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在高原上小便会死人,是真的吗?

 言午文摘 2022-02-14

57人的队伍在沙鲁里山扎营,4名士兵外出撒了一泡尿,回来的路上,纷纷倒下再也没有起来。战友过来营救,看到眼前一幕,双脚不由自主地抽动,伸出双手用力拍打着胸口。

可能有的人,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事,在高原上小便就会让人丢掉性命。但是在高原环境下,危险无处不在,稍不留意,各种意外情况都有可能发生。1950年,部队进入四川沙鲁里山,4名士兵外出小便,突发意外倒下再也没有起来。后来这段经历,经过改编,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高海拔的环境下,即使是撒一泡尿,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沙鲁里山位于四川西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普通人来到这里,面对的第一个难关就是高原反应。

1950年,有一支部队要去新疆,途径四川沙鲁里山,那里的残山绵延,地势高低不平,几乎看不到一条完整的路。

部队入境以后,基本上是走两天歇一天,即使这样,士兵也累得筋疲力尽,拖着疲惫的身体赶路。

白天的时候,排长向大家交代,预计后天中午就能到达前面的服务站,大家还得加把劲,去了那里就可以休整几天。

在路上行走,肚子饿了,士兵只能趁歇脚时拿点干粮吃,没什么营养,吃起来又干又硬,会让人感觉更渴,而且干粮也没剩多少,要留一部分支撑到服务站,想吃饱都很困难。

除了吃饭之外,喝水也是很大的困难,他们走了几天的时间,没有看到一处干净的水源,有的士兵3天3夜没有喝水,口渴得实在难受,只能去山上找点野果子吃。

这支部队有两个排,总共有60人,自从进入沙鲁里山,在又饿又累的情况下,还要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已经有3名战士倒在了路上。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只能放慢前进速度,原本计划5天时间走出沙鲁里山,最少需要8天来完成。

到了傍晚时分,部队停下来,选择在一个山坡背面安营扎寨,整理好帐篷以后,有的人拿出干粮充饥,有的人抱着被褥准备铺在地上休息。

晚上7点多钟,外面已看不清人影,从帐篷内走出4名士兵,他们憋得实在太难受,准备结伴到20米开外的一条沟边方便。

本来去外面撒泡尿是很小的一件事,大家也没有在意,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这4名士兵还没有归队,觉得有点蹊跷。

当战友拿出手电筒搜寻,看见地上躺了几个人,正是那几名士兵,跑上前摸了摸鼻梁,已经没有呼吸。

战友大叫一声:不好,赶紧来救人。随后又从帐篷里跑出很多人,来到出事的现场,刚才还在一起的战友,就因为出来小便,却没想到就这样走了。

看着眼前一幕,众人的双腿不由自主地抽动,恐惧笼罩在心头,大家赶紧伸出双手,拍打着地上士兵的胸口,希望他们能醒过来。

但不管怎样叫唤,怎样拍打,这4名士兵没有一点反应,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沙鲁里山。

进入高原地区,人们首先要克服高原反应

我去过西藏两次,自己开车,分别走的青藏线和川藏线,每次的时间在20天左右,由于不赶路,在路上累了就停下来休息。

刚进入西藏境内时,人还没什么感觉,但走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坐在车内就能明显感觉到憋得慌,只能将车停下来,吃点东西再眯一会,才感觉好一些。

进入高原地区,首先海拔与平原地区不同,刚开始去总会觉得有些不适应,这与身体素质没有多大的影响,只不过老年人身体差,再加上基础疾病,可能反应会更大一些。

相信大多数人,进入高原地区,首先要克服高原反应,去各个景区才能玩得安心。可能有的人就要问,为什么高原地区会产生这些不适反应呢?

