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宵节前夕,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氛围,中华傅山园将按照“弘扬傅山文化,传承傅山精神”的宗旨,在2月14日至2月16日(正月十四至十五),举办丰富多彩的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热热闹闹庆佳节。 巨型花灯亮起来 青少年时期的傅山,酷爱家乡民间艺术,并力求新意,每逢元宵节来临,别人是张灯结彩,而他却在冰封的汾河上取冰制作冰灯。 傅山《打冰曲》云:“打冰打过旱西桥,断续冲冲声在宵。龟手莫愁无妙药,郊关历乱酒旗摇”。这首诗说傅山在水漫桥边打冰,天气寒冷,手多皴裂,他用自家酿的苦酒御寒。他做的冰灯大都不多雕琢,任其自然,仅用友人提供的柳树根凿成浅盆作灯座,将冰灯置其上,燃以灯烛,堪称一奇。傅山诗云:“枯柳盘根未即然,寒斋灯夜意相牵。冰心不受雕镂巧,就着轮囷最可怜。”傅山共做了冰灯五十余块,其中还做了一个八尺高的冰屏,灯光隐隐,似乎有奇字,有人惊奇的称其为“玉碑”。陈列在院子中,于元宵节夜里举办“寒冰筵”,邀请亲朋好友及街坊领居聚会观赏,大家一边观赏冰灯,一边举杯吟诗。冰灯筵体现了傅山非凡的艺术才华,成为独特的景观,为后人发展冰灯艺术开了先河。 中华傅山园为了弘扬傅山先生的民间艺术,15年来,持之以恒地把闹花灯作为元宵节的重中之重,今年的闹花灯有:巨型的宫灯、花篮灯、葫芦灯以及“丝绸之路”和“快乐中华”组灯,本着少而精、少而美、少而靓、少而彩的原则,运用了现代语音技术,每个灯都配有语音讲解,是游人进一步了解每个灯的文化含义和现实意义。 傅公祠(山门),宏伟雄壮,气势磅礴,仿明朝古建筑,为单檐歇式五鼎山顶,充分体现了古朴、雄浑、端庄、厚重的风格。正门两边悬挂着一幅横幅标语,上写:“天门关下瑞气生辉龙腾虎跃,傅山故里上风上水改天换地”巨幅对联,体现了中华傅山园在“天门积雪”盛景之下,迎来虎虎生威的壬寅年的到来。平台上西面是牛灯,东面是虎灯,寓意着送牛迎虎,辞旧迎新,“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也道出了牛奔虎啸九州春的美好的期盼。 进入园区,在小广场是“万紫千红”的花篮灯,这盏灯高5米,直径5米,表示着万紫千红、锦上添花。该灯造型美观,新颖别致、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傅山园的人们弘扬傅山文化之手和智慧,编织彩灯云锦,带上诚挚的祝福,愿元宵的彩灯带给你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吉祥如意的虎年,彩灯大发光芒,把大地打扮得绚丽多姿,给锦绣龙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在八卦环廊的真北是“风调雨顺”的葫芦灯,这个葫芦非同小可,是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大葫芦的框架里有个铸铁的小葫芦,那是用来祭天祭地祭神仙的法器,相当于民间的“天地坛”,再看葫芦灯上面是虎头,虎年敬虎,寓意着虎年吉祥、如虎添翼、龙盘虎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的幸福美景,尤其是突出了“风调雨顺”的主题。 在八卦环廊的西两侧,是由14只骆驼组成“丝绸之路”大型组灯。骆驼代表着希望以及绿洲,骆驼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去,就是代表着在慢慢的步入希望,寻找绿洲,同时还象征着我国“十四五”的稳步发展。“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上下横跨历史2000年,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华傅山园制作的“丝绸之路”组灯,旨在大力弘扬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八卦环廊的东两侧,是“快乐中华”组灯,由18只梅花鹿和两位仙女组成。梅花鹿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之一,因鹿“鹿”与“禄”谐音,所以象征着富裕,故深得人们的喜爱。传说鹿是天上瑶光星散开时生成的瑞兽,常与神仙、仙鹤、灵芝、松柏神树在一起,出没于仙山之间,保护仙草灵芝,向人间布福增寿,送人安康,为人预兆祥瑞。还说千年的鹿叫苍鹿,两千年的鹿叫玄鹿,南极仙翁老寿星就选择了鹿当他的坐骑。鹿与仙女的造型,展示出傅山园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昌盛精神状态。 在中华傅山园的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真山堂的阅台上,是一盏宫灯高5.3米,直径3.3米,灯是巨型宫灯。