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中台?(中台系列之一)

 江风人火 2022-02-13

2019年5月21日,腾讯召开了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会议上,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提出了“开放中台能力,助力产业升级”。会议的情况,我没有考证过,不知道怎么样,但是至此之后,“中台”一词的搜索,在各大搜索引擎上开始猛涨。作为一名苦逼的售前咨询,我一脸茫然,“中台”是个什么鬼东西?时间一晃,四个月过去了,如今再查“中台”一词,五花八门的文章到处都是,相关文章、材料看了一箩筐,结果更蒙了。没办法了,内部开始讨论吧,结果悲剧的发现,这玩意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有一套对中台的理解,结果是蒙上加蒙。一怒之下,闭关吧……一包烟之后,思路开始逐渐清晰,于是开始写一些自己的愚见,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来喷~

什么是“中台”,我这里先不做解释,因为网上概念性的解释太多了,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看了之后感觉会很乱。引用网上的一种观念:中台,是平台演化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平台是一种架构模式,是基于什么原因?而衍生出中台?中台和平台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中台是如何替代平台及其他架构模式的?它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又该如何落地实施……要想搞明白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从最基础的架构说起。

从烟囱架构到中台

系统架构,简单而言,从烟囱型架构到平台再到中台,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存在即合理,每种架构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先说烟囱型架构。业内人士把见招拆招、垂直化发展、未做足够抽象通用的架构称之为烟囱型架构。烟囱型架构并非一无是处,在早期业务死活未知或需要解决某一个或几个业务问题的情况下,不过度设计架构,能直接有效的支持到业务。因此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客户遇到一种业务场景,便立即启动项目计划,做一套系统去支撑该业务,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不过,随着业务发展起来之后,烟囱越树越多,成长的烦恼也就来了。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由于业务的发展,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烟囱型系统之间,无论是业务流程的串联还是数据的交互,实现起来都存在很大的壁垒。其次,从技术性公司角度来看,问题则更严重。

第一,人手不够。原来几十人的研发团队,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几年下来,承建的项目可能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项目的日常维护、升级、咨询服务等问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研发人员还要承担新的研发任务,影响前端业务的响应预期,也是避免不了的。

第二,重复建设问题。同类烟囱系统中,60%-80%的功能是类似的,从数据库模型到主要业务逻辑,很多公司都采用copy-paste加补丁的方式,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坑。基于此些问题,我们抽离出技术及不同业务之间的共性问题,并使核心领域模型稳定,形成通用框架,于是,系统架构由烟囱架构衍生到平台(这里说的“平台”是一种最终呈现形式,这时期的系统架构主要采用分布式或SOA架构)。

平台相较于烟囱架构,首先能够快速支撑、响应业务,其次抽象了共性业务问题,使业务边界清晰,可以快速服务商业。比如在各类电商平台中都有营销活动,那么,可以抽象出一个营销平台来管理营销活动、营销工具、产品生命周期等相关内容,并提供给前端业务使用。从组织层面来看,平台化会进行业务分治及归口管理,营销管理平台有对应的技术团队、产品团队和业务运营方。当前端业务有需求发生的时候,有对应的受理和决策流程。如果业务模式比较固定,系统采用平台化的方式来搭建,也基本可以了。

反观当下,无论是TOC端还是TOB端,商业的斗争就是对于用户响应力的比拼。用户才是商业战场的中心,不断快速响应、探索、挖掘、引领用户的需求,实现服务的创新,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台还能满足吗?

以某互联网巨头公司电商平台举个例子,当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支付、会员、营销、产品等板块都以平台的形式形成了对应的共享服务,但是公司要发展,要持续提供创新型服务,一个新的业务前端出现的时候,它要去理解各平台共享服务的职责,并协同,事情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如果还涉及安全、合规、核算等,则涉及的团队更多。那么问题就来了。销售、推广人员从市场情况、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要求产品、支撑能实现快速响应,满足客户需求。后端技术支撑人员从稳定及协调流程角度出发,要求按流程办事,并且不会轻易对后台系统进行改动,这样效率自然提升不起来。摆在高层领导面前的问题是:要发展?还是要内部运营稳健?

紧要关头,互联网的大佬们出来了,振臂一挥,来了句:两个都要!平台不行,就搞“中台”,于是,“咔嚓”一声雷,“中台”姗姗来迟!

