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的时候,北方一座普通的小镇上,住着一位土财主,李有财,此人可不是为富不仁的人,这么多年来,此人乐善好施,在这当地也算是一位大善人了。 但是为善这么多年,直到四十岁了,这李有财大善人,竟还是无儿无女,一家人可是愁坏了,这么大的家业,将来竟是无人继承,妻子劝他另娶,但是这李有财死活不同意。 所以这事就这么拖了下来,一日,李有财去县里办事,路过一处路口的时候,被热闹的人群吸引了。 人都有好奇的想法,李有财分开人群,到了里面,看到了一幕令他动心的画面,一张草席,上面躺着一位汉子,此刻却是白布蒙头,明显是死了,跟前跪着一名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头上插着草标,面前的木板写着卖身葬父。 这种场面,李有财不是没有见过,但是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跪着卖身葬父,心中顿时受到了触动,这是孝子啊! 眼睛有些湿润,开始上下打量起来,这孩子十来岁,脏兮兮的,好像一个叫花子,但是眼中有神,显得灵动异常,只是此刻充满了泪水而已。 李有财阅人无数,顿时心中一动,这孩子是个机灵聪明的人,而且还孝顺,所以拨开众人,走上前来。 那孩童看着面前的财主,抬起头,哭道:好心人!买了我吧!只要你将我爹葬了就行,以后我就是你家的奴仆了。 赵有才听了,点了点头,问道: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孩子听了,停止了哭泣,似乎是见到了希望一般,赶紧实话实说,原来这孩子叫周铭,十岁,就是京城一带的人,离着这里三百多里,一家子是逃难至此,父亲直接病故了,所以才会卖身葬父。 听到这里,李财主叹道:命苦啊!这样吧!以后你就跟着我吧!我替你葬父。 孩子听了之后,赶紧跪下磕头,李财主吩咐了下人,从城中买了棺材,将周铭的父亲安葬了,随即带着此子回了小镇。 也没打算当作仆役,心中其实有着其他的想法,就这么养着,夫人对于此子,开始不是太适应,但是这周铭十分聪明,有眼力见,虽说岁数不大,但是一张巧嘴,哄得李员外夫妻十分高兴。 也就是两年之后,李财主大摆筵席,干脆收了周铭当作义子,也就是干儿子,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将来的家产,可都是他的。 光是宴席就足足摆了五十多桌,在镇上可是流传了一阵子。 这周铭身份一下就变成了少爷了,不过此子却是仍旧保持着之前的姿态,李财主见了,更是欢喜,觉得没有看错人。 事情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或许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在三年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李财主的老妻,竟是怀孕了,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下可是把李财主高兴坏了,自己这么大岁数,还能老来得子,关键是家业有了继承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一天开始,十五岁的周铭就尴尬了,但是此子,竟然没有丝毫的变化,对待财主夫妇,还是那么孝顺,听话。 五年之后,二十岁的周铭,被李财主派去城里盯着店铺的生意去了,李财主在院中,看着自己的儿子玩耍,满面春风。 就在这时,眼尖的李财主看到了角落处,有着一名仆役,似乎是在抹眼泪,李财主见了,心中疑惑,挥了挥手,将那人喊了过来。 仆役抹了抹眼睛,到了近前,财主问道:我看你在掉泪,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仆役听了,眼泪顿时忍不住,哭道:老爷!我娘病了! 李财主闻听,问道:病了就看病啊!是不是没钱?我这里有,先给你那十两银子,不够再找我要! 仆役听了,泪水滚落,跪在了地上,说道:多谢老爷慈悲,我娘的病,需要百年人参,所以小人才会难过。 听到这里,李财主明白了,这可是至少百两纹银才能搞定的事情,没有丝毫的迟疑,说道:百年人参我这里有一根,拿去给你娘治病吧! 仆役听了,直接愣住了,跪地磕头,千恩万谢之后,带着人参给老娘看病去了。 此事被李财主交代,要保密,那人也没说,因为李财主怕其他下人心里不平衡。 数月之后,从京城传来消息,说是京城的铺子,惹了大祸,必须他亲自过去处理,否则官府要拿人了。 此事还是周铭告诉的李财主,这下李财主可是着急了,带着一名下人就直奔京城。 家里就交给周铭照顾了,李财主带着下人,乘着马车一路马不停蹄,毕竟有着三百多里呢。 第一天,临近黄昏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座小镇,李财主吩咐道:咱们就住在这里吧! 那仆人却是说道:老爷!事情紧急,下面好像还有一座小镇,不行咱们去那里吧! 