该等呈八角型。上沿八边画有“八仙过海”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各显其能;中凹八面是傅山先生的十六字家训,每个面2个字即:“静、淡、远、藏、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归”,表明了傅山文化独树一帜的博大精深;下沿八边画傅山孝母“八珍汤”的八中用的羊肉、山药、莲藕、黄芪、煨面、黄酒、良姜、珍珠油等八种秘制的材料;宫灯是里面是一颗红梅树,标志着中华大地勃发生机、红红火火、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壮丽诗篇;下沿脊是八条龙,龙头朝下降吉祥于人间;上沿边上是八条飞龙,寓意着中华巨龙腾飞。宫灯的八角上是红艳艳、光亮亮的流苏吊穗,给人以喜庆和庄重的感觉。这盏宫灯主题是彰显国泰民安、民族复兴、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的现代含义,同时也体现了中华傅山园的书法、绘画、剪纸的风采。它耸立在真山堂前的阅台上,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大气无比、雄伟壮观,装点着傅山文化圣地,体现了节日欢乐和吉祥的气氛。它是由中华傅山园董事长张果元亲自设计,身临督导制作完成的,体现了最用心、最专注的匠人精神,是太原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宫灯,也是壬寅春节最丰富、最厚重的盛礼。 宫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至此,真山堂前这盏宫灯给人的一种圣神的感悟,那就是傅山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替代。 ![]()
![]()
![]()
![]()
年画对联展起来 元宵期间,中华傅山园的八卦环廊,展出我国各个时期的年画56幅,年画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已成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年画是我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我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我们在这里展示的对联,是出自我园宗元道人之手的八幅对联,状元桥上亭榭上是:“江山大河国泰民安,天地民间风调雨顺”绕环廊的分别是:“天池黄河子午相应,衡山中条地理定中”、“天地之道顺其自然,国家人家同命相连”、“寒泉风水阴阳联手,东山西山把门护卫”、“天门关下瑞气生辉,上风上水好运抬头”、“今冬瑞雪金祥瑞 ,明春紫气地生金”、“清山玉虎万家丰,长河青牛家家收”、“虎年龙腾世太平,兔年呼应家家兴”这些对联用意深刻,对仗工整,特别是包含了我国道家的思想和傅山文化的精髓,同时也特别的接地气,能够使更多的民群所接受,所理解,也就说受众广,易传播,是当代民俗文化的典范和精华。 从民间社火耍起来 元宵节前后的几天,中华傅山园仍然将举办元宵社火活动,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一是旱船的展示。在园区制作有4膄固定的旱船,它造型逼真,色彩鲜亮,还是儿童晃晃玩具,深受老少喜爱。船的谐音为传,有代代相传的含意,象征着傅山精神和傅山园文化时代相传,因此为人们喜闻乐见。它还有不畏困难,迎风启航,无所畏惧,坚定方向,理想在远方,成功的第一步即扬帆起航,搏击风浪,永不停歇的象征。与此同时,还有单人划的小旱船,小巧玲珑,绚丽多姿,有船姑娘驾船,走碎步,犹如船在海中行走样,由一老翁走在前面,手拿浆板,做摇船样,特别讨人喜爱。相传歌颂禹王治水时期,大力制造船筏,拯救灾民。洪水退后,船筏便搁在陆地上。人们每于耕作之暇,在空场上推船玩耍,叫做“划旱船”。为了统一步伐,只得喊出号子。后世在玩这项活动时,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纸糊船,这就是划旱船的由来。 二是杂耍的表演。闹社火的演员们,身着历史戏剧人物服装,扮演着戏剧中的人物,在强烈节奏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进行表演。跑竹马,用竹子做骨架,扎成马形或驴形,以彩绸或彩纸装饰,表演者腰围竹马,宛如骑马一样,男女成双成对,编队穿梭奔驰、跳跃、对唱,乐感强烈,节奏鲜明,气氛热烈。这是民间最为接地气、接人气的活动,为市民提供盛大的“龙灯旱船竹马马、秧歌武术带杂耍”元宵文化套餐。 ![]()
![]()
![]()
