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3》⑪| 物质与精神

 成长发源地 2022-02-13

这是「成长发源地」第783期分享

---- 总第1089期 ----

“物质与精神”这一章内容我看的有点云里雾里的,但关于这个主题我多多少少有些感触,所以今天索性来分享一下我对于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父亲。父亲在煤矿工作,用最接地气的话来说:我爸是挖煤的。在煤矿工作一天,下班的时候,所有的工人都是满脸漆黑,有些连牙齿都是黑的,只有眼睛里能看见白色。

煤矿工人虽然工作辛苦,但工资并不高,勉强维持生活而已。所以,妈妈一直跟我们讲家里很穷,教育我们要节约,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能节约的一切。

后来,我渐渐长大,去市里上高中,去外省上大学。有时跟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妈妈就常跟我念叨:咱家穷,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如别人,你别总往人前跑,人家会笑话的。

那个时候,我认为只要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没人会瞧不起我了。于是开始追求物质,买东西最先考虑的不是它适不适合我,而是它能不能让我看起来更像有钱人,能不能让我显得贵气些。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追求物质,尤其是刚刚工作的那两年,像疯魔了一样,买衣服,买包,做美甲,种睫毛,沉迷于追求外在,只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厉害。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物质和欲望的过剩,往往代表着精神的无能。

物质追求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一旦陷进去,便会越来越深。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始调整方向,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

2019221日开始,我每天看书、写文章、录视频,一点一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的心态也开始渐渐改变。

以前买衣服要去商场,尽可能买好的,觉得只有上百上千的衣服穿起来才不失身份,现在买衣服,只要合身舒服就好,T宝三四十块钱买的T-恤穿着也觉得很不错。

以前觉得只有好看的包包、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才能让自己出众,现在明白能让自己有价值的是独到的思想和学识。

以前租房子一定要找大的、明亮漂亮的,现在觉得小点也没关系,只要干净整洁就好。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只要内心是富足的,吃穿用都不再重要。

以前看到打折的衣服或食品觉得只有穷人才会去买,现在的我经常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去超市买打折菜。

我记得有一次我刚下楼准备去超市抢购打折菜,雪芬接视频给我问我去哪里,我说我去超市抢打折菜。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在路上走,身边还有其他人。换做是以前,我肯定不会这样讲,我会觉得去买打折的东西很丢人。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超市的菜一般早上全价,到了晚上就开始打折,买一送一。一般情况下我去买菜都是一次买三四天的,买回来放在冰箱里。想想,反正都是要放冰箱,为什么不让它们在超市的大冰箱里多呆一会,还能省不少钱。

追求物质的时候,无论吃什么、穿什么都觉得别人的好,总是不自觉的去跟别人比较,越比较越自卑。可转向追求精神的时候,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都能让我开心许久,书读的越多,文章写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来越自信。

以前出去学习或者聚会,看到那些穿戴名牌的人,觉得他们很厉害,我都不敢跟他们讲话;但现在出门,即便我的穿和用都没有别人的好,我也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终于明白,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多少都不满足;可若一个人追求精神,一点点就已经足够。

周国平说:“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宽阔。”

节制不必要的物欲,让生活少点装饰、多点理想,我们的人生会活得更加精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