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严母慈父”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2-14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以前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严母慈父’。

“母亲要严格而坚定,父亲要理性而且和善。”

一提到妈妈,很多人会想到“慈母”二字。毕竟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都是温柔角色的存在。妈妈的温柔并没有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然而,“慈母”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娇宠、袒护孩子。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往往是越亲近、越温柔的人,孩子就越敢欺负。在家里,跟妈妈闹、跟奶奶闹。妈妈一不同意,就撒泼打滚。一旦妈妈妥协,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相反,如果妈妈能够严格要求,原则性强,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坚定地反对,孩子可能也就不再闹了。

李玫瑾教授强调:“作为妈妈,要干脆要果敢。就是我说到这儿就到这儿,你不要跟我怎么样。”

对于孩子来说,心软是害,严格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在孩子的成长中,妈妈一定要坚定而有原则。

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满足。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以爱之名让步。

关于父亲这一角色,李玫瑾教授强调过:“父亲一定要'慈’。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李玫瑾教授建议,“慈父”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第一:要给孩子一种胸襟。

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过头看不大了。

第二:我有力量,但是我不能随便滥用。

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你建议,告诉你该怎么做。

爸爸们应该追求做一个有爱的父亲,做一个温柔而又有阳光的父亲,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其实会影响着他将来和世界的关系。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是爱与尊重和鼓励并存。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严母慈父”。

“严”并不是非要用打、骂的粗暴方式对待孩子,而是指态度和要求的严格,是给孩子一个底线原则,不能碰。

“慈“的一方多给孩子鼓励和安慰,让孩子不失自信,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绽放。

妈妈严格而坚定,能摆脱孩子天然的“欺负”。

爸爸理性而和善,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既要让孩子知道原则和底线,又要给他们充分展现个性的空间。

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是具有原则性同时兼具灵活性的。

为人父母,愿我们在爱和规矩中把握好平衡,做好孩子的人生引路人,引导孩子心向暖阳,健康长大。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