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参赛:298号刘雪英​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2-12

喊羊悠悠越山梁
   刘雪英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甩起羊鞭的父亲大声唱着,在晚霞的映照下,领着他的羊儿们飞跃在兽脊起伏的山梁上!
“嘟儿--嘟嘟嘟--喂,喂”喊羊的悠长美丽似音符此落彼起,清爽的山风裹挟着羊粪的臊臭亦混着花草浓阴的清香,说不出的调味剂;羊儿们扭着肥嘟嘟的屁股,甩着饱饱胀胀、滚滚圆圆的肚子,挨挨挤挤、争争抢抢,成方块队形似的,前后蹄交错,快速换移,一股脑儿的往前直窜!父亲的喊声似乎就是最大的军令,最好的奖赏!羊儿们是父亲最忠贞的、最矫健的勇士!是父亲的千军万马!
虽然隔了二十五年的时光,但父亲牧羊晚归,彩霞映身,山梁夕照,喊羊悠远,山谷传音,……种种情景清晰如昨!层层画面如油画波澜壮阔,漫洇如驹而逝的岁月风尘,唱出了一曲自立自强、穷思嬗变,致富脱贫的生生不息的好汉歌!
父亲是1939年生人,在家中排行第三。在爷爷奶奶呵护下和大伯二伯的疼爱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上了中学后因学业优秀,秉性耿直,敢说敢当备受老师们赏识。高中毕业后他本可以留校工作,但因为执意想继续求学深造,所以被保送到邯郸当时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学校”去上学。这是父亲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他每次给我们讲起都那么激动,那么绘声绘色的,百讲不厌!六十年代中后期因文化上山下乡运动和“文革浪潮”,父亲不得不终止了学业,回到家乡务农。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爷爷奶奶的四处张罗下,满腹才华还未施展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了。安天乐命,之后养育儿女,平安度日。父亲早出晚归,勤劳躬耕;母亲浆洗缝补,养育儿女,操持家务。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和谐喜乐,本可以平静如水向好发展。可好景不长,1981年春天,母亲身体出现异常反应,上吐下泻,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才知得了“胃癌”,父亲一下子懵了,要知道,在当时,“得癌”就是“时辰病”,就是去见“阎王爷”,任何灵丹仙药都无济于事的。慈爱贤惠的母亲最终没有撑过那年的劳动节,撒手西去了。那一年,母亲39岁,撇下了大姐、哥、二姐、我和小弟弟。
这一年是我家最凄凉、最灰暗的一年,俗话说:“祸不单行”,到了年底的时候,我年仅14岁的哥哥因急性脑膜炎也猝然去了。家里一年丧失了两口人,父亲几乎垮塌了。整日里以泪洗面,唉声叹气!但抬眼看看年幼的我和小弟弟,以及还未成年的两个姐姐,他又有了力量,生活再苦再难,还要往前走。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八十年代,农民在农村土地里刨食,和土地打交道,和天气斗争挣口粮,家家都不宽裕,勉强糊口解决温饱就很不错了。养活儿女长大成人,摆脱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就是父亲最大的愿望了。
父亲的教子哲学是“穷要有穷志气”,不能哭穷叫穷,向政府要救济,求亲戚施舍,那是最无能的。咱有手有脚,有力气,只要肯出力,有干劲儿,会过上好日子的。若要人瞧得起,咱必须要自强自立,站起来!
