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大米

 新用户5526ra55 2022-02-14

敬畏大米


我一直敬畏大米,从不去轻易浪费一粒大米。现在,中央也提倡“节俭粮食”的号召,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汉字中,我一直最敬畏的一个字就是:“米”。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人一旦断奶,就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虽没有谁管得了天,但是,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站买米,揣着一本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底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救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古语曰:“吃饱思淫欲”。吃饱饭后,人性开始苏醒。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顾客从一袋米中,已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

大米的至善至美的对象一一我却一直敬畏大米,就是遵守心灵的法律,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

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和精气。

所以,我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领受到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佛说,布施一粒米,如须弥山的功德。

敬畏大米,就是敬畏良心,更是敬畏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