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凉、苦涩、青味重,新白茶的“3大原罪”,真的这么难喝吗?

 小陈茶事 2022-02-1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隔三差五就有茶友来问:新白茶是不是不好喝?

看到这个问题,常常语塞。

其实,也不仅仅是诸位茶友,身边很多朋友,一接触白茶,就想着喝老白茶。

到处搜寻上年份的白茶,稍不注意,就掉到做旧茶的陷阱里去了。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

可实际上,大多数的人,到了黄河也仍然不死心。

知道自己被骗了,掉进陷阱里了,也没关系,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追老茶。

而作为旁观者,不论是对网络上的不良风气,还是身边朋友的踩坑经历,都觉得不值得。

老白茶就真的这么好喝吗?

反之,新白茶就这么不值得喝吗?

新白茶和老白茶,明明只是年份不同,怎么就被众人如此差别对待呢?

遇到老白茶,大家趋之若鹜,完全不顾品质如何,只看年份。

遇到新白茶,大家避之不及,同样不顾品质,只觉得新茶太“稚嫩”,不好喝。

这就好比在职场里,“老人”看不起新人,觉得他们太年轻,见识太浅,也没想法。

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

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2》

趁着前段时间的假期,做了一个问题征集。

随机找了几位茶客,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喝新白茶?

而得到的回答,主要可以总结为3点。

第一,认为新白茶太寒凉,肠胃吃不消。

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进行了辟谣。

奈何网络上千篇一律的文章太多,谣言漫天飞,“新白茶寒凉”的说法依旧是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新白茶压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寒”。

所谓寒凉,是中医上的说法,食物的“性”分为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又称为“四性”。

但大家所想的茶叶寒凉,与中医上的说法又是两回事。

论一款茶寒凉与否,大多数情况下,得看茶多酚含量的多少。

茶多酚含量高的茶叶,喝进肚子里,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收缩,尤其是胃弱的茶客会感觉不舒服。

像是绿茶,不发酵茶,有杀青。

杀青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高温破坏,而一旦酶失去了活性,茶多酚就基本不会再减少了。

制作完成以后,无论存放多久,一年也好,三五年也罢,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都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

由此可见,有杀青的茶,以绿茶为代表,茶多酚含量高,也就是外界俗称的“寒凉”。

但白茶不同,它的工艺简朴,以萎凋和干燥为主,不需要杀青。

没有杀青,也就意味着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依旧,它能继续发挥作用,“吃掉”茶多酚。

所以,白茶当中的茶多酚含量,是适中的。

只要白茶不受潮不变质,保存得当,茶多酚就会慢慢减少,到达一个正常的值。

正常人的身体,大多都能接受,不觉得寒凉。

即便是胃弱的茶客,喝了新白茶,也不会觉得胃不适。

故而,关于新白茶寒凉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经不起推敲。

事实胜于雄辩。

《3》

第二,认为新白茶青味重,不好喝。

看待茶叶的“青味”,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

比如,以往爱喝普洱茶的人,就很难接受这种味道。

当他们第一次喝高山白茶,体验到里面那种富含茶氨酸的味道时,觉得很排斥。

在他们眼里,这是生普里的青味,是杀青不到位,工艺不好的表现。

也就认为,新白茶不好喝,当下不适合喝。

甚至想当然地说,有青味的白茶,都不是好茶!

很显然,这是将普洱茶的标准,直接对标白茶。

因为在普洱茶里不应该出现青味,所以白茶也不应该出现,没有杀青的新白茶,是要被淘汰的。

然而,人家白茶本来就没有杀青。

如今谁不知道,在六大茶类里,白茶是工艺最为简朴,最接近纯天然的茶类?

既然没有杀青,存在青味也实属正常。

像是很多喝绿茶的茶客,对新白茶的接受度就比较高,绿茶喝鲜,白茶同样以“鲜爽”著称。

如此一来,便不会觉得新白茶里的鲜爽感,是一种令人不适的青味。

青味,顾名思义,就是一股青草的味道,一股植物叶绿素的味道。

茶叶就是一种植物,那么,DNA里便自带了这种“青味”。

恰好,白茶的天然加工方式,把大量的养分保留了下来,自然也就包括了其中的青草味。

不过也不用担心,这股味道不会一直存在着。

制作完成以后,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顶多三个月,就会消失。

青草味转化成了白茶里的鲜爽感,也就是国标里对好白茶的定义,“鲜香醇爽”中的第一个。

优质的白茶,鲜爽感是尤其突出的。

尤其是在新白茶当中,鲜爽感胜于老白茶,予人一种清新脱俗的味觉体验。

若是错过了白茶新茶的阶段,想必会遗憾终身。

《4》

第三,认为新白茶喝起来很苦涩,不如老白茶“甜”。

一般来说,在确保白茶品质优越的前提下,如果泡出来感觉苦涩,基本可以判定,是冲泡手法需要调整。

譬如,用错了茶具。

泡白茶,适合选用简单朴素的白瓷盖碗。

不吸香也不吸味,能呈现出好茶的原汁原味,鲜香醇爽。

并且,方便快出水,不会因为出汤不畅,导致闷泡,造成茶汤滋味苦涩。

不适合的茶具,则是紫砂壶,以及各种各样材质的茶壶。

紫砂材质会吸走新白茶当中的部分香气和滋味,无法品尝到原汁原味。

另外,茶壶的形状,壶嘴小,出水时呈现的是柱状。

速度太慢,便会使茶叶和水长时间接触,容易让白茶被闷泡,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释放。

况且,新白茶里的物质十分活跃,稍微闷泡,就会生成苦味和涩味。

再譬如,出汤太慢。

所谓的出汤慢,意思是冲泡白茶时,从合上盖碗的盖子,到倒出大部分茶汤,用时太长,手法缓慢。

正常情况下,从注水到茶汤大部分流入公道杯,只需要7-8秒的时间,甚至更少。

当然,如果是泡茶新手,动作比较生疏,也最好尽量控制在10秒以内。

但现实来看,大多数的茶友,出汤基本上都比较慢,属于“慢热型”。

在大家发来的视频里,也能发现,大家以为的“快出水”,都跟真实的快出水,相差甚远。

虽说有时候只是几秒钟的差距,可反映在茶汤口感上,却是天差地别。

是清甜鲜爽,还是浓酽苦涩,都由此决定。

在相差的时间里,正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析出的时机。

因此,在喝闷泡的白茶时,自然会觉得茶汤苦涩。

相比之下,由于老白茶经过了转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原本的苦涩物质含量降低,刺激的味道少了。

于是,在冲泡的时候,便不会感觉到浓郁的苦涩味。

顺便插句嘴,这也是为什么,新白茶不适合煮着喝,而老白茶能煮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老白茶也没有用对冲泡手法,仍然是会苦会涩的。

总结一下,人家新白茶,是“香清甘活”的典范,若非冲泡出错,怎么会苦涩呢?

《5》

这几年,我们见证了白茶的成长之路。

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基础。

不仅仅是人,白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不论是产量还是品质,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

总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它再也不像从前,是个不被外界接受,甚至没人知道其姓名的“小透明”了。

而随着白茶的复兴,有些谣言,也不攻自破。

因为亲身试验过,机智的茶客们也发现,白茶根本不像外界说的那样糟糕。

寒凉?青味重?太苦涩?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相反,优质的新白茶,营养丰富,值得一品。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必贬低新茶,捧高老茶,只要品质卓越,都好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