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蒙晚报:送火神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2-15

《沂蒙晚报》“蒙虎添翼”1月28日春节特刊刊登,全文如下:

山东沂水县大峪村正月初五送火神的民俗,据传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因为受疫情的影响,最近两年没有举办相关的仪式。

该村“送火神”仪式大致分装扮、拜祭、游行、恭送四大块。每到这天早饭罢了,参与活动的村民便扎堆打扮起来,行头就是几箱八十多年历史的京剧戏装,男女老少按照自己的喜好,由老人画好脸谱,穿好戏装打扮起来。

图片

一大早,装扮成唐僧师徒、四大天官、刘关张、穆桂英等角色的群众,在激昂的锣鼓声的催促中,踩着高跷,摇摇摆摆,招展着、喧闹着登场了,摄影爱好者们也开始长枪短炮闪光齐发,看热闹的人头攒动,先是在一块空地上,由四大天官领衔祭拜玉皇大帝和火德真君之位,然后由装扮成回娘家的老夫老妻,用手推车推着金银两只大元宝,在锣鼓队和一挂鞭炮的开道下,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游行之旅,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在送火神的仪式中,有一位叫“老四”的角色。过去,元代在高桥镇设置过“小四衙”,沂源县东里镇也曾有过这样一个行政机构,里面的主事者被尊称为“老四”,然而“老四”的行政级别连九品都不到,多由乡绅担任,他们借此狐假虎威、鱼肉乡里的事儿没少做,老百姓也都敢怒不敢言,就只好在社戏中拿他们开涮一番了。

图片

为了讽刺揶揄“老四”,老画匠们将“老四”打扮得特别引人注目,他抹几笔对眼八字眉、拉几根黢黑的鲶鱼须,头戴小呢子毡帽、架上插着秫秸篾做成的眼镜、反穿老羊皮袄,一手拎鸟笼、一手摇着没有几个翅的蒲扇,直挺俩腿,跨坐在二人抬的扁担上颐指气使。一位名曰“地方”的随从,一身捕快紧短打扮,拎着一个自行车外胎专门套圈拿人,以供“老四”役使。两人卖弄地展现着古代地方官绅沆瀣一气、跋扈骄矜、作恶乡邻的丑陋形象。整个游行转圈的场子,就需要“老四”与“地方”打圆场,稍有不慎就会被这两个角色斥责或者拿住,威风得紧!

倘若没有“老四”及帮闲“地方”的呵斥,倘若没有怕被抓差抬扁担的忌惮心,这支文臣武将混编着神仙鬼怪,大玩历史穿越剧的草台班子,恐怕只能原地踏步,每人出一身臭汗罢了,但见“老四”夹紧了两股,凭借着跨骑在扁担上的优势,挥着破蒲扇吆五喝六;“地方”则提溜着一个破自行车外胎,想着法子拿人值差;赵云牵了花木兰的胳膊嘻嘻哈哈、张飞拽了曹阿瞒的胡子、蓝采和抹汗弄花了满脸的油彩……

图片

每每游行到沿街一家,早有准备的主家抓紧献上果品利是,善后的老汉们记好流水,提起尼龙袋乐颠颠地跟在后面,一个上午三四个小时,本庄本地的群众、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们沉浸在狂欢的气氛里,尊尚传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民俗文化的基因得到了传播弘扬,美哉,美哉!

长深高速路旁长家沟村的火神楼子近两米高,用糊裱纸和苇子扎成二层小别墅的样式。三间一口、硬山顶盖、玻璃门窗、雕梁画柱,虽然是焚烧祭奠的用品,却也是照着世间建筑的模样取用的,在建筑形制上也适合小神小仙的规矩——“不逾矩”。

图片

两个男人抬着二层楼子,外加两名妇女挑挂宝莲灯,一对男人执掌金光闪闪的“肃静”“回避”的仪仗牌,前有“财源滚滚”的金银宝车开路,随后是纸糊的金鼎香案紧跟,更有扭秧歌的草台班子成员们,跟着七零八落的锣鼓点扭动着硕健的腰身,花红柳绿映衬下粉白脸洋溢富足惬意的笑。