从非遗元宵品起来 元宵是元宵节必备的传统佳肴,它起源于宋末元初,人们习惯在上元宵之夜吃,每当天上圆月照,人间共食元宵的时候,正是“星云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的美好情境,充分表达了人们阖家欢乐生活、美满幸福的喜悦心情。吃元宵,是一个中国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元宵节期间,中华傅山园内继续举办“傅山老元宵”制作与展销活动。“傅山老元宵”是中华傅山园申报的市级非遗产品,它主要原料是面和馅,面用江米面(软大米),经过用水把米清洗、水缸浸泡、沥水风干,碾压成粉,最后将馅沾水蘸面,反复滚制成型。多年来,经继承和传承这项传统工艺,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
![]()
从烤馍游病嗨起来 元宵节期间,还有一项传统习俗,那就是“吃烤馍游百病”的传统习俗,中华傅山园拟定在正月十二至十六日这一天,举行“吃烤馍游百病”活动,正月十六掀起高潮。 馍,在太原又称为“馒头”、“蒸馍”、“干粮”等,其中含有的酵母是一种可食用的,营养丰富的物质,营养学上把它叫做“取之不尽的营养源”,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外,还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所和酶类。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烤馍是中国传统馒头的一种创新特色食品,是将日常食用的馒头,在优质焦炭上烤制而成的,这种烤馒头底部为金黄色,上部白里透黄,中间为乳白色。外皮又酥又脆、香味扑鼻、美味可口。因此,烤馍不仅是一道美食,而且还有一定的药效价值。其主要营养价值是可以预防胃肠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好、食后涨腹。烤馍细密多孔、膳食纤维丰富、进入人体内能充分吸收唾液和胃液,使得消化酶功效显著,胃肠的蠕动加快,胆固醇、热能的吸收减少;长期食用对于胃肠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好、食后涨腹的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这次烤馍将用12塔塔火炉烧烤,塔塔火是中华傅山园独特的传统习俗,塔塔火,底部用砖砌成圆桶型,炉膛的底部放一定量的柴火,上面用大块儿的优质无烟煤堆成一座小山,整体造型像一座塔,故名塔塔火。 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垒塔塔火呢?据传东汉末期,平阳府居民得罪了玉帝,就命火德君下界,于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三晚上火焚平阳城。火德君下界来,心想:难道全城连一个好人也没有?于是变成拐叟,艰难地向平阳府行进,路遇一个推独轮车卖豆腐的人,此人见拐叟步履艰难,便让其坐上车,一直推至城内。拐叟被此人所为感动,便脱口告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夜,城里要遭火灾,到时在院里点堆火,就可免此灾。”说罢,化阵清风而去。卖豆腐之人见状,急忙回家,将此情景告知众乡亲,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全城,家家都点火免灾。到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三晚,玉帝打开南天门看时,只见平阳府全城一片火光,以为是火焚了全城。因此神火未放,全城居民幸免于难。从那时起,每逢元宵节家家放旺火,后经若干年的流传,就演变为“塔塔火”了。 特色灯谜猜起来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五这一天,中华傅山园还将举行具有傅山文化特色的灯谜活动,这次的灯谜是有园区的工作人员,根据傅山的生平编写的的谜语,让广大游客在游戏中汲取傅山文化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1、见了皇上不叩头(打一戏剧名)谜底是《傅山进京》。 2、五峰山下来个人,穿的一身紫大红。 堪称自为老庄徒,无可奈何离红尘。(打一人昵称) 谜底是:朱衣道人。 3、傅山诗曰:“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忝尔一峰青”(打一字) 谜底是:出 总之,今年的优秀活动既要热烈欢快,又要节俭安全,最大限度的为市民送温暖、送欢乐,以傅山“心系苍生”的民本思想为动力,大力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前来观赏。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新兰路) 乘车:G1、835支中华傅山园站下车即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