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冬”游西逛:雾海“盲”游梵净山

 昵称45109175 2022-02-14

冬季行走,韵味独有;反季旅游,特别感受。
 
虽然,此次“冬游”的目的地是四季春城昆明,但是,游览途经贵州云南的若干景点才是“西逛”的真正目的。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知名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这里每年都吸引来自全球各地上百万的游客。
 
贵州的天气,阴雨多,日照少,难得有“择日不如撞日”的好运气。出发前就有预感,今日梵净山,“蘑菇石”极有可能被云雾缭绕。



果不其然,到梵净山下,已是雾天雾地;在游缆车上,更是一片雾海,举目不见东西。
 

如此一来,游览的目标更明确,其他景点不看了,网红“蘑菇石”还是要去打卡碰碰运气的,毕竟千里迢迢专程而来,不能轻言放弃。
 

梵净山到底是佛山,它的雾有点怪,近距离看,游客拥挤的阶梯上能见度还行,而看远处,无论山顶,还是山下,都是雾气蒙蒙。从缆车站到山顶垂直高差较大,上山的栈道步梯也较陡,拾级而上,自己爬着吃力,看同伴爬的样子也挺吃亏,在一个歇脚点,大家都觉得累,曾一度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最终还是“蘑菇石”的魅力驱使我们坚持上到了山顶。
 

其实,自然景观都是靠人类对景物的象形联想,或拟人或拟物。这不,梵净山上两块石头错位叠加,形似蘑菇,就被神话为“蘑菇石”了。不过,当我从不同视角近距离观赏,我倒觉得这尊石头还不只像蘑菇,也像轮廓分明的人头。这尊高约10米的叠石,在雨雾与寒风中特显单薄,似乎一触即溃,殊不知它却始终岿然不动,经受的自然灾害无数,风里来雨里去,已经飘摇了10亿年,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在云雾缭绕的背景下,我抓拍了叠石的尊容,也以叠石为荣留下了“人与石对话”的倩影,虽然是朦朦胧胧的,却别有一番意境。
 

在雾海茫茫中游山,难辨方向,不知道红云金顶咋走?正好有游客在吆喝同伴跟着人流走:“佛不远,就在头顶。道不远,就在脚下。”于是我们也“心中有佛”随波逐流地奔金顶去了。
 

据说,红云金顶的石峰高达94米,如玉笋插天,高耸入云,顶部常有云雾缭绕,在阳光辉映下,如红云绚烂,又称“鸿运金顶”。只可惜今天迷雾遮天,啥也看不见。
 

到了红云金顶的攀登处,排队的游客至少上百,而且进展缓慢。隔着云雾看不清,所以只能盲目跟进,既来之则安之吧,排了个把小时,才终于轮到我了,原来,我们要攀登的是陡峭的岩壁,垂直的悬崖,阶梯是在岩体上开凿的,极不规则,且窄小得无法转身,必须用两手抓住两边的铁链,否则,就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幸好是云雾缭绕,看不到脚下的万丈深渊,否则,凭我这胆量肯定望而却步,临阵退缩。来不及多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这要命的阶梯上,前后夹击的游客,逼着我稀里糊涂、小心翼翼的攀登,即使在寒风凛冽中也浑身冒出汗来,既累又怕,还气喘吁吁,但也只能咬牙坚持,拾级而上,穿山钻洞,终于登顶。


眼前的景致让我有点惊讶:金顶由天桥连接,一边是弥勒笑佛的领地,一边是释迦佛祖圣殿,居然建在垂直高差达百米的红云金顶上,这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是何寓意呢?我想应该是预示着未来可期,提示着把握当下吧!



哎!在雾天雾地里“盲”游,没能享受到登顶梵净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真是遗憾!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