挂鞭在枝头炸响,拉鞭在地下摆成一条呲呲冒着火苗闪着金光的游龙,砰砰啪啪踢跳着哔哔啵啵,释放一团团喷吐金光的青烟,混合着被激荡起来的尘土味、参加仪式老人们的烟袋味、挤来钻去孩子、耳目一新的乡下媳妇、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来凑热闹的工薪族、农民工所释放出来香腻的脂粉、咸甜的汗腥、线香的檀熏等诸多的味道,让逼仄的小巷一时梗阻,仿佛汲了半管子水的唧筒,在强大的活塞的推动下,每个人都亢奋热烈地不由自主推挤着、喧嚣着向前搡搡攘攘而去。

图片

长家沟村的“送火神”是真正的“送”——从第一处请出火神的仪式开始,他们顺着“村村通”一路走下去,倘若没有其他村的人到村头来接,那么便在自己村外焚化,绝不无缘无故送到别的村里去,落个“以邻为壑”的短处;倘若已经有其他村事前联系好“接”,还没到这个村的村头,就会簇拥上来一帮老少爷们替换下上一个村子的人。交接之际要歇手攀谈一番,趁着这个空档,推元宝车子的“小丑”就要出来戏耍暖场。

四十年多年前,南乡姚店子村送火神,照例也是用车子推元宝。两个粪篓大的金的银的元宝,贴着水红的“寿”字剪纸,用麻绳虚拢地捆着满满一车子两个大元宝。戴着鸡毛翎装饰秫秸穰眼镜的“大色(读shei,意为要饭为生的村民)”黑黢着一张枯瘦的脸,襻带勒在油腻灰灰的脖颈里,两只汗津津油光的毛手攥紧槐木车把,在鞭炮轰鸣里推起每年正月初五舍他其谁的车子,为火神爷爷送元宝。他走三步倒两步,七拐八歪地,眼看车子倾覆而车头马上又拧起来,一扭一扭地专朝着人堆里钻,女人们红着脸笑骂,男人们粗野地哈哈狂笑。一时间万家空巷,场子上人山人海。

图片

长家沟的元宝车子暖场,不用大色类似的“丑角”。他们在培养两个孩子作为接班人。作为教员的男人一边耍一边教,前仰后合地扭、努嘴鼓腮地吹、吹胡子瞪眼地逗,推车的推不动,拉车的作势要打人,歪歪扭扭的表演惹起一阵阵哄笑,而懂行的人都能清楚,这两人步态做法都是按照锣鼓点在合节应拍,这就叫“懂行的看门道,不懂行的看热闹”。

村头接下送火神仪仗后,就要在村里开阔地设供。这个类似于路祭,只要有人家要祭送火神,仪仗队就得暂停落地,焚香纸马献祭推金山倒玉柱舞蹈一番,再叮叮咚咚继续前行。开阔地上的上供,照例是由老妈妈们做主角,如椽信香、坟燃的纸丘、急急麻杆子雨的鞭炮,围观者人山人海,仪仗队继续穿街而过,再送往下一个接神的村子。这种送火神的仪式庞大繁复,必须要连续的几个村子接力方才成行。

图片

除了这种游行式的送火神仪式,更多地方兴扎火神棚子,让火神稳坐一处安静地接受供奉。在村里选一处敞亮地,把火神棚子扎成坐南朝北“倒座房”的方位。扎制火神棚子也比较简单:取一张席秸篾子大箔攒做两头尖当中平的屋顶,再用一张大箔围成四面墙的形状,朝北墙面的当中预留的是门,门内设小桌,桌上照例坐白面馒头萝卜根,戳上火德真君的神位,讲究的也贴上“赫赫神威照东土、炎炎灵光尽南方”类的对子,前面摆上制式香炉。来祭奠的若是端着传盘来的,便以此当桌,放在地下权用。大一些的送火神仪式,需要村人攒钱支应。主事的是村里热心人、善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担纲,大到买酒买烟买烟火买纸码,数十几百地花,小到一两块钱的苇子、香烛,都分毫不差在露布上张贴公示,收入支出两下里平衡皆大欢喜。没人存着揩神灵油水的邪念,不骗人不欺天的,都是些老少爷们放心的人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