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淡化的清代皇庄

 网洛书城 2022-02-14

明朝皇族百万是个谣言,实际上到明朝末期皇室人员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明朝养皇室的皇庄也被误传了,所谓的明朝皇庄实际名字叫做官地,是需要征税的,并且征收的税款是普通百姓的十倍,所以很多学者把明朝的皇庄比喻成当时的国有企业。

明朝的皇庄普通老百姓缴税是三十税一,也就是3%左右。而皇庄的税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税收特别重。碰到灾年,老百姓可以免税,后面也是不用补交的,但是皇庄不行,今年免税了,但是会累加,明年你得把去年的税一块补交上来。

所以皇庄越多反而越能保证国家的收入,万历时期为了多划皇庄用地一度与当地豪绅发生武装冲突。

明代皇庄很出名,大家不知道的是,清代也有皇庄制度。

清朝的皇庄:就是真正的皇庄分给谁就是谁的,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而且这些私有财产他们也不种,而是交给抓捕回来的nuL来种。在关外时就有,入关后的起源就是清初的跑马圈地,除了皇庄政策另外八旗的所有人都是可以领饷的,从出生一直领到死,人人有份。

大概就是这样,明朝养皇室是假的,但清朝养八旗是真的,这个八旗不是指的军队,而是所有的人,大家稍微回想一下就能知道中后期以后八旗是很少打仗的,基本都是绿营和关外调过来的人有点战斗力冲锋在战场上。

下面用一篇论文简单说一下清朝的皇庄制度:

本文为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者为李文秀,第二张是他的原创声明以及签字。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锦州皇庄,源于他们入关之前就有的制度,叫拖克索,论文后面有关于拖克索的介绍。

这里我写了很多关于皇庄的解读,但第一次发没有过,可能是说了太多论文之外逃人的内容,所以删了一部分。但不介绍逃人这篇文章就少了内核没有意义了,所以温和一点说一下,重点说一个跟拖克索配套的制度,也就是逃人法。

当年的逃人每年被报上来的都在2000起以上,还有大量的没有上报的。

“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人虽有贵贱,均属赤子。请敕谕八旗,凡蓄仆婢,当时其教诲,足其衣食,恤其劳苦,减其鞭笞,使各得其所。岁终刑部列岁中自尽人数,系某旗某家,具册呈览,俾人知儆惕。”

这个逃人中有包衣,也有早起沦为奴隶的manREN。(后面会把nuLI都写成逃人)

由于逃跑的太多,于是麻哥就开始管,设立了个副部级的官员来管这个事,官职名称叫兵部督捕侍郎,还把缉捕逃人纳入了官员的考核之中。

'新朝立法重逃人,窝隐之家祸切身’

“捉拿逃人一款,乃清朝第一急务”

逃人前两次逃跑被抓回来,受鞭挞之刑,等到第三次了,就连做N隶的机会都没了,要绞死。

逃跑的逃人要三次才绞死,但是窝藏逃人的人一次机会都没有,抓到就杀头,而且邻佑连坐。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为 “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己几数万”,为此制定逃人法,有条目一百多个,重在严惩“窝主”,一经查获,窝主就地正法。

“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逃亡三次者处以绞刑。又设立“督捕衙门”,捕捉逃人。

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

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

龚鼎孳说:“畿辅之民圈占以后,田庐荡然。年来水涝频仍,道殣相望。近以逃人众多,立法不得不严,而有司奉行未善,使流徙者竟无所归。……今闻山东一带流民复千百成群,携男挈女...

这种逃人制法律汉族当时的士大夫是从未见过,所以遭到了汉人的反对,上书康熙,康熙斥责汉官道:

“于逃人一事各执偏见,未悉朕心但知汉人之累,不知满洲之苦。……向来血战所得人口,以供种地牧马诸役。乃逃亡日众,十不获一。究厥所由,奸民窝隐,是以立法不得不严。若谓法严则汉人苦,然法不严,则窝者无忌,逃者愈多,驱使何人养生何赖?满洲人独不苦乎?

这是说,你们这是偏见,没有了解朕的心,在清朝统治下满人依靠“驱使”逃人来“养生”是理所当然的,逃人受不了鞭挞和N役而逃亡,那满人就苦了,所以立法一定要严!

文章图片4


逃人法也是一直延续的法案:

十二年三月,顺治皇帝又“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

剃发易服的罪,别全赖在孙之獬头上了,他就是个背锅的。

顺治三年十月,多尔衮谕告群臣:“有为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许封进。”

这里再多说一下,这个法案针对的不只是汉人,也包括一部分Man人。

接着看皇庄。

文章图片5

旗地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土地占有形态,上面说了,他跟明朝的皇庄是不一样的。

文章图片6


拖克索是伴随着老爱家的兴起而大范围实施的。

文章图片7

这里拖克索的翻译是比较平和的用词。
前期主要是战俘,其实还有大量被掳掠过去的......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这两张主要对隐匿壮丁和壮丁的来源做了个介绍,大家自己看吧,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当时统治者智商是没问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很勤政,现在有些人,提到他们的勤政就是全面的赞誉之词,却不知道他们的勤政都在干些什么,这么勤政是为了什么。

建议赞扬这方面的人多吃点核桃之类的。

文章图片10


包衣真是什么权利都没有,.......,当然了,我也不好说什么,这是针对他们自己人的,近代划分时候应该大多数人都是入的M籍。发个文真受罪,什么都不能说。

老爱家对他们好不好,不知道他们自己心里有没有一杆秤。

文章图片11


当时的等级制度是一级一级的,有点类似于印度。

不同的是,印度是改朝换代一次,就多一层贵族,而。。是把印度几千年才走完的路,几十年就完成了,内部形成了许多的等级,就连被驱使的壮丁也分出了上下的关系开始进行剥削,何其壮哉!

文章图片12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细看,可能是因为当初一开始的大量圈地以后,后面停止了圈地,所以经过上百年的分封以后,皇庄有点不够用了。

文章图片13


这是赐地亩数,不要跟明朝比,因为不是一回事,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上面这一张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皇庄丈放,是......。不写了

起因应该就是第三条的八旗生活越来越窘迫,其实刚看到这时候我想不明白,每个人出生就开始发钱,又有地,而且还是别人帮着种,他们是怎么日渐窘迫的。

后来想到一个事,这是清末,可能跟“林则徐所禁的事”有关。

文章图片16


本文完,感谢论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