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子的“精气说”(精气即道)

 百花A彩虹 2022-02-14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其中“精气说”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章图片1

到底什么是《管子》的“精气说”的,接下来由小编详细为您解读:

根据老子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基础上,《管子》有了一个新的说明:“道”即“精气”,“精气”即“道”。“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上段引文既说道生万物,这里又说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有生机。在下就产生地上的五谷,在上就是天体的群星。流动在大地之间的叫作鬼神,藏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圣人。因此,这种气有时光亮得好象升在天上,有时幽暗得好象藏入深渊,有时柔润得好象浸在海里,有时高峻得好象立在山上。

精气不仅可以流布于天地之间,生为鬼神,而且可以藏在人的胸中,成就圣人。人的智慧和精神都是这种精气的产物:“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保存足够多的精气,对人的身体和智力都会受益:“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精存在心,人就自然生长,表现在人体外面就仪态安闲而颜色光鲜,藏在内部则是一个不竭的泉源,浩大而和平,形成气的渊源。渊源没有枯竭,四肢才能坚强;泉源没有淤塞,九窍才能通达。

另外中医和道教的许多理论都与它有关。“精气”对人的各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积精累气、养精蓄锐、攥气聚精等一些词汇都是来自《管子》的“精气说”。关于“精气”在养生和治国方面的道理,我们下节再讲!感谢阅读,点赞,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