李财主听了,倒是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心中一动,看了看赶车的仆役,双眼微眯,说道:就这座小镇了,我有事处理一下! 仆役这回不敢说话了,车子进了小镇,在一间店铺前停了下来,李财主直接走了进去。 仆役本是打算跟着,不过被李财主阻止了,片刻之后,李财主带着一位老掌柜,还有四名年轻伙计走了出来。 那伙计不明所以,李财主说道:拿了他! 四名伙计当即将仆役抓了起来,李财主将仆役的包裹打开,里面竟是有着一柄匕首,众人到了屋中,李财主脸色难看,盯着仆役问道:说!为何带着此物? 仆役听了,却是急忙喊道:老爷!我这是防身的啊! 那名老掌柜的看了看,笑道:我说老李!你这怎么搞的?差点将自己陷入死局之中。 李财主叹了口气,说道:本来没有察觉,但是此子竟然私自做主,说下面还有一座城镇,叫我去那里休息,这里是你的地盘,年轻时我轻车熟路,怎么不知道下面不远还有一座小镇呢! 说到这里,重新盯着仆役,说道:或许你不知道,年轻时我和老张,在这里摸爬滚打五六年,方圆数十里我都了如指掌,说说为何要骗我? 仆役听了,这才傻了,见到这种阵势,知道不说也过不去了,干脆竹筒倒豆子,将事情交代了一番。 听完之后,李财主大惊失色,急忙站起身,就要往回走,还是那老者说道:我给你两个伙计,赶紧回去,先去官府报案才是! 原来,仆役交代了事情,此人乃是周铭派来的,说是要半路上杀了他,那么家产就都是周铭的了,如此给他百两纹银的报酬。 李财主没想到,自己的这位干儿子,竟是直接打算弄死自己,既然如此的话,那么自己的妻儿可是危险了。 李财主带着几人,乘着马车,飞速往回赶,到了次日天明,才到了县城,直接去报官,因为这可是谋杀,李财主为了止住周铭,也是不得不如此了。 心中有着忐忑,数名捕快带着他们,一起朝着小镇冲去。 到了门前的时候,众人愣住了,因为门前挂着白绫,则是发丧啊! 财主心中不安,脸色惨白如纸,踉跄着走了进去,仆役看到主人回来,还带来了大批捕快的时候,也都傻了。 当看到周铭的时候,李财主喝问道:周铭!我一直待你不薄,为何要如此?我儿呢? 这周铭正在忙乎呢,突然看到回来的李财主,还有捕快,顿时就傻了,心若死灰的感觉,惨笑道: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你竟然安然无恙回来了!真是老天叫我去死啊! 说完之后,竟是吞服了一杯毒酒,当即七窍流血而亡,栽倒在地。 直到这时,财主妻子才走了出来,哭得已经不成样子了。众人才知道,原来是小少爷死了,说是掉入井中,直到此刻,还没有打捞出来。 就在这时,之前被李财主赠送了人参的仆役,走了过来,跪在了地上,说道:老爷!那周铭买通我,叫我推少爷下井,我暗中将少爷藏了起来! 本是绝望的夫妻,听到此,顿时大喜,片刻之后,李财主的儿子果真被找了出来。 看着畏罪自杀的周铭,李财主叹了口气,说道:暂时置于义庄吧! 因为此人可是背着官司呢,不能轻易下葬,所以暂时放在义庄,听候官府的吩咐。 事情看似极为顺利,李财主也是长叹口气,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一念善心,差点令得自己家破人亡,悔不当初啊! 不过对于周铭还是有些感情的,此子倒是果断,知道自己犯得乃是大罪,竟然直接自杀了,不简单啊! 事情过了足足三天了,官府这里还是没有什么结论,不过李财主倒是不急,但是突然想到周铭,心中还是有些惋惜的,毕竟也是自己养了十年的干儿子。 带着香烛,独自一人去了义庄。 这义庄,李财主经过了很多次,这次乃是第一次进去,里面并排放着五口棺材,只有一口没有盖着盖子,便是那周铭的。 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风,尤其是在这里,更是诡异的寂静。 毕竟是心善,才会过来祭奠一下这周铭,即使此人有了杀他之心,也付诸行动了,但是李财主还是想着来一次。 在棺材的头前,点上了三炷香,香烟缭绕,弥漫了棺材,不远处的李财主陷入了回忆之中。 片刻之后,不经意间,李财主看着缭绕的烟气,愣了下,随即双眼紧盯着棺材,露出了诧异之色。 今天没有丝毫的风,但是这烟雾在棺材这里,却是滚动着,似乎是被谁吹动。 就在这时,一声极度细微的咳嗽声,从棺材之中传了出来,若是不注意,肯定是听不到的。 李财主汗毛炸立,吓得差点坐在地上,身体缓缓后退,直到很远之后,直接跑到了县衙,将此事说了一番。 义庄本就是县衙设置的,捕快立刻到了这里,结果出人意料,这周铭竟是没死,当初所谓的服毒自杀,其实乃是一种潜逃的手段,也就是炸死。 此刻刚刚醒过来,没想到却是被烟火气害了,暴露了。 李财主已经傻了,自己的这个干儿子,竟是如此狡诈。 不过随后,县令高兴了,此事乃是一个大案,将周铭审理之后,最终判了终身监禁,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故事完! 小编有言:李财主心善,对待仆役也能做到如此,所以在危急时刻,救了自己的儿子一命。正是因为心善,重感情,才会最终无意识破了周铭的狡诈,令其伏法,这就是善良的作用。 说明:民间故事也是文学的一种传播形式,请勿与封建迷信挂钩,请多多关注作者,继续欣赏下一篇民间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