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向前,治愈一场场“心理感冒”

 卧向白云情未尽 2022-02-13
自序 我身边很多人,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亲戚,都觉得心理健康很重要, 但是有时候问的问题让我啼笑皆非。我必须申明无论你在想什么,只要你不说出来,没有人会精确地知道你在想什么。因此,心理医生不可怕,他不会读心术,精神科医生也不会因为长期跟精神障碍的患者相处就变得不正常。 关于精神心理健康的科普,普及的范围确实太窄了。 经常听到焦虑、抑郁的患者说:“我就是吃不下饭,怎么成了有心理问题?”也会听到惊恐障碍的患者在经过医生的心理教育之后,恍然大悟:“对对对,就是你说的这样,每次一心慌我就住心内科,任哪儿都查了,就是查不出问题。你说要是没有病,怎么就那么难受!要是有病,看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你今天说的这些情况,真的跟我经历的一模一样。今天总算找对地方了!”很多人说:“你们应该多做科普,很多知识我们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现在我知道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 因此,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把我们常常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写成简单易懂的文章,借助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大众。因为对于很多问题,我们一旦了解了,就不容易发展为严重的疾病,或者变得慢性化。 我的亲身经历是一场应激之后出现了非真实感的体验、易激惹的反应,直到我知道了应激反应的含义,以及带来的生理和情绪变化,那些反应才真正离开我。 有一部分患者在了解了“惊恐发作”以后能够放松下来,能够独自出门、坐高铁、坐电梯,其社会功能也恢复了。 本书中,我们设置了两个家庭,用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来讲述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用这个易懂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这两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如下: “感冒”一家人:感妈妈、冒爸爸、小感姐姐和小冒弟弟,代表普通人群和轻性心理障碍人群。 “高糖”一家人:高爸爸、糖妈妈、小高弟弟和小糖姐姐,代表重性精神障碍人群。 心医生:代表精神心理医生。 在整理这本书的时候,我又重新阅读了自己和团队成员所写的内容,我发现即使很多原则都懂了,当时运用得很好,收到了成效,隔一段时间又会忘记。忘记那些技巧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忘记当时的那种心情,忘记那些感触。而时时回顾,能让我更好地服务患者,也能让我更好地建设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提醒我关注我的父母。 总而言之,本书对我帮助很大,衷心地希望本书也能够帮到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