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鼻炎,遇冷遇热鼻涕不止,这就是气不通!教给你一张老方,上开肺下通肠,气通鼻炎就消失了。

 东山威夷 2022-02-14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在中医的现状最好不过。在临床待了40年,也算是见证了中医的起起落落。

这些年竭尽全力,帮助无数患者,到头来发现并没有见证中医行,而是见证了后继无人。

医馆以及很多要好的同行,这些年来逝去的很多,每走一位我除了悲痛欲绝,但更多的还是担忧,担忧什么呢?

等我这一波老人走光了,世上还剩下几个中医呢?

这些年愿意学习中医的越来越少,觉得不挣钱,难学,活重等等,像我们这一辈的人,光有一肚子经验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起入土,埋没。

我想趁自己还没有老糊涂,多写些东西,多科普一些案例。

有这样一位患者,是一位退休工人,他有慢性鼻炎6年了。

最开始是鼻子不通,遇冷遇热会流清鼻涕,后来症状开始加重,鼻子发痒,发作起来会有头痛现象,喷嚏大作。

更严重的是,这个人不敢和别人吃饭,因为一吃饭,他的鼻炎发作会更厉害,鼻涕稍不注意就会掉碗中,怕被人消化,还怎么吃?

后经人介绍,来到医馆,辩证时脉缓,舌苔薄。

见方:麻黄、杏仁、瓜蒌、火麻仁、细辛、白芷。

结果呢?药用5剂后,流清鼻涕的现象基本消失了,鼻腔瘙痒之感大减。

又用了5剂,诸症悉平,生活完全恢复正常,随访了1年未见复发。

我们的鼻子,那是肺窍。鼻子出问题,意味着肺气宣降失常。

是什么原因,让肺气失常呢?

其一,在于外邪。我们的肺,主皮毛。皮毛,在身体的外面,最容易受风寒之邪的袭扰。故而,肺气失常,我们必须考虑是外感风寒。

其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之气不通,肺气就别想正常。而患者也存在便秘现象,这也是因为他的肺气宣降失常。

一外散风寒,二内通大肠。这两件事儿做好了,患者的肺气通了,鼻窍自然也会跟着通。

1、散风寒——麻黄、杏仁

麻黄性味辛、苦、温,归经归的是肺经,其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杏仁苦,所以它能降,温它能散。能疏散肺经,能润肠通便。

这两味药用于解表散寒、通利肺气。

2、通肠行气——瓜蒌、火麻仁

瓜蒌、火麻仁用于润肠行气,通大便。

3、通鼻窍——细辛、白芷

细辛驱风散寒、行水开窍,还能解决疼痛,怕冷等症状。白芷散风除湿通窍,用于通鼻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