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赞誉《史记》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骚”作的撰稿人——司马迁。 ![]() 我们现在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司马迁就是这样的践行者。少年时求学于董仲舒、孔安国这样的大家,青年时期又从长安出发,一路走向中原和江淮,到处印证所学,采风游览,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撰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回到长安,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并开始撰写《史记》。 ![]() 纵观司马迁一生,可以用“错、错、错”三个字来概括。这可比陆游的钗头凤里的“错错错”更错得离谱的三错啊! ![]() 先说第一个错,错交一人。这个错交的人就是李陵。 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两代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库日丰、国力日盛,汉武帝觉得家大业大了,年少冲动一心想建功立业流芳百世。于是连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意图一举解决汉朝的北方边患,为子孙后代开太平。 公元前99年,汉武帝选自己的小舅子李广利为帅进攻匈奴,当时李陵也在序列中,但最初,李陵只是后勤部队,但是茫茫大漠,打来打去,阴差阳错,国舅爷李广利没打几仗,李陵却遇到了硬茬子,遭到了匈奴主力的围攻。 ![]() 李陵率领区区五千之众与对方八万控弦劲旅对战,最后力竭被俘。 随着败报传回长安,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落井下石的传统再次爆发,整个朝廷都把失败归咎于李陵,这时,只有与李陵泛泛之交的司马迁上书为他打抱不平。
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迁这篇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的辩解。 司马迁先说李陵侍奉父母十分孝顺——中国历朝历代都以孝治天下,崇尚孝道,所以司马迁先拿“孝”来打动汉武帝。接着又说他对士卒有“信”,善于带兵,而且为国家奋不顾身。一开篇就连着举了李陵的三大优点——孝、信、勇。 然后一语带过李陵的错处:如今打了败仗,为了保全自己而投降了敌人,实在可惜啊! ![]() 但是考虑到李陵并非贪生怕死,而是在以寡敌众,力战而败,也算是可歌可泣啊! 最后说按李陵的谋略和胆识,之所以投降,肯定不是真投降,一定是在下一盘大棋,找机会报效我强汉啊! 先讲优点,带过事实,提及原因,预测未来。不愧是能写绝唱的作家,一篇教科书级别的辩护,为了一个泛泛之交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但凡一个正常一点的读者,都会为之感动。 但是,可惜,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带兵的主帅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汉武帝——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常人,听出了司马迁自己也没意识到的弦外之音——明里为李陵辩解,暗地里讥讽李广利。 这时,汉武帝突然想到了司马迁犯的另一个错——错写一文。 错写了哪篇文章呢?就是《今上本纪》。 司马迁在当官的同时,坚持日更,开始撰写《史记》,其中为汉武帝写了一篇本纪,因为无法预知汉武帝死后的谥号,所以文章以“今上”——当今皇上为名。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时期,死于汉武帝末年,其一生基本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相始终,汉武帝又是当今天子,按理说这篇文章应该写得特别富于“感情”,内容应该特别“饱满”。但是我们今天看汉武帝的本纪,总觉得怪怪的,通篇似乎都在写汉武帝有点神叨叨的,一会求神仙,一会去封禅,一会喜祥瑞,至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什么的几乎一点没有。 相信司马迁并没有拿这篇传世的本纪给汉武帝过目,而是一篇饱含爱戴的文章,但是汉武帝看后勃然大怒,认为写得一塌糊涂。 从此开始注意这个史官了。 如今这个小小的史官终于被汉武帝拿住了错处,那还不借机报复,于是将司马迁打入死牢,直接杀头。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死刑是可以免死的,但是是有代价的,一个代价是花钱消灾——50万买一条命,但是司马家根本拿不出这些钱,于是只有选第二种代价——面子,就是受宫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的确很以此为耻的。 ![]() 但是考虑到自己正在做的事业,司马迁还是忍辱负重,选择苟活在世,完成《史记》。 之所以司马迁将《史记》看得这么重,还得从他和他父亲的一次长谈说起。这次长谈,司马迁把它记叙在《史记》的序言里。 司马迁的父亲也是史官,他自知自己命不久长,对司马迁嘱咐道:
我们一族,起自周朝的史官(太史),这就是命啊!我死了,你就要继承我,你要以孝顺父母之心来侍奉君王,从而扬名后世,如今汉朝勃兴,有很多贤君、忠臣、义士的事迹我都没有记录下来,心里真的很惭愧啊,你要以此为任,把他记录下来啊! 司马迁俯首流涕,对父亲发誓说:“我虽不聪敏,请容许我把您已记录编排过的有关过去的传闻,完整地书写出来,绝不敢有缺漏。” 所以说《史记》不仅仅是一本史书,而是一种承诺,一种承载了儿子对父亲的承诺。 所以司马迁宁可选择忍辱负重苟活于世,也要将承诺完成。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司马迁如实地记载了汉武帝的神叨,让我们得以从各种歌功颂德声中看到一个另类的真实的今上——汉武帝吧。 其实,司马迁不单单会写史,他在另一领域也有建树,所以他还真是错入一行。 那一领域就是——星象。 古代的史官本来就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而司马迁并不仅仅着眼于用星象学去占卜,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以一己之力将星系学提高了整整一个能量级。 他在《天官书》中写道:
老实说,这一点太深奥,我实在不懂,只能抄录。 我只知道的是: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1年之后(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 又3年后(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 又过了几年,公元前74年,饱受争议的李陵老死于匈奴,李陵的家人早在李陵被俘后,被汉武帝夷族。 如今,这些人的故事如实地留在了《史记》中,这是个人的绝唱,也是命运的离骚。 文 | 阿宝嘎历史
|
|