者的长期压迫,羌族动乱,成了持续整个东汉时期的一大内患。

图片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对抗蜀汉,大量将氐族从武都迁徙至秦川,试图“以夷制蜀”,实际上逐渐养虎为患。匈奴则在被东汉击败后就依附于中原,汉献帝时期,曹操将采取分化治理的方式,将匈奴人分为六部。到了西晋时期,北方并州的匈奴人已经达到数万,而且天生骁勇、弓马娴熟;(羯族人,在当时还是匈奴人的附属)此外,还有鲜卑人分散居住在燕代之地。虽然与中原人长期接触,但由于歧视、生活习性及教育水平的问题,这些游牧民族仍保留着相对独立的族群,与汉民族之间时常爆发冲突。但在中央王朝的强力压制下,他们未能造成太大破坏。但随着西晋王朝持续不断的内乱,这一局面被打破。

图片

自毁长城的八王之乱

所谓八王之乱,是在西晋时期,因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的一场持续十六年的皇族争权夺位战。这一内乱中,数十万精兵丧生,逐渐失去了对其他民族势力的压倒性掌控;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破坏,饥荒、疫病频频发生,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求活,成为流民。他们对西晋王朝极其痛恨,蜀地的割据政权成汉,就是依靠流民建立;其后大多割据政权中,也都有为数不少的流民支持。此外,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技工、知识分子等人才投奔周边势力,匈奴贵族刘渊、鲜卑慕容嵬尤其礼贤下士,使自己的实力迅速提升。简而言之,西晋时期存在现实的民族矛盾,依靠中央政府的实力进行强力压制;但随着内乱造成的局势失控,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的少数族群趁机揭竿而起,这就是“五胡乱华”发生的原因。在这个规则尽丧、弱肉强食的战乱期间,中原主体民族以及文明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以自己的软硬实力为支撑。

图片

软实力:领先的中原文明

由于千百年形成的积累,中原文明对“五胡”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甚至是令其顶礼膜拜的;他们趁乱建立政权,其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华夏文明,而是为了实现“入主中原”、接近文明的梦想。

所谓五胡,并不是我们脑补的那种野蛮形象。相反,他们的首领非常汉化。以首先建立政权的匈奴为例,其首领刘渊,师从儒学大家上党崔游,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时常在洛阳游学。他为人乐善好施、待人谦虚诚恳,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大量北方儒生前往投靠。

图片

鲜卑慕容嵬在投靠朝廷后,也时常穿着儒生服与同僚往来;最为知名的前秦天王苻坚,更是一名标准儒生,处处以“尧、舜”的仁义之道要求自己,结果就败在对敌人过于仁慈之上;即使是以残暴闻名羯族石氏,其开国首领石勒,虽然出生奴隶、目不识丁,但酷爱听人念书,并且其发家的过程,更是离不开张宾等一众汉人儒生的支持。

所以,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掌握了先进文明的汉人官员其实占据了主体;任何政权的存在,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业人口提供生产力,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屠杀,并不多见。

硬实力:千百年沉淀的强悍战斗力

汉人柔弱?这是另一个误解。西汉时期,有一汉当五胡之说;随着少数民族内迁,双方生产力水平逐渐接近,擅长骑射的胡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千百年的积极进取思想积累的尚武之风,汉民族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西晋的溃败,是在于司马氏的腐朽及人心尽失,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缺失。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期间,恒温、祖逖、刘裕等北伐行动的失败,基本上是败在内耗及政治上;强悍的北府兵(刘牢之、刘裕..)、白袍将军陈庆之等,也打得北方精骑满地找牙;冉魏的创始人冉闵命令一出,羯族人几乎被汉人斩杀殆尽。所以,面对如此强大战斗力的中原汉人,任何少数民族政权想要稳固生存,必须首先进行拉拢,而非斩尽杀绝。

要了解历史,必须依据史书,任何以讹传讹要不得。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确实存在大量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但这更多的是极端环境下人性的爆发,在任何战乱时代都屡见不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