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白茶大课堂 2022-02-13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好茶的香气馥郁。

盖碗冲泡,分5步闻香法。

干茶香、盖香、挂壁香、落水香、叶底香。

干茶香是在烫壶温杯后,将干茶投入盖碗,闻它的干燥清爽。

好茶闻起来,都是清新、舒适的,并不会出现多余的异味。

盖香,通过注入沸水,刺激茶叶的滋味物质,从而释放出的香气。

趁热揭盖闻香,感受氤氲在盖子上的茶香,根据温度从热到凉,可以分为前调、中调、尾调。

不同的温度,释放的芳香物质不一样,各有韵味。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挂壁香,指的就是,冲泡后,附着在杯壁的香气分子。

喝尽茶汤,将盖碗凑近鼻尖,就能清晰感受到“杯有余香”。

叶底香,则是冲泡结束后,直接闻盖碗中的叶底,看看其中会不会带有异味,是揭露茶叶品质的关键。

接下来,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落水香。

何为落水香?即茶香沉进水中,茶汤入喉,唇齿留香,吐气如兰。

有茶友提问:“为什么我的茶叶明明闻起来很香,喝进嘴里后,香气就不浓郁了?是因为茶香被汤水稀释了吗?”

只是闻起来香,喝起来却感觉不到香气,这就是典型的香不落水。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要仔细说道了。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2》

详细了解前因后果之后。

发现这位茶友问题出在存茶上。

因为喝茶频率较高,茶友便用马口铁罐存茶。

器具的选择并没有错,是不透光,带有两层盖子的铁罐。

但是,这只是表面,他忽略了铁罐内的“防护罩”。

时常说到铁罐存茶,都是建议大家将茶叶先用是食品级塑料袋装好,再放进罐中。

这样是因为,作为金属材质的马口铁罐,罐口没有弹性,并不能做到严实密封。

总会留下肉眼不可见的缝隙,让香气分子趁机“越狱”。

无独有偶,之前就有过同样情况的网友,也是用铁罐装白茶。

其家中有一个专门存茶的房间,某一天突然翻出一罐2020白牡丹,冲泡起来却滋味寡淡。

可见,之所以不推荐铁罐用来长期存茶,这就是原因。

为了不使茶叶跑气,要么将铁罐中的茶叶尽快喝完,要么用三层包装法进行长期存茶。

茶友觉得,经常喝,经常取,若是还要套一层塑料袋太麻烦了,每次取茶前后都要开封塑料袋,多此一举。

他觉得将茶叶直接放在罐中即可,反正最后都要喝完。

喝完是不成问题,可是什么时候能喝完呢,这可说不准。

十天半个月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一年半载呢?

就如那首歌唱的好,“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所以说,成败往往在此一举,茶叶毫无遮罩的呆在“不严实”的铁罐中,不经意间,让白茶跑气了,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款好茶嘛。

香气“出逃”,冲泡后,还想奢求落水香,可不就成了无中生有,痴心妄想。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3》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茶叶品质同样影响着风味好坏。

若是内质积累不足,芳香物质匮乏,自然而然,落水香也就不强。

而说到内质的囤积,就不得不提产区、工艺。

先看产区,像太姥山的高山茶园。

温、光、水、气、土,各类条件都适宜白茶的生长。

合适的海拔,舒适的温度,让白茶能够缓慢生长,一心一意积累营养。

大家或许经常听到,“高山云雾出好茶”,确有其事。

高山茶园大多数时间,云雾缭绕,厚厚的云层,将直射光转化成漫射光。

柔和的阳光照耀着茶青,在不晒伤的同时,又给它最温暖的呵护。

高山云雾中的水汽,能够为白茶带来足够的“生命之源”。

又因为海拔高,人烟稀少,远离钢筋水泥的喧嚣,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

肥沃、松软的土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养分供给、实现“呼吸自由”。

反之,整日生活在不适合的产区,茶树“郁郁寡欢”,又怎么有心情吸收养分呢?

如果前期积累了充分的物质,后期工艺不到家,也可能对香气进行破坏。

就像烘干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就很容易烤焦茶叶。

导致茶叶内质遭到损耗,香气物质大量流失。

没有丰富内质的茶叶,最后茶香飘忽,香不落水当然是意料之内的事。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4》

最后,不仅茶叶会跑气,茶汤也会。

香气具有挥发性。

若是冲泡后,将盖碗的盖子大敞,置茶汤于空气中。

这不是催着香气快离开吗?

故而,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及时将茶汤饮尽,不给香气留下一丝消散的机会。

吃进肚子里,总是最让人安心的。

这也是为什么不提倡用大盖碗泡茶的真相之一。

比如说200毫升的盖碗,与标准盖碗相比,碗口可真称得上“血盆大口”。

那热气“吨吨吨”地往外冒,最后“气若游丝”,本来100%的香气,能不能剩下50%都不一定。

除此之外,还有冲泡方式在影响茶汤的香气滋味。

就像不容易泡出白茶味道的冷泡法。

常见的冷泡法,就是直接在矿泉水,或是凉了的白开水中,投入干茶。

但是温度低的水,短时间内很难接近白茶的“本体”,因为有白毫的防护。

要知道,白毫在茶青时期,就能够遮风挡雨防日晒。

它能够让雨水顺势滑落,不会积累在茶青中,避免沤坏。

还要说的是,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不同的香型,沸点也不同。

高、中、低,三层阶段,光凭冷水,根本不足以激发所有香气的释放。

茶汤中便缺少了高扬、馥郁的香气,还谈何落水香呢?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茶叶闻起来香不如喝着香,比你更懂白茶的老茶客,早已深谙这点

《5》

对于追求白茶香气、滋味的茶友来说。

一款茶,香气不落水,饮用价值大打折扣。

真正的好茶,不应该只是闻起来香,喝起来不香。

连香气落水都做不到,那这款茶品质简直堪忧。

就像水油不相溶,茶汤的香气与汤水脱离,怎么能与好茶齐名。

茶叶与水该融为一体 ,合二为一。

为原本平平无奇的白水,注入灵魂。

茶香四溢,香气溶在茶汤中,顺着喉咙一路向下。

再通过吐息,将香气绽放于口齿之间。

回味悠远、绵长,让人沉浸在清香回韵中。

茶气贯穿始终,才是好茶应有的姿态。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