安排好了家里四个孩子,他背起行囊远走山西林场伐木搞起了副业,可命运再次给他致命一击,从深山突然滚落下来的腰粗似的的梁木,让父亲躲闪不及,砸断了父亲的右腿。父亲被送往林场医院救治,断骨接肢后父亲右腿明显短了,走路一跛一跛的,高低不平了。曾听父亲说起,断腿后的疼痛使他痛苦不堪,曾几次起了轻生的念头,一了百了,但忽然想起家中未长大的儿女,想起母亲的临终嘱托,想起年迈的爷爷奶奶,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为了生活,他继续回到村里种地。到了秋收五月他就整天泡在田地里,甚至中午也不回家,看着熟透了的庄稼,他心发慌啊,收割不回来,扬中不上,那家里岂不断炊?让我们去给他送饭。我看过父亲架着双拐,左脚弹着,架起右腿艰难行走的身影;也亲眼目睹了父亲拄拐吃力地收割庄稼、翻田耕种的情形,那是一种怎样的高难度高强度的劳动姿势,又是怎样一种痛苦和泪水交织的奋斗的生之战歌!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他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常年拖着一条残腿,拄着拐杖奔走在地头田间。就这样大姐二姐在家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做些力所能的杂活儿,我和小弟安心上学,父亲则风里雨里干农活,打短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丢掉拐杖后,我和弟弟上学开支越来越大,父亲动力也越来越大,他谋划着一桩“大事业”,父亲东拼西凑,东挪西借,筹了一笔“巨款”,买回来100多只山羊,黑的,白的,褐色的,黑白相间的……还有十几只小羊羔,挨挨挤挤的,好不热闹!放学回家,看见父亲不歇气的、不停脚的招呼羊儿们的繁忙景象,我也会紧上去帮忙喂喂羊,撵撵羊,父亲就喜滋滋地给我讲养羊的诸多好处啊!
羊浑身都是宝贝,每年可以梳下羊绒,卖羊绒可以赚钱,也可擀成毛毡,那可是家家床上铺的稀缺货;年底卖几头羊或咱杀几头谁家不买几斤羊肉过过年;羊肠子,羊下水,那可是大饭店餐桌上难得的美味;羊骨架可以用来滚羊汤;羊粪可以做基肥或加入秸秆沤粪堆肥,让咱庄稼大丰收!……呵呵,父亲刚毅果决的神情似乎就能看到幸福的好日子了啊!
从此父亲和羊们结缘,放羊,喊羊,喂羊,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他的干劲儿和对生活的热情再次被点燃!那个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声音响亮,果敢坚毅的父亲颠颠簸簸的奔走在沟坎和谷梁、山岭上。
一百来号羊,统一指挥,统一行进,出圈、进圈、饮水、吃草、爬坡,让羊儿吃的好又吃的饱,又看着不能糟蹋庄稼,又不能赶至崖壁岸边……对羊发号施令又让羊儿听懂人语,喊羊就不仅是技术了,更讲究艺术性了。
父亲根据羊角长短判断出羊龄,根据羊儿吃草和行走灵敏度判断出羊儿的秉性。羊群中选出头羊很重要,我家羊群的头羊叫“领头灰毛”,每次出圈他跑在最前面,冲的最快了,后面容易跟不上,一盘散沙。父亲重点就是监控它的快慢,“嘟嘟,喂喂”两声脆喊,并抛出一枚小石头到它的羊角上,它就慢了下来!控制好节奏,并且在羊群后围抡起两只胳膊,拿着一米长的羊鞭(柳树枝做的细木条)在空中响几下,羊儿听话地往前跟,像一大块豆腐一样的齐整,像一块菜畦一样的整齐划一,俨然阅兵的方队!羊儿兴奋地跟着头羊在父亲的吆喝声中向葱茏荫庇的山岭奔去,寻找美味,寻找自己的食物去了!
晴天丽日那可是父亲和羊儿的好日子了。蓝天上飘着几缕白云,山风习习丝绸般拂过脸颊,不太炙热的太阳泛着微黄的金色,布谷啁啾,蜂飞蝶舞,黄花灿灿点缀在满坡的绿草之间。羊儿悠闲地啃着青草,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灰的、褐色的,绒黄的,……羊儿五彩斑斓的如地毯上的小花朵,风掀毯起,小花们迎风起舞,父亲站在一块儿凸起的大石头上,眼睛四处巡视,嘴里叼上一支官厅烟,吐着一圈一圈的青烟,烟草味儿丝丝缕缕散入空旷的山野中,虚无缥缈而去,好一幅山野牧羊图!
