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一路还乡 美不胜收

 书韵闲话 2022-02-13

一路还乡  美不胜收

——谈黄耀红《一路还乡》

陈  刚

岁末年初,天气时雨时雪,南国的冬天有些湿冷。然而,我趁着闲暇,捧读黄耀红老师的新著《一路还乡》,那散发淡淡的油墨香味弥漫陋室,似平驱散了冬日的阴霾和寒冷,心头觉得格外的明亮与温暖。细细品读黄老师的散文集,犹如漫步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美的芬芳沁人心脾,审美愉悦,真是难以言说。让我们带上一动驱审美的眼睛,慢慢地玩味其中蕴含的美吧。


素雅的画面美。黄老师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农村度过。人到中年,愈加怀念故乡,这是人之常情。他在散文集《一路还乡》第一辑向果树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宛如高清的电影镜头,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如一名高明的画家,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请看《水牛》中的文字:“东西两条山脉,由北而来绵延数里,中间则是一线狭长的田地,缀着水田、池塘和红薯地。放眼望去,整个坟坡湾,只有孤零零的一栋草屋,住着两个老人。他们无儿无女,养着一只阴柔的黑猫。”作者以简笔勾勒出一幅色彩淡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江南农村的风貌,这样的图景已深深地留存在作者的脑海里,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读到这样的文字,又怎么不会拨动他的思乡的琴弦呢?


散文集中,有许多篇章,无论是描摹山水,还是描写人物,都画面感十足,读后都深深地镌刻在读者的记忆里。


  真挚的情感美。黄老师的每一篇散文,无论是风景、还是写植物与动物,抑或是写人物,无不饱蘸深情,而这种情感是真情的流露,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读者读这样的文字,自然会引发情感的共鸣。

 在作者眼里,故园里一株普通而平凡的桑树,总是在他的心中默然地蓬勃美的绿意。作者在写少年的自己与桑树的故事后,发出了少年明白,桑树在哪,烟火就在哪;烟火在哪,故乡在哪的深深感叹。在作者看来,故乡的桑树、烟火是命运共同体,一株小小的桑树就是一个大大的故里,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丝毫的造作。

作者写人的文字,亦同样蕴含真情。作者写父亲的文字,多写生活中的琐屑之事,可平静的叙述中,总有真情蕴藏其中。在《永恒的怀念》中写道:我伏在父亲的身体上,号啕大哭,大声叫着:'爸爸、爸爸……’”。这里的一、一、一,无不令读者动容,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声叫唤,何尝不是痛失父亲孝子的真情流露,这正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啊。

散文集《一路还乡》既有抒发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眷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湖湘历史人物的无限景仰之情。一部散文集,散发着浓郁的情感芳香,让读者沉醉不已。


厚重的内涵美。散文集《一路还乡》虽说只有30万来字,可她的内涵并不单薄。全书共分为四辑,依笔者看,这四辑按照由近及远,由身体还乡到精神还乡的顺序编排。掩着沉思,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写精神还乡的文字多于身体还乡的文字,这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我想,有了更多的精神还乡的文字,无疑增添了整部作品的厚重感。

作者曾供职于湖南教育报刊社,三湘四水,曾留下他探寻湖湘文化源流的足迹,撰写了许多散发湖湘文化气息的精美散文,后来又成为湖南师大教授,可仍对湖湘文化情有独钟,而且成果颇丰。收录于文集的《青云书院》《妙高峰下》《凤兮凰兮》《洪江古商城》《靖港》《百年百熙》等篇章,这些散文,均是黄老师多年对湘湘文化搜集、整理和开掘的思想结晶,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湖湘文化史,让后辈从中涉取湖湘文化思想营养,对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而言,功不可没!可作者的眼界并不囿于湖湘文化,他行走于祖国的山水,回望历史,观照当下,于是有了《西湖的夕阳》《台湾行记》《西安记忆》等有文化含量的作品。

有了身体还乡和精神还乡的文字,平添了几分散文集的厚重。


深刻的哲思美。读黄老师的《一路还乡》,我发现黄老师敏于观察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蕴含的哲思,然后加以提炼和升华,以精警的语句呈现,令人深思。如《微语录》,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来源于作者留心生活,细察一草一语,悟得生活哲理。微语录既是精美的散文诗,也是隽永的警策语。还有作者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时间的思考,在《时间是生命的计量》中的时间存在于他处的时候,那只是物理计量;时间存在于自我的时候,这才是生命计量凝练的语句,作者简洁而深刻地阐释了什么是时间的物理计量和生命计量。这些蕴含哲思的警句,都是作者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思想的结晶。读者品读这些文字,有拨云见日之明朗,有豁然洞开之惬意。

 黄老师写散文,并没止于风花雪月的吟咏上,而在不经意处,提示生活中潜藏的哲思,这是认识的跃进,这是生活的提炼,这是思想的力量。

 诗性的语言美。散文集《一路还乡》以诗性的文字写浓郁的乡情。只要你打开文集,篇篇贮满诗意的散文,让你读后口齿留香。黄老师深谙散文即美文的为文之道。他笔下的文字,总是那么灵动而富有诗意,追求语言陌生化的表达,读者细品,如饮佳酿,回味绵长。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拈连等修辞格,已臻于出神入化的境界。且看《百年百熙》中“182名新生站在冬天煦暖的阳光里,站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句子,作者巧妙地运用拈连的修辞,后一个,何其美丽而富有诗意。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不仅在文章中比比皆是,而且在文章标题中也随处可见,诸如《嫁给爱和信仰》《播种美与光明》等。

诗性的语言,增添了文章的美感,让读者驱遣想象,张开双翅,在美的王国里自由畅快的飞翔。

 读《一路还乡》,安顿心灵,用审美的眼光品读,定会受益良多。

               (作者系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中学语文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