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俗心愿:如意吉祥含义大全

 恶猪王520 2022-02-15

图片

图1 吉祥图案


中国人在宗教上信奉的是儒、道、释三教。在道德上,自然是以儒教为本体,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之影响也颇为深远,其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诚然,儒释二教的精髓在部分学者隐士中间得到哲学上的研读推究。但是,生于中国育于中国的道教与民族性和民族感情最为契合,早早便对二教进行吸收和同化,最终高举所谓三教归一这个标语成为举国信仰,希求富贵、梦想不老、渴望神秘、憧憬仙界,只消略看一看这些图案,你大约就能同意这些欲望是何等强烈。
而且,这些信仰要说是因道教而发生,恐怕也不尽然。《书经》中的《虞书·益稷篇》有云: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在郑玄的注中这样写道:
“会读为绘,谓画也。絺读为黹、黹紩也,谓刺也。宗彝,虎蜼也、谓宗庙之郁鬯尊也。粉米,白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饰祭服。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
结合该注,可知人们早在尧舜之世已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看重吉祥。道教萌芽于这些先天信仰之上,又经释儒二教的培育,成为今日的模样。总之,道教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固有性格本身披上宗教的外衣,因此我们可将今天的中国国民性看作以道教为经、儒教为纬、更以佛教点彩的绫锦,这一点在这些图案当中展示无遗。
                       节选自《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作者:[日] 野崎诚近

图片

图2:平安如意

图片

图3:如意头

图片

图4:花瓶栏杆

平安如意

花瓶中插一柄如意的图案,或花瓶的瓶耳呈如意形状的图案。
瓶与平同音同声,内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如意随佛教一道从印度传来(梵语阿那律)。传说僧侣讲经时,为避免忘词,常将要点写于其上。今菩萨像往往手持如意,为佛具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制作了一种器物,可兼作后背发痒而手又够不到时的手指状蚤杖和文官上奏时用于书写启事要文备忘的笏板,同时还可用于指挥或护身。此器物因其功能,取名为如意。后随着道教的兴盛,改仿灵芝或祥云的形状,又因名称和形状寓意吉祥,遂成颂祝之物。

图片

图5:柿蒂纹

事事如意

两个柿子(或唐狮子两头)和如意(一般绘灵芝代表如意)的图案。
柿与事同音同声,两个为柿柿,寓意事事。
柿有七德,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曰:“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一是树木的寿命长,二是树荫多,三是鸟不筑巢,四是不生虫,五是红叶可供赏玩,六是能结华美的果实,七是落叶尤其阔大。)可雅俗共赏。
狮亦与事同音异声,狮子为百兽之王。

柿蒂用于各种纹样,尤其在建筑图案中多有应用,因《尔雅翼》有云:木中根固者惟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在诸树之根中,以柿树最为稳固,俗称柿盘。)寓意地基坚固、扎实。

图片

图6:百事如意

图片

图7:回字纹

万事如意

万年青和灵芝(或卍字和如意)的图案。
万年青与万事有同一个万字。
传说卍或卐原非汉字,而是梵字,则天武后于长寿二年将其录为文字,定读音为万,意为吉祥万福聚集之地。一般作为万的变体字。
灵芝

卍字向四方纵横延伸,互相连锁,形成各种纹样,取不断长久之意,称作卍锦、长脚卍字或富贵不断头(也与变体寿字组合,称作团万寿字、万寿锦等)。在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为饰边也有颇多应用。
另有一种相似的图案是象征闪电的雷纹(俗称回纹)。雷纹以雷的象形文字为胚胎,多见于钟、鼎、彝等。雷雨是滋润万物的元素,又因其形状寓意不断长久,颇为吉祥,有各种变体,在建筑、家具、什器、衣料等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与拐子龙(连锁形成各种纹样。
此外,回字大量排列,称回回锦,其形肖似雷纹。

图片

图8:新韶如意

新韶如意

花瓶中插山茶花、松、梅等,旁边配以灵芝、柿子及百合根的图案。
韶为舜王时的乐名,转而有了美的含义。唐太宗有诗句“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使该字又有了春的含义。故新韶与新年同义。
花瓶和灵芝寓意平安如意。
百合根、柿子和灵芝寓意百事如意。
山茶花、松、梅等是正月的花,因而寓意新年。

图片


图9: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童子(或美人)持如意骑在象上的图案。
吉祥来自《易经》:“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渐次变化也好,突然变化也好,所说之话也好,所行之事也好,既为吉事,则有嘉祥之应。)为颂祝之词。
骑象与吉祥为相似音。

图片

和合如意

盒子、荷花(莲花)及如意(或灵芝)组成的图案。
荷与和同音同声。
盒与合同音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