暴风雨突至的天气最容易考验父亲驾驭羊群的技术了。夏天晴空突变,几声闷雷霹雳啪啦炸过后,天空突然自东向西扯下一块儿大黑幕,羊儿们惊得四处逃窜,如果落下了雨点,羊儿会更加放肆,漫山坡跑的各个角落都有,它们也想自保,找个能安全避雨的地方。父亲这个时候最忙张了,连撵带喊,外加甩羊鞭,回笼羊,让羊跟着你进入安全的避雨处谈何容易!父亲这时喊羊声是急促的鼓点“嘟嘟嘟,喂喂喂,……”一声接着一声,就如电台的紧急呼救信号,“滴滴滴,滴滴滴”,山雨欲来风满楼,黑幕越来越低,一旦盖下,那将是暴雨如注了,羊儿赶不到安全地带,那将会有性命之忧!焦急的父亲除了嘴不停下外,手里频繁的扔起了小石头,甚至大点的石头,不听话的或走的方向不一致的羊会被石头砸中,砸巧了砸到了羊角上,砸不巧砸到了脑袋上,这羊就一命呜呼了。在父亲的呼喊下,急行军一段后才能赶到崖洞里避雨。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如果赶得不迅速又不得法,会伤着羊儿,那损失就大了!好在父亲是赶羊喊羊的好手,应急突变能力又比较强,他的跛腿,被村人称为“颠脚”,跑起来不亚于正常的年轻人!父亲也有失手的时候,把羊砸死或砸伤是常有的事,赶羊回家的时候,父亲背上上百斤的羊穿山越谷,还得招呼这一群羊,跟上归心似箭的羊儿,父亲受了多大的心惊,吃多大苦,才得以完成!
父亲放羊的日子里,我和弟弟最高兴的就是等在村口小山坡脚下,在我家羊圈旁边迎接羊儿们凯旋归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羊儿们出外跑了一天,也期待温馨的巢儿。我们焦急地等候,直到晚霞映天,父亲喊羊声才由远及近地飘来,响响的,吼吼的,满足的,山梁也为之欢欣跳跃!近了近了,我和弟弟拍着双手,看着早已撒好盐巴的青石板,蓄满井水的石槽,干净清爽的羊圈!一片尘土飞扬之后,几乎没看清羊儿的模样,它们已经飞奔到了身边,“千骑卷平岗”,勇士们回家了!羊儿贪婪地舔吸盐巴,挤挤扛扛,舔光之后去“咕咚咕咚”畅饮清甜的井水,水足饭饱之后闲庭信步踱回羊圈找一敞亮的石台,打几个响鼻之后,告诉主人要安寝了!
“满面尘灰烟土色”,疲惫辛劳一天的父亲,此时最惬意了,蹲在石头上看着我们把羊安顿好,不时地指挥一下,让我们清点羊数,看有没有异常的,有没有没吃好的,迟疑不走的,再多关照一下!嘱咐锁好圈门!大功告成后他才掏出烟儿,满足的抽上一支,看着满地的黑色羊粪小蛋蛋,闻着熟悉的羊粪味儿,美美的满足笑了!
父亲放羊三年。三年中,他与虫豸相伴,与山峰为伍,与日星同辉,与风雨同舟,与山巅依偎,与山石相吻,与羊群为朋。清脆的吆喝声“嘟嘟,喂喂”成为山谷中最美的音符;父亲晚归疲惫劳顿的身影成为山村最美的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着山羊贪婪地吮吸着泉水已成为最惬意爽心的乐章;顶着酷暑日晒,冒着风雨寒霜,戴着日星回家,迎着星辰上路。
在春草中迈步,在夏雨中淋漓,在秋果中沉醉,在冬雪中坚毅。这就是我山一样坚强的父亲,不向命运低头,不被困难吓倒!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年来,父亲因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受到了乡邻们的好评,我家经济状况也在一点点好转。此后我家盖起了一座新房子,父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户,我家也步入村里的“万元户”家庭!日子越来越好……
新春佳节,我伫立在家乡虎头山的芳草夕阳中,悠远清脆的喊羊声似乎飘过耳际,清新的山风裹挟着岁月的风尘,父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培植成的巨擘大树,正在我心中繁茂着。
 
刘雪英,1975年生,河北省邯郸涉县第三中学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运动、旅游、阅读和写作。喜欢写小说和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愿以行走的灵魂,致敬生命的春光;愿饱蘸文字的芬芳,传递生活的美好,奏唱时代的强音。
微信昵称:清水出芙蓉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