前中后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前台和后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引用网上的概念:

前台:由各类前台系统组成的前端平台。每个前台系统就是一个用户触点,即企业的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是企业与最终用户的交点。例如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都属于前台范畴。

后台:由后台系统组成的后端平台。每个后台系统一般管理了企业的一类核心资源(数据+计算),例如财务系统、产品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系统等,这类系统构成了企业的后台。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计算资源,也属于后台的一部分。

前台作为用户触点,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由于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感吸引流量,已经成为产品营销、推广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前台的变化更快,需要不断创新,随着业务的发展,要有试错能力。而后台更多解决的是企业资源及管理效率问题,通常是稳定至上。所以,后台对业务的响应是比较慢的,并且改动成本非常大。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企业里,前台部门和后台部门彼此经常抱怨的原因所在。

而中台的引入,就像在快慢两个齿轮之间,加入一组“变速齿轮”,将前台与后台的速率进行匹配,一方面,支撑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这些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一句话总结:中台比前台更稳定,比后台更灵活,在稳定与灵活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说到这里,有人又提出了疑问,这不就是以前业务平台要解决的事情吗?业务功能独立封装,通过业务总线,实现业务流,本质还不是平台的概念?那么,平台和中台之间,真的是换汤不换药吗?

中台和平台的差异

中台是由平台自然演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在功能上有相同之处,这很正常,但是其差别也是很大的。先看下网上的两个例子:

(平台化协作)

这是一个电商平台中,客户的购买场景,粗略的可以划分为6个小的场景:选择产品准备购买->收银台->输入、校验->首次支付、签约->触发风控规则->求助客服。一般情况下,针对对外的客服,我们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知识库。一旦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客户咨询,客服会在第一时间查询知识库,然后在对客户进行回复。但知识库的更新往往是滞后的,如果知识库中没有该类问题,就需要线下协调了。比如:风控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协调人员需要找产品,产品找研发,研发找安全团队的产品或研发,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之后,给出最终答案。所以我们在网上购物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打电话给客服,客服开始给我们解释流程或说明其内部组织各环节处理进度,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根本不关心流程,更不关心对方的组织架构,我们只关心如何快速、准确的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中台化协作)

在来看中台运作模式,中台先做功能抽象,按照服务客户或服务场景进行抽象,通俗来讲,就是哪些功能是面向直接客户的,可以抽象成服务中台,哪些功能是几个业务场景通用的,可以抽象成业务共享中台,哪些业务是可以解决一类问题或是一个业务场景的,可以抽象成相关的针对性业务中台。中台与中台之间相互协作,该独立就独立,该对接就对接。每个小中台内部,从产品设计到研发甚至到运营,高度自主独立。小中台组成大中台,形成炮火支撑群。并且,一个小中台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做,内部都能给出解释,并且信息直接同步给问题回馈部门。

各位看官,对比两种模式,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库和中间多余的沟通环节省略了。知识的积累由小中台内部自行沉淀,更聚焦。基于这两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台和平台的差异化到底在哪里:

1.组织模式不同

平台和中台在组织模式上,存在横向和纵向的差异化。从一个业务场景的实现上,平台贯穿了需求调研、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以及后续的运营等部门。通常是把架构师、开发、测试、产品搞在一起协同、排期、研发、上线。而中台,则采用“承包制”,一个业务,从需求调研到后续运维,全流程服务。

2.聚焦程度不同

前面提到过,当今的商业斗争比拼的是响应力,用户是商业战场的中心。中台模式,聚焦了业务场景或用户本身,避免了服务的断档,可以促使中台内部人员进行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同时,利于公司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3.最终目的不同

无论平台还是中台,在高内聚低耦合上,都是一样的。横向模式的平台,职责边界划分清晰,便于集成,适合项目或产品的交付。而纵向模式的中台,在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可运营层面上,更具操作性,适合精细化服务和创新。

什么是中台

以上说了很多,接下来我们可以总结开篇的问题,到底什么是中台?其实中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种架构,也不是一种系统,而是一种战略。实现中台有不同的方法和实施路径,其目标和价值,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1.赋予业务快速创新和试错能力;

2.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

3.改变组织阵型带来组织效能提升。

中台战略是能力的沉淀,围绕中台战略,企业在中台划分及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但是依托服务对象及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台的建设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同时,中台作为一种战略,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实在太多了,如: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划分独立小中台?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中台和微服务、PAAS平台、SOA架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台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台系列后续章节,我们会做逐一解说。

(注:文章很多观点来自互联网,并非原创)

作者简介:葛金利,主要从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系统架构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咨询规划工作。现就职于中通服创立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咨询顾问职位,负责范围包括CCS开放物联网平台、智慧小镇、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政务等诸多领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