地球是有吸引力的,人们才能在地面正常活动,空气也在周围,随时都可以呼吸,即使跑步以后觉得很累,短暂地深呼吸,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恢复正常水平。

但是在高原地区不一样,比标准海拔高出上千米,而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略大,在这种情况下,氧气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地区的70%,越高的地方,含量越低。

第一次由平原进入高原,在这种低氧环境下,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机体会发生一些缺氧的现象,这就是高原反应。

比如说藏民,长期在高原环境下生活,身体不断进化,足以对抗各种恶劣的环境,已经完全适应,即使氧气含量低点,他们根本感觉不到。外出放羊,奔波在各个山头,身上还要扛着一袋草料,也不会觉得累。

高原地区的昼夜温差大,外出小便有陷入泥潭的风险

大部分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极大,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白天人们出去劳作,穿着短袖在地里挥汗如雨,到了晚上却要换上厚厚的棉袄。

这么大的温差,归根结底还是高海拔造成的,白天太阳紫外线照射,不会觉得寒冷,甚至有点炎热。可是太阳下山以后,稀薄的气体,很难留住地面的热量,气温急骤下降,都分不清什么季节。

西藏的纳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到了春天3月份,高原上的温差达到了19.2℃,不管什么季节去这里旅游,最好带上一年四季的衣服。

高原地区除了山地,还有沼泽地,表面看上去,散落着树枝和杂草,就像一块泥泞的田地,只要走进去就会越陷越深,直到将整个人吞没。

由于温差巨大,晚上沼泽地会被冻住,可以承受人体的重量,踩在上面没什么事,白天气温升高以后,冻土慢慢融化,会形成泥潭,一脚踩进去就很难爬上来。

在高原地区的野外小便,大多会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可能走进危险境地,自己都不知道,等发觉的时候,已经深陷泥潭,想自救都很困难。

在高原上小便,与平原有何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当憋得实在难受时,又找不到厕所,那种急迫的心情,真的让人抓狂。

好不容易找到厕所,以冲刺的速度跑进去方便,吸一口气,用力将体内的废物排出来,这个时候真的舒服,身体会不自觉颤抖一下,等方便完以后,感觉身体会轻很多。

排尿的意识,主要靠信号反射来完成,当体内的尿量达到400毫升左右,周围神经感受到的信号,通过血液传输到中枢,再经大脑让人产生行动。

排尿与压力有很大关系,一个人晚上不起来方便,尿量超过700毫升,到了早上,膀胱就需要3.43Kpa的压力将这些尿液排出,如果尿量更大,需要的压力则更大。

当压力达到6.86Kpa时,这个时候差不多已进入憋尿的极限,会产生痛感,要将尿液及时排出。

平原地区的标准气压为101.325kPa,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每上升9米,气压就会降低100Pa,相对来说高原地区的气压就要比平原低得多。

在高原地区小便,气压偏低,人体需要更强的压力将尿液排出,身体产生的负荷更大。又在缺氧的环境下,血管收缩,体内氧含量不足,若是剧烈运动以后,马上去小便,很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上面提到部队里的4名士兵,就是因为在高原地区的环境,身体过度劳累,长时间没有补充水分,体内的液体快速排空,压力迅速下降,形成强大反差。再加上高原反应,排尿产生的负荷消耗血液里的氧气,最终导致急性缺氧而失去生命。

若是在平原地区小便,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在高原环境不同,会对人体带来更大的负担。

在高原小便,会有哪些风险

1、高原地区的气候多变,刚才还是风和日丽,下一秒就有可能狂风大作,像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绒布寺,天晴的情况下,风速可以达到17米/秒。在野外环境,飞沙走石,连眼睛都睁不开,去外面小便稍不注意,极有可能被山坡上的石头砸到。

2、高原地区有多种野生动物出没,仅青藏高原就生活着210种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狼、棕熊、秃鹫等凶猛野生动物。人的尿液含有特殊气味,若是在野外小便,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就可以闻着气味,顺利找到目标。比如说狼,在它的鼻腔周围,分布着12500万个可以识别气味的细胞,有着超高的嗅觉灵敏度,可以闻到2公里之外的异常气味。人在高原游玩,身边没有武器,若是遭遇狼群或棕熊的袭击,活命的机会并不大。

3、有的人喜欢旅游探险,来高原地区旅游,晚上也不返回,直接在车里或帐篷里睡觉。为了保暖,睡觉时会将车窗关得严严实实,甚至还要开着空调。本来温差比较大,晚上去外面小便,极易发生感冒,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一个感冒都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写在最后

在高原地区,最好不要在野外小便,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高海拔环境下,任何一个小动作,身体会产生较大的负荷。不过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避免,小便的时候可以蹲下,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及时补充水分和排泄,不要过度憋尿,减轻身体负担。

去高原旅行,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旅途才会更加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