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医分温病+经方 区别: 温病认为病因:由四时不正之气引起,有二十二症候。 代表人物: 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之刘元素。 主张使用寒凉药。叶天士,他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传心包”。治疗时【卫气营血】即,病先进入表,再气(由表入里),再营血,就是里症治疗上用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养阴生津。 另有吴鞠通,王孟瑛等。 经方派:即伤寒家。文革里斗掉很多。采用六经辨症法,与温病派完全不同,这才是正统中医学、绝学。 以黄帝内经为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的主要标准。 神农本草为药物使用标准,非本草纲目。 难经为针灸使用标准。处方标准来自伤寒+金匮。 2、经方的六经辩证法 人体一受表症,只停于表约6天,过6天没好,就传入少阳或阳明。 百病风之始,在入表时就处理,若失去时机,病就入里了,就会旷日费时。经方=经典之方,全部来自伤寒金匮,一剂知,二剂已。 卦象艮卦,艮为山,止,吃经方就好了。 3、经方使用书籍 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五部经典为教材。 要想成为一代大师,必须自小训练,必须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才行。 4、致病两大原因 4.1内因:喜怒忧思悲恐,对应心肝脾肺肾。心-喜,怒-肝,思-脾,忧悲-肺,恐-肾。 4.2外因:风寒暑湿燥热。 太阳中风:有点汗,项强,头痛,发烧。---桂枝汤五味(桂枝白芍炙甘草红枣生姜)。 太阳伤寒:无汗,身痛...麻黄四味(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麻黄开表,把丢了打开,炙甘草防止麻黄让心脏跳得快,桂枝解肌,把肌肉打开,杏仁把肺里的津液补足。桂枝如巴,麻黄骑在马背上,利用桂枝的力量把肌肉打开。 温病:喉咙痛,葛根汤七味。 5、表症停留一周 若不吃中药,就往里走。进少阳or阳明。 少阳:淋巴。方:大小柴胡(往来寒热,头痛,恶心呕吐,但大但正常---小柴胡汤;便秘--大柴胡汤) 阳明:分经热、腑热。胃及大肠。燥热,便秘--白虎汤or承气剂。 5、若少阳没好,进入太阴 即进入脏,肝心脾肺肾。 首先是足太阴,即脾土,包括胰脏。主少腹、血糖、体重。小腹突出,就是脾脏问题。肌肉、骨节。脾-胃口,胰-味觉。 土克水,脾如河道,如果河道做得好,水不会泛滥;相反,水泛滥成灾,身体就会重,因为身上很多水,肚子胀,四肢胀,胃口不好... 6、少阴 太阴没治好,进入少阴---心和肾。 第一个症,嗜睡,开车都能睡觉,进入了肾脏。 进入心,晚上失眠,睡不好,大小便不正常,有时下利,有时便秘,胸闷,胸痛,手麻,四肢麻。 7、厥阴 肝经和心包经。 肝:ABC肝炎。 心:胆固醇的问题。西医说有好的胆固醇,坏的胆固醇,好的可预防心脏病,坏的会导致心脏病。 真正有问题的是三酸甘油脂。如果每天吃很多蛋黄,胆固醇会很高,但只要三酸甘油脂正常,就不会堵塞。 吃降胆固醇的药,后遗症是失去记忆力,老年痴呆症。 厥阴症到后来,但坐不能卧,晚上无法睡觉,因为阳要绝了,下半身极度冰冷,上半身极度热,快死了。 ■■ End ■■ 图文 | 一元 传统古中医学习者 此号为一元的学习、手作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