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525课:在古代,车的各种部件也都有专业术语

 青木森森 2022-02-13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革”部的六个汉字:“靷,䩪、[革豆]、䩒、[革尃]、[革奄]。”实际上,在古代,作为交通工具的车与现代的车一样,它的各种部件的名称,也都有其专业术语。本课的六个字全部是此类术语,因为时代的发展,这些术语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这些字多已变成生僻字,GB字库已不收录。六个字的详情如下:

1、靷。读yǐ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靷,引轴也。从革,引声。”形声字。本义是系于车轴用来引车前行的皮带。简单地说,“靷”是引车前进的皮带,早期人们认为服马没有靷,靷单指骖马的外辔,穿过服马背上的游环系于车轴,以引车前进,所以叫“靷”,有“引”车前行之义。

图片

(骖马靷绳)

后来,秦陵铜车马出土,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人们知道了服马和骖马都有“靷”绳,只是结构不一样。服马、骖马均为单靷,由于服马驾辕而骖马不驾辕,所以它们拉车的方式不同,但他们其实都“引”车前行,所以都有“靷”。

图片

(服马靷图示)

《左传·哀公二年》:“我两靷将绝,吾能止之。”孔颖达疏:“古之驾四马者,服马夹辕,其颈负轭,两骖在旁,挽靷助之。”(邮无恤说:)“我的两条马快要断了,我还能控制它。

靷还写作“紖”,指牛鼻绳。《六书故·动物二》:“靷,又作紖,《说文》曰:'牛系也。’”宋孔平仲《续世说·赏誉》:“李密乘一黄牛,被以蒲荐,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汉书》。”

图片

(牛角挂书,李密牵牛)

“靷”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靷的小篆写法)

2、䩪。读guǎ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䩪,车鞁具也。从革,官声。”形声字。本义是驾车被马鞍辔的统称。就是驾车用马的全套鞍辔的统称。

“䩪”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䩪的小篆写法)

3、[革豆]。读dòu。《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革豆],车鞁具也。从革,豆声。”形声字。本义是驾车的器具。如果这样理解,“[革豆]”与“䩪”是同义字,但徐锴《说文系传》:“鐍(jué)中舌也。”即[革豆]指的是马腹带辔环中的舌。因此,“[革豆]”是特指。

“[革豆]”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革豆]的小篆写法)

4、䩒。读yú。《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䩒,䩪内环靼也。从革,于声。”形声字。本义是车轴上系靷的皮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环靼者,环之以靼。”王筠《释例》:“今之大车,輹旁作皮环,靷皆系其上,盖即所谓䩒也。”

图片

(秦青铜马车)

“䩒”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䩒的小篆写法)

5、[革尃]。读音有四个:

(一)bó。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革尃],车下索也。从革,尃声。”形声字。本义是车下索。徐锴《说文系传》:“以革为索,终缚于舆底也。”这里的“终”应当是“络”之误也。王筠《说文句读》:“《释名》、《急就篇》皆作缚,颜注:'缚在车下,缚轴令舆相连,即今所谓钩心也。’”钩心,指车下与轴相连的钩心木。

(二)fú。读音出自《集韵》。车上囊。《集韵·药韵》:“[革尃],车上囊。”

(三)bù。读音出自《广韵》。内裤。《广韵·候韵》:“[革尃],尻衣。”

(四)fù。读音出自《集韵》。同“䪙”。皮衣车轭,就是裹了皮革的车轭。《集韵·宥韵》:“䪙,皮衣车轭也,或作[革尃]。”

图片

(轭的位置)

“[革尃]”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革尃]的小篆写法)

6、[革奄]。读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革奄],车具也。”形声字,车上器具。《玉篇·革部》:“[革奄],车上具也。”就是车上掩覆的器具。王筠《说文名读》:“疑即鞥之异文。”至于“[革奄]”是什么车具,没有定论,应当是车上的遮掩之物,但具体是哪种,暂时只能存疑。

“[革奄]”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革奄]的小篆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