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治全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2-02-13

十三、蔓附子败酱散加减治愈肠痈一例

刘某,男,62岁。

初诊198747日。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痛已两年,近日加剧,鼓包拒按,大便稀,小便黄,食少,体倦,口干。不愿开刀,要求服中药。

诊查∶右下腹包块肿痛,质稍硬,有压痛。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涩。

辨证∶气滞血瘀,郁而成痈。

治法∶理气活血,化结消痈。

处方∶制附片20g(先煎)生黄芪15g生白术10g败酱草30g红藤30g石菖蒲5g五灵脂10g生蒲黄10g广台乌10g炒橘核15g炒小茴香10g生甘草3g3

二诊410日。服上方药3剂后,腹痛减,食增,包块硬度略减,大便仍稀。舌脉同前。上方加生苡仁10g、大腹皮10g,以增强排脓实便之力。5剂。

三诊415日。上药服完后,右下腹包块疼痛减半,精神、食纳均有好转,大便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少力。上方加红参5g(另煎兑服)以增强扶正之力。

以后随症加减,共服药25剂,痊愈出院。

【按语】本例患者年老久病,正气本衰,如一味排脓消痈,则正气不支,预后不良。故必须在用芪附参术等扶阳助正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消除瘀痈之品,始获治效。

十四、清热凉血、润除湿法治愈口龈烂一例

尹某,女,5岁。

初诊195858日。

主诉及病史∶口舌糜烂已三个月,近日齿衄,唇干裂疼痛,饮食困难,大便干,小便黄臭,心烦,医治未效。

诊查∶张口不大,口不渴。舌红,苔黄干,舌面、口腔糜烂,齿衄,唇焦裂,脉细数。

辨证∶嗜啖香燥,助火生湿,口为脾窍,舌为心苗,故病是证。

治法∶清热润燥,除湿止血。

处方∶白茅根20g藕节15g仙鹤草15g生苡仁10g知母10g生地黄15g麦冬10g黄芩10g炙枇杷叶10g生石膏15g茵陈10g大小蓟各10g生甘草3g3

二诊511日。上方药服完后,症减,稍能进食薄粥,便解,溲黄,口不渴。舌脉同前。上方加儿茶10g、焦栀10g以清化湿热、敛合创面。4剂。

三诊515日。诸症再减,食增,口微渴。舌红,苔黄略干,脉细。上方去茵陈,加侧柏炭10g4剂。

以后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治疗,共服药25剂痊愈。

【按语】口乃脾之外窍,胃络环唇口,脾胃湿热熏蒸,故而口糜龈烂、唇焦齿妞。治以白虎汤佐枇把叶清降胃火,用苡仁、茵陈、枯芩、焦栀以清化湿热,生地、麦冬清热润燥;余皆清热、凉血、止血之品。综观全方功能清化湿热、润燥、凉血、止血,面面俱到,故收效迅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