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节

 苏迷 2022-02-14
《苏州日报》2022年02月12日 B01版

  柯继承

  讲到年节,首先要把这个“节”字解释一下。“节”在苏州话中,一是名词,指节日;二是量词,指事、件。指节日的,旧时苏州商业上把一年的三个节日即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作为结算和清账的期限。如《海上花列传》二十四回:“前两年三节开销差勿多二千光景,今年加二(越加)勿对哉。”

  实际上,苏州人至今还是把端午、中秋及春节(即年节)作为传统的较大节日,而口语习惯上在“节”字前加个动词“过”,组成词语“过节”(当然,传统上还包括清明节、冬至节等),反而不太讲“过节日”的。所谓的“节”还有祭祀先祖及神公式的仪式在内,这方面现在已经淡化了。

  在这几个节日中,“年节”即“春节”是最重要的。过春节即为“过年”。过年的内容,也最为隆重与丰富,例如除夕家庭成员吃团圆饭,叫作“年夜饭”。据《清嘉录》十二卷“年夜饭”条:“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其时往往会多煮一点饭,专称“年饭”。“煮饭盛新竹箩中,置红橘、乌菱、茡荠诸果及糕元宝,并插松柏枝于上,陈列中堂。至新年蒸食之,取有余粮之意,名曰'年饭’。”原来最早的年夜饭要多煮一点,有剩饭可于第二天(即新年)食用,以表示“年年有余粮”。

  春节亲友间相互邀请的宴饮又称“年节酒”。

  “年节”前,居民购年货而形成的热闹市场,又称“年市”。

  “年节”前的几天(特别是除夕日)又称“年夜(头)”,除夕则称“大年夜”,大年夜前一天,又称“小年夜”。

  接近“年节”的几天,口语又称“年夜快”,或“挨(念作'阿’)年快”。

  至于过年的其他节日,如腊月二十四夜的送灶活动,称“廿(念)四夜”,年前亲友间果品食品之馈赠,称“送年盘”。“年节”中长辈给小辈的“红包”苏州话称“压岁钿(钱)”,以及正月里“拜年”“接路头”“祭猛将”直到“闹元宵”,看灯会、打灯谜等活动,则各有讲究,